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光正 包东喜 通讯员 汪丽 黄开明
“我喜欢追星,但父母、老师好像不让。”“我总是因为一些小事和朋友吵架。”“我是一个‘小吃货’。”4月7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大冶市殷祖镇初级中学,青春洋溢的中学生们说,他们写信时“文思泉涌”,聊的话题五花八门,远方的大哥哥大姐姐都积极回应,成为了他们的好朋友。
交一个神秘而暖心的朋友
“去年11月以来,我校学生已寄出3封信,收到志愿者回信两封,估计第3封回信快要到了。”该校德育处主任卫建军说,学生们写好信装入信封,他通过快递寄给公益机构,对方转寄给志愿者们,回信也通过公益机构集中寄给他。
这些信写了什么内容,学生家长和学校老师都不知道,通信双方也不了解彼此的具体信息。“但大家都很喜欢这件事,很多学生写信、寄信时非常激动,一碰到我就问‘信到了吗’,大家都很期盼。”卫建军说。
“我感觉交了一个神秘的好朋友。”七年级男生小明(化名)兴奋地说,该校七年级、八年级每个班都有学生参与“幸福家园·童心陪伴”子计划,他是第一批报名的,当时每个班只有几名学生参与。等他们收到回信,其他学生很羡慕,也要参与。
与小明通信的是一名男大学生。“我跟他说,我的成绩不稳定,有时候莫名其妙地烦恼,不想写作业。他回信说,学生要把写作业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爱上写作业;但也要适度,累了就出去走走,让眼睛休息一下,放松心情。”小明说,他收到回信时,高兴得半夜都睡不着,看了十几遍,第二天早上都起晚了。
八年级女生小怡(化名)说,她考试没有考好,向大姐姐诉苦,请教“如何高效地学习”,“大姐姐详细介绍了自己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的方法和技巧,还鼓励我树立信心,让我感觉很温暖。”
八年级女生小萱(化名)说,写第一封信时,她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简单自我介绍,问“大学生活是怎么样的”,总共才三四百个字,“没想到大姐姐的回信内容丰富,不仅讲她的生活点滴,还提了好几个问题,非常关心我,让我感到好像有一束光照亮了我。她只比我大4岁,感觉就像是同龄人,我后面写的两封信就跟她说了好多心事。我们还互相上传了校园风光、城市风景、乡村风景的照片,现在我们就像最亲密的朋友一样。”
“对学习、生活、未来感到更有劲头”
学生们都很珍惜与大哥哥大姐姐通信的机会。“我把回信给妈妈看,差点被不懂事的妹妹撕了,后来我就把原件藏起来,平时跟同学们传看复印件。”小明说,他每次写信,都把字典放在桌上,随时查阅;他还在信中用上了新学的修辞手法,和同学们讨论该如何回信,让自己显得更有文采。
大冶市慈善总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益机构招募志愿者的淘汰率高达75%,努力选出有爱心、高素质、能引导孩子们成长的志愿者。
这群孩子在文字中感受到了来自陌生人的温暖和力量。
当孩子们为考试没考好而烦恼时,志愿者分享高效的学习方法,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当孩子们与朋友、家人发生争吵时,志愿者通过讲述自己过往相似的经历,启发他们真诚与人沟通,化解矛盾;当孩子们对未来感到迷茫时,志愿者通过答疑解惑,引导他们坚持梦想,奋勇前行。
志愿者的回信成为孩子们的精神食粮。小明、小萱、小怡对记者说,他们和同学们经常一起看那些信件,发现大哥哥大姐姐来自天南海北,除了在校大学生,还有航空公司、银行职员等。“我感觉交了很多朋友,对外面的世界非常好奇,对学习、生活、未来感到更有劲头。”小明说。
创新之举呼唤更多共鸣
“你们愿不愿意做小小志愿者,向更多同龄人推荐‘童心陪伴’项目?”大冶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的问题一抛出,几名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愿意”。不仅如此,他们还希望项目时间能延长,让他们和大哥哥大姐姐多聊一聊。
该负责人表示,大冶市各相关部门会加强协作,通过开展一些活动等方式,确保项目顺利实施,“让项目可以扩大范围,连接更多爱心组织和爱心人士,覆盖更多有需求的乡村少年儿童,满足他们的‘微心愿’”。
湖北省未成年人心理健康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潘兰认为,“童心陪伴”项目是一个值得称赞的举措,因为它给乡村少年儿童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和解决问题的平台。孩子们与志愿者通信,获得了宝贵的精神支持。书信更是一种强有力的沟通工具,让他们能够在信任和安全的环境中敞开心扉。这种个性化的关怀对于他们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他们面临生活挑战时。
“这个项目是一个创新的社会实践,它不仅解决了乡村少年儿童的即时需求,而且为他们的长期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这样的项目值得推广,以支持更多乡村少年儿童走向更加光明和健康的未来。”潘兰说。
省民政厅儿童福利处负责人了解此事后表示,该项目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典型性,取得了积极成效,在全省发挥了先试先行和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