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2日

老堂屋变身新书院 好读书风尚在传承

——麻城木子店镇后山书院踏访记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熹


4月1日,黄冈麻城市木子店镇细石岭村毕家河塆的后山书院里,坐满了捧着书的小学生们。这是麻城市第七小学木子店校区的“传统项目”——每周安排一个班的小学生来书院看书,一批批孩子在这里受到书香的熏陶。

后山书院是由出生于当地的退休干部毕志伦出资、并多方筹资创办的,至今已整整十年,书院曾经获得“全国最美农家书屋”“全国示范农家书屋”等多种荣誉。


传崇文风气 老堂屋变新书院


车下合武高速,沿河行驶十多分钟,在一片油菜花田边,便能看到毕家河已有600年历史的门楼。门楼后面,便是后山书院。“天下第一等好事还是读书”,书院大门上的楹联映入眼帘。

自古以来,麻城就崇文尚德,贤达有开办书院的风气,特别是明清以后,书院遍布全城,读书蔚然成风。

从毕家河走出的农家子弟毕志伦,“想为家乡做点事”一直是他的心愿。2013年,退休6年后的毕志伦在一次和毕家河村村支书闲聊中,他想到了回馈家乡的办法——办书院。“我是从山里出来的,深知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也深知山里人读书不易,想要让家乡变得更好,办书院是我能想到且力所能及的办法。”毕志伦希望,通过办书院,将麻城文风盛、好读书的习俗传承下去,以改变家乡精神文明面貌,丰富农家子弟的文化生活。

书院选址在毕家河村的老堂屋。这个已破败不堪的老房子,原本是村民用于供奉祖先、办理丧事的公共场所,但因年久失修,基本只用于村民办丧事了。

万事开头难。毕志伦自掏腰包10多万元,带动乡亲们捐资,并募集部分资金,2014年,后山书院的前身——细石岭村群众活动中心建成。毕志伦买回书架和桌椅,捐出家里千余册藏书,希望能为村民们提供一个闲暇时的好去处。

然而,刚开始村民们并不买账,想继续在老堂屋办丧事。此时,毕志伦的亲哥哥去世,村民们都在观望他会怎么做。毕志伦说服了亲属,放弃原有习俗,在家停棺发丧。

村民看在眼里,服在心里。从此,群众活动中心真正成了村民们看书、休闲的场所。

毕志伦感到,要建成一座真正的书院,得有足够多的藏书,有承载办文化活动的空间,有可安静看书学习的场地。他便和村里商量,在老堂屋后面新建一栋两层的楼房办图书馆,产权归村集体所有,专用于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2017年,毕志伦又拿出几十万元积蓄,并四处“化缘”,争取项目经费、联系有心回报家乡的爱心企业和个人筹措资金、募集书籍字画等。很快,一栋高两层共400平方米的图书馆拔地而起,成为书院的主体建筑。

从确定设计图纸,到和施工队谈价格,从买书柜到室内布局,图书馆倾注了古稀之年的毕志伦夫妇大量心血。

十年建“院” 乡村读书蔚然成风

图书馆建成后,后山书院已成规模。但毕志伦感觉还差点什么。

木子店是革命老区,毕家河是造纸术鼻祖毕昇后裔的聚居地。毕志伦认为,充分挖掘、利用这些资源禀赋,可丰富后山书院的教育内涵。

近几年来,在当地政府和各方爱心人士的支持下,传统教育馆、毕昇文创体验馆又相继建成。

如今,后山书院已形成“一院四馆”的格局,励志馆(原村群众活动中心)、图书馆、传统教育馆、毕昇文创体验馆四栋建筑依山傍势,由前往后次递相连,共占地约1600平方米,室内外面积各约800平方米。全天候免费开放,供村民读书、交流、休闲。

徜徉在后山书院,一路惊喜不断:

步入励志馆,三方墙面上展示的,分别是黄冈籍革命前辈和杰出科学家的生平和事迹、从木子店走出的部分成功人士和当地每年考取大学的优秀学生的简介。

移步进入图书馆,屋内宽敞明亮,3万余册各类藏书摆放有序,图书分为23大类,5631小类,可满足不同文化层次和不同年龄阶段受众的需求。

再走进图书馆一侧的传统教育馆,多幅生动形象的挂图,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最后来到毕昇文创体验馆,可动手体验活字印刷;可了解文字演变过程;可泼墨挥毫,留下墨宝;可知晓毕昇的生平和贡献。

后山书院已逐渐成为十里八乡的“精神家园”,辐射整个木子店镇。

70多岁的“水爹”常来书院读书。他说:“年轻时候哪里有书看,现在条件好了,我也沾沾光,看看《射雕英雄传》不晓得几快活。”

初一学生占媛也是书院的常客。小学四年级时,她第一次到书院就被深深吸引,“内心深处好像总是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在这里,她读到了《鲁滨逊漂流记》《三国演义》《十万个为什么》……从一本本书籍中了解世界和历史,汲取养分和力量。

占媛在一次读后感中写道:“这间书屋承载了我太多的快乐和梦想,打开了理想的天窗,是我通往梦想的一座灯塔,也是我走向梦想之路的金钥匙。”

更高兴的是村支书毕红平。他说,自从有了后山书院,村里打牌的、扯皮的、说闲话的少了,去书院的人多了,孩子放学放假,都约着去书院。“‘去书院’已经成为大家生活中的习惯,潜移默化了上十年,村民的文化水平和素质多少还是有提高。”毕红平嘿嘿一笑说,近十年来,村里有170多名学生考上大学,其中不乏清华、北大等名校。

“刚开始非议不少,说我只是为了名利,我不在乎。我想,村里的变化是最好的证明。”毕志伦欣慰地说。

百年树人 代代传承读书之风

“以文化人是个长久的事情,所以,要让书院能够长期办下去,完善运转机制很重要。”后山书院日臻完善,毕志伦一直在思考。

除设置规章管理制度外,为了让书院更规范、可持续发展,后山书院图书馆成为了麻城市图书馆毕家河分馆,所有书籍,由市图书馆统一编序,电子录入,实行一体化管理。麻城市关工委教育示范基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中国少年先锋队基地、麻城市老年学校教学点等多个基地在此挂牌。

为让书院管理者工作更安心,村委会为此特设岗位,由村委会发工资。

为让书院更大程度发挥作用,毕志伦与麻城市第七小学木子店校区联系,每周安排一两个班的学生去图书馆看书。同时,邀请文化名人在此举办各种讲座、展览等,丰富文化体验。

为了激发孩子们读书的热情,毕志伦多方联系爱心企业,设立“书院读书晋级奖”,真金白银奖励爱读书的孩子,并在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时举办颁奖活动。

“我做得还不够。”年已77岁的毕志伦介绍, 下一步,计划在书院新建农耕文化记忆馆、非遗文化体验馆、乡村书法摄影展示馆、老米酒工艺演示馆四个新馆,让后山书院更加完善和丰富。

--> 2024-04-12 ——麻城木子店镇后山书院踏访记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70254.html 1 老堂屋变身新书院 好读书风尚在传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