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朱咏林 方俊
北宋时期,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曾踏足蕲水(即今浠水县)并留下诗词。词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小词成为千古名篇,兰溪也因苏东坡的题咏而具有了人文性。据称,兰溪便是浠水河。
在浠水县清泉镇东门河村,浠水河穿村而过。如今,河畔有了一家兰溪书院。
4月1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这家书院。书院创办人、73岁的回乡教授毕光明说,为沾溉于苏东坡留下的文脉,故以兰溪命名,希望能赓续一方文脉,助力乡村文化教育。
一场“双向奔赴”,促成一家书院诞生
当天,好几位村民来到兰溪书院参观,毕光明教授用家乡话介绍了创办书院的初衷、孩子们适合阅读哪些经典书籍,同时告诉村民们:“平时书都摆在这里,大家可以来看。暑假还会办班,欢迎伢儿们都来听课。”
兰溪书院就开在毕光明教授的宅子里。两层楼都有整面墙的书柜,满满当当地陈列着书籍。一楼的小讲台上,有大屏电视和摄像机;讲台下,摆放着9张双人课桌和20多把椅子——去年暑假,村里的孩子们便是在这里听课。
兰溪书院于2022年正式开放。它的创办,始于毕光明与家乡的一场“双向奔赴”。
从东门河村走出的毕光明,退休前为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二级教授,曾任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2019年,他萌生了为家乡文化教育事业发挥余热的想法。适逢当地也希望借助新乡贤的资源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村支书马启民向他发出了回乡邀请。2021年6月,毕光明与村委会正式达成协议:东门河村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落成后,一楼设立近100平方米的图书室,他将部分文学藏书投放其中。
毕光明几十年来的藏书有1万余册。他花了4000元租车,将大部分藏书从海南运回家乡。一部分藏书投放在村里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图书室,与其他图书共同供村民阅读,该图书室也因此命名为“光明书屋”;另一部分藏书则投放在自家宅子里开办的兰溪书院,为乡亲们打造书屋之外的又一方阅读空间。
兰溪书院和光明书屋分别坐落于浠水河两岸,为村民们平时阅读提供了便利。
得知毕光明回乡创办书院,学界同行和亲友、学生纷纷支持,还捐赠了不少图书。一位北京友人寄来数百本职业教育教材,涵盖计算机技术、机械制造、电器修理、农业栽培、学前教育、医疗护理等多个领域,很适合农民群众阅读。说起这事,马启民至今激动不已:“一次寄来了十几箱书!”
村里来了位毕爹爹,为孩子们讲国学
毕光明利用假期和周末,在兰溪书院开课、举办讲座。大家喊他毕老师,也有人亲热地喊毕爹爹。
大学教授在村里开讲文学课,不只吸引了本村的孩子和乡亲,也有人从周边甚至县城慕名而来。对此,他表示:“我希望依托自己积累的文化、教育和学术资源,实现文化还乡、学术下乡。”
去年暑假,毕光明开始尝试,为村里孩子办起免费辅导班——少儿国学班、中学生文史研修班。他带领儿童接触国学经典,为中学生讲授文学史,还专门购置了一批书籍。武汉大学、湖北师范大学的两位教授来访时,也为孩子们讲述阅读之于人生的意义、阅读与自身成长的关系。
阅读的种子撒下去,长呀长呀,在孩子们柔软的心田开出了小小的花朵。
少儿国学班的小成员李岑宇,上课时喜欢提问,课后还借书回家看。他说:“通过国学班,我学到了不少课堂上没有学过的知识,对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懂得了更多做人的道理。”
“让孩子从小学习国学经典是很有意义的,能帮助孩子提高专注力、静心读书、爱上阅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读国学经典,也是进入圣贤内心深处的‘旅行’。”村民徐芬说,每次带孩子到书院上课,她都被书院浓郁的文化氛围感染,坐下来认真听课,在毕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前不久的一个周末,毕光明和浠水一位文史专家、一位中学老师同讲《滕王阁序》。村民谢亚带了两个孩子前来听课,自己也一边聆听一边拍照。她说:“很感谢有了兰溪书院这个平台,让孩子除了电子产品,还能有一个地方静下心来体会文学魅力,给孩子的心里埋下一颗文学种子。”
在武汉读大学的易思源寒假回到村里,时常来书院借阅文学名著,读了好几部长篇小说。作为村里走出的大学生,她认为,兰溪书院的开办,无论是对本村学生还是对东门河村未来的发展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乡村书院渐成浠水文化风景
对于兰溪书院的建设发展,毕光明这样设想:从多方面持续开展教育、文化与学术活动,活跃乡村文化氛围,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们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赓续崇文尚学的优良传统。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要把文化种子传下去,以文化引导乡风民风。”马启民深有感触地说,希望能吸引村民们走进书院和书屋,从书里明白一些道理,提高文化素质。如果“明白人”更多,乡村发展就会更好。
书院门口有一方“兰溪书院”牌匾,作为浠水县乡村文化振兴基地,由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和旅游局、县图书馆联合授牌。
浠水县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当地自2022年以来,致力建设“十大乡村书院”,助推乡村振兴。目前已建成9家,面向附近村民和学生提供图书免费借阅、开展讲座等活动。乡村书院与农家书屋互为补充,渐成一道文化风景。
作为浠水第一家挂牌的乡村书院,兰溪书院在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2023年度全省最美文旅新空间评选活动中,获评年度文旅新空间培育机制创新案例。
记者了解到,兰溪书院原有书籍以文史哲类为主,浠水县图书馆定期来送书,丰富图书品种,最近又送来了一批农民群众看得懂、用得上的技术类书籍。
“浠水历来有‘耕读传家’的传统。我们希望助力乡村书院建设,打造阅读推广品牌,发挥书院独特优势。”浠水县图书馆馆长江启告诉记者,图书馆将利用自身的纸质资源和数字资源,与乡村书院实行资源共享。充分调动回乡教授和乡贤的各方面资源,把书院打造成阅读推广、文化传播与学术交流的平台。让村民们足不出村就能共享文化食粮,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