□ 高晓晖
不久前,突然收到钱家璜先生快递过来的《钱家璜文集》,文集皇皇12卷,包括诗歌集《荆江晚眺》,散文、小小说集《集上约会》,短篇小说集《夫妻趣事》,中篇小说集《征婚传奇》,长篇小说《洪湖恋》《红尘奇缘》《百鸟朝凤》《婚约》,报告文学集《决战决胜》,电影剧本集《樊姬与楚庄王》及45集电视剧剧本《夏英与程俊》、32集电视剧剧本《情爱依旧》,如此厚重,蔚为大观,令人叹服。
钱家璜先生是1940年生人,于今已八十开外,他有雄心将平生所著结集出版,足见他对文学的虔诚。多年前看电影《少林寺》男主觉远剃度时的画面,方丈问:“汝今能持否?”觉远答:“能持!”一问一答间,信仰的坚定,动人心魄。钱家璜先生作为虔诚的文学信徒,虽然没有行“受戒”之礼,但他对文学信仰的持守,全然不输于“受戒”的小和尚。钱家璜先生有一篇文章,叫《走上文学之路》,回顾了他“从小酷爱文学”的历程。他中学阶段,就在煤油灯下读完了《红楼梦》等文学名著。高中开始尝试写作,他据真人真事写成的《老彪》《黎红》在全校作文竞赛中获奖。并且,他还做了学校文学刊物《月季花》的主编。当作家,已经成为了他笃定的“人生理想”。本来他想报考武汉大学中文系,阴差阳错,却被湖北大学经济系录取。尽管如此,他仍然坚持文学阅读。他对中外名著一一“拜识”,并且背诵诗词名篇400余首。钱家璜先生最崇敬鲁迅,他说鲁迅锐利的观察目光和韧性的战斗精神一直鼓舞着他执着于文学创作。他最早印成铅字的作品《车水谣》,发表在湖北大学校刊《湖大歌声》上。1964年他在江陵参加“社教”,搜集了大量江陵民歌“五句子”,《车水谣》即是仿五句子完成的作品。这期间,他已经开始尝试创作短篇小说和电影文学剧本了。大学毕业后,他分配到九江市棉纺印染厂,在政治宣传科工作,发表了不少新闻作品。1971年他调回故乡江陵县。在县广播站和县委宣传部工作9年,虽从事的是新闻工作,但文学创作热情日渐高涨。1980年,他在《中国农民报》文艺副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乡渡》。并且创作电影文学剧本《荆江涛》被总政话剧团拍摄成四集电视剧《荆江情仇》。不久,他调入荆州报社,获得了更大的施展才华的舞台。他既做记者又做编辑。工作之余,文学创作也呈井喷之势。有30多万字的小说等文学作品见诸全国各大报刊。正当他创作风头正健的时期,他爱人遭遇车祸,头部重伤,飞来横祸使钱家璜先生一下子陷入困窘之中。当时他上有八旬老母亲,下有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再加上病情危重的妻子要照顾,此情此境,王敬东在《荆江儿子荆江情》一文中有这样的描述:“家务负担全部落到了钱家璜身上。下班铃响了,同事们大都笑吟吟地跨进‘温馨的港湾’,享受家庭生活的甜美与欢愉,而钱家璜却如同从一个战场杀向另一个战场,买菜做饭,缝补浆洗,抓药煎服……”
生活的困窘并没有中断钱家璜先生创作的热情。“我依然在文学之路上跋涉着!”钱家璜先生说。的确,他在1990年前后,先后创作了《春桂》《荷香》《夫妻塘》《天王寺传奇》等电影剧本,还创作了一批中短篇小说。1990年代初,他调任荆州地区文联副主席,并主编《荆楚文学》。再后来,他做了《中华传奇》主编,荆州市文联副主席。他发表、出版的作品目录在不断增加。几部大部头的长篇小说也相继问世。直到2022年,他还在修改校正他的电视剧本《夏英与程俊》。从十来岁到八十多岁,钱家璜先生的文学之路经历的是七十多年的漫漫长路,尽管人生境遇多有顺逆,但他自始至终初心不改,执着于文学,不放弃,不懈怠。七十年笔耕不辍!
1987年,钱家璜先生发表一篇短文《抱鸡母赋》,他对“历尽艰辛,吃了大苦,耐了大劳,用顽强的毅力和自己的体温孵出了小鸡,无限忠于自己天职的大母鸡”“肃然起敬”,并且他由此“想起那在严寒酷暑面壁伏案的作家”,他感慨道:“人啊,人难道不应该有这种执着顽强的精神么!”2014年,钱家璜先生给小同乡袁丹银的散文集《浅吟流年》作序,序文的标题就叫《文学需要执著》。他在序文中说:“只要耕耘,必有收获。坚持不懈,总有成果。”“文学需要执著,执著成就梦想!”我想,像抱鸡母一样的执著与顽强,是钱家璜先生做人作文的真经,他几十年如一日,不断践行着这真经,并且,他对这真经的恪守与“能持”,的确令人肃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