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余姝满
阅读提要
是假把式,还是真功夫;是空中楼阁,还是接地气;是为政绩造势,还是为民造福,“群众需要什么”都是一把重要的评判标尺,它丈量着政绩观、检验着人民立场、拷问着初心使命。
以群众名义注册一些没有实际经营业务的经营主体进行充数;有的县区提出每个社区每天要完成500个点赞任务;部分农家书屋存在脱离实际需求、配套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进行通报。
针对这3起典型案例,通报内容对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作了定性。“层层加码倒逼基层数据造假”“工作顾‘面子’不顾‘里子’、重形式轻实效”等表述,点中“麻骨”、打到“七寸”。如果再进一步追问:这些共性问题是怎么产生的?一个重要症结就是,“群众需要什么”和“领导干部该干什么”之间不匹配、不衔接。
“群众需要什么”是谋事的牵引绳。风筝没有绳子的牵引,就会失去方向。同样,为政、谋事如果摸不准群众盼望什么、需要什么,步伐就会走偏,工作就会跑调。脱离群众需求,想当然地出主意、自以为是定策略,发力点很有可能从一开始就不对,进而出现谋的是群众不买账的事,干的是让百姓寒心的事。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有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采访。受访者石春阳在回忆当时选习近平同志当村支书的细节时说,“最主要的是他做事公道、敢于担当,能跟老百姓打成一片,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中国共产党人之中,有很多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的生动故事。反观形成鲜明反差的一些案例,有的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有的大手笔做中看不中用的表面文章,有的不顾实际竭泽而渔。雷声轰隆,就是不见雨落下来,这种经不住时间审视和群众打量的事,于己无益,于发展有害。
“群众需要什么,就干什么”,大白话里有真谛。在价值立场上,“群众需要什么”,承载的就是共产党人决不能忘、决不能丢的宗旨意识;在行动路径上,“群众需要什么”,就是把握并处理好要什么和要多少的务实笃行。一些地方或部门制定政策、下达任务,如果在价值立场上脱离“群众需要什么”来进行,那就是在根本上进入了一种“错误的打开方式”;如果在行动路径上忽视“群众需要什么”来进行,那就会要么过、要么不及,适得其反,浪费资源,滋生“美丽的泡沫”,好事变坏事。现实中,为什么会有群众这样评价一些人:不问百姓问百度、不靠脚板靠平板?背后其实就是对摆不正人民群众“要什么”与领导干部“干什么”关系的作风之忧。
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一些急难愁盼的解题思路、破题方法,都跟“群众需要什么”这根牵引绳紧密相关。是假把式,还是真功夫;是空中楼阁,还是接地气;是为政绩造势,还是为民造福,“群众需要什么”都是一把重要的评判标尺,它丈量着政绩观、检验着人民立场、拷问着初心使命。用“要什么”驱动“干什么”,从为群众做主的一厢情愿,转变为由群众做主的如我所愿,才能让抓工作与得民心的共同心愿,在求真务实、脚踏实地中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