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8日

不用自证“我家是我家”

宜昌换发102万块二维码门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元媛 王献科 通讯员 卢升泳

号址不一、一号多址、多号一址、有址无号、有号无址,连锁引发子女上学、银行贷款等问题无法处理,居民不得不自证“我家是我家”。这是一些市民常常遇到的问题。

宜昌市创新“以码定址”模式,为建筑物和房屋发放“数字身份证”,有效解决因房屋地址混乱给居民带来的麻烦。

截至4月12日,宜昌换发二维码门牌102万块,实现城区全覆盖。

“一标三实”破解地址无序

以往,门牌号码无序常常导致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尴尬事。

“户口本上写的松林路,门牌上、房产证上是中南一路,子女入学、去银行办理贷款时就会遇到麻烦。”宜昌市伍家岗区白家冲社区工作者薛峰说,同一个居住地址,因学区划分不同,中南一路在附近小学的招生片区范围,松林路却不在名单之列。为了孩子读书,居民不得不找社区开具“奇葩证明”,证明“我家是我家”。

这种地址混乱是如何造成的?宜昌市公安局科技支队政委、“一标三实”工作专班副组长詹宏韬介绍,城市发展过程中,路名、小区地址前后不一致的情况比较常见。比如,中南一路上的建筑、房屋在规划建设时,以“松林路几号地块”命名,此后,民政部门正式命名为“中南一路”,从而导致户籍地址、不动产地址、门牌地址不一致。

在宜昌城区,一个地址指向3个小区,让快递人员摸不着头脑的现象屡见不鲜。宝塔河派出所民警刘翠英在走访时发现,东山大道一个地址对应3个老旧小区,每个小区都有1号楼1单元1楼。这3个小区原本地址信息不一样,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3个小区合成一个小区,地址变为同一个,但依然保留各自的小区通用名。

“对房屋、建筑信息缺乏全生命周期服务,时空数据前后不一致,导致存量地址数据无序。”詹宏韬认为,这种无序深刻影响与地址相关联业务,相关业务部门、社区、居民开具大量证明,给居民造成不便,浪费行政成本,数据串接不起来,妨碍了数字经济发展。

2023年,宜昌市统筹推进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标三实”共建共享和迭代升级,在城区推进二维码门牌试点。

宜昌市公安局科技支队副支队长全江介绍,“一标三实”即标准地址和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通俗来讲,二维码门牌就是建筑物和房屋的“数字身份证”,即将标准地址对应生成的二维图案,添加到实体门牌上,制作成二维码门牌。

居民扫码门牌即可“一码通办”

在宜昌市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上,每个建筑物白模都被编码赋码。全江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二维码门牌具有三大特性——唯一性,发放二维码门牌相当于为每个地址、每栋房屋赋予了一个“身份证”;规范性,严格按照地名地址规范进行编制,防止一地多名、重名问题;精准性,可包含精确的地理坐标与空间位置信息,实现地址名称与空间信息的关联。

通过二维码门牌,存量地址实现“多址一码”,不动产、户籍地址等即便不一致,与二维码关联后,指向同一栋建筑同一所房屋。

新增地址与老地址冲突怎么办?詹宏韬介绍,宜昌通过改造部门业务系统,将地址生产嵌入部门核心业务系统和关键环节,打通信息渠道,构建增量标准地址生产流程。涉及工改及房屋安全管理平台、智慧区划地名公共服务平台、不动产登记平台、网格管理系统、一标三实平台、自然资源综合平台等,确保地址元素前后端衔接一致。目前,宜昌已使用标准地址办理9000多份产权证书。

去年8月,宜昌首张“二维码”门牌在伍家岗区中南路东辰一号峰景小区安装上墙,标志着宜昌正式启动二维码门牌发放。

随着城市“数公基”平台建设日趋完善,二维码门牌还将被赋予一码多扫、一码通办等功能。未来,居民可通过手机扫码获取基于目标地址、房屋的社会福利、医疗保健、康养服务、子女就学、物资配送等服务。

关于二维码门牌是否安全的问题,詹宏韬表示,扫描门牌上的二维码,只能看到门牌地址和便民服务信息,不涉及个人隐私。

--> 2024-04-18 不用自证“我家是我家”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0927.html 1 宜昌换发102万块二维码门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