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0日

站位新发展格局 点燃高质量引擎

税务助力“武鄂黄黄”积厚成势加速跑

黄石市税务局业务骨干走进黄石世星药业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宣传环保专用设备抵扣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政策。

武汉化学工业区税务局“俊敏工作室”工作人员引导纳税人使用双屏互动办税终端,解锁多种业务办理流程。

2023年5月,黄冈市税务干部深入矿山企业,开展绿色税制宣传辅导。

今年4月,纳税人在光谷政务服务中心“武汉都市圈通办”窗口办理涉税事项。

今年3月1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花湖机场对外开放,鄂州花湖机场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开放的专业性货运枢纽机场。

新时代新发展格局下,湖北省委、省政府谋划推动以“武鄂黄黄”为核心的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这是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关键性战略布局,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生动展现。

在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的统一安排部署下,武汉、鄂州、黄冈、黄石四地税务部门携手吹响集结号,立足各自区位优势,打破政务服务的地域阻隔和行政壁垒,经过多次交流共商,于2023年10月联合出台税收服务武汉都市圈“武鄂黄黄”核心区建设20条措施,全方位、全环节、全过程推进城市功能一体化、产业协同一体化、税费服务一体化、绿色发展一体化,聚集强大税动力,推动税收服务地方重大战略能力显著提升,为武汉都市圈“武鄂黄黄”核心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税收新动能。

税惠添动能 共拥临空经济新时代

深夜的鄂州花湖机场,一架架波音757货机徐徐降落,机场大厅彻夜通明,进入最繁忙时刻。大大小小的包裹,很快被送入总长52公里的智能分拣线,流向武汉、黄石、黄冈等各个分运点。

“过去是城市的机场,如今是机场的城市”,全球空港经济之父约翰·卡萨达的这句话,诠释了航空枢纽布局带给城市的巨大发展空间。作为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机场,截至2023年12月,鄂州花湖机场已开通国际国内货运航线61条,单月进出境航班936架次、货运量达到28万吨。湖北天河机场、花湖机场“双枢纽”的战略布局为“武鄂黄黄”核心区发展注入澎湃动力,“链接全球、覆盖广泛”的航空国际大通道加快形成。

“努力把枢纽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花湖机场从建设到投运,税务部门始终在最前线服务这个“一号工程”。机场前期建设投入较大,在多次实地调研后,掌握到机场集团所属五家企业增值税留抵税额沉淀规模较大。为深入落实国家税务总局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鄂州市税务局组建机场留抵退税专项工作组,联合财政、国库三次前往机场集团开展专题会商研判,面对面把脉问诊,手把手辅导。2023年7月正式开航前,机场集团及其建设单位累计收到了7.8亿元留抵退税款,主要用于机场航站楼、转运中心等1期工程建设结算。“按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计算,7.8亿元退税资金相当于为我们节约了3627万元/年的利息成本,这是真金白银支持机场建设。”机场集团财务部长吴方辉介绍。

截至2024年,机场集团及其建设单位已享受近10亿元的留抵退税款,为机场项目推进、投运、货运中心转场提供了强大“税支持”。

近年来,“武鄂黄黄”四地税务部门深入落实税务总局延续优化完善的税费优惠政策,着重服务省内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武汉和鄂黄黄快速道路系统等重点项目建设,为打通区域联动发展主动脉,构建城市一体化发展格局注入税动能。

跨境优服务 共享“空港”出海新机遇

随着花湖机场国际货运航线日益增多,业务辐射面逐步扩大,武汉都市圈越来越多的国际货物选择从这里直飞海外。为了更好地助力“空港经济”发展,在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的指导下,依托“税路通·惟楚有道”跨境税费服务品牌,四地税务部门统一业务流程和服务标准,为企业量身定制“国际税收服务包”等涉税问题特色解决方案,梳理出“一带一路”企业可以享受的税惠政策并加以分类标签,精准推送税惠政策包,同时配备专属服务团队,针对跨洋项目开展“越洋连线”跨境涉税培训,帮助用好跨境税费优惠政策、有效防范境外经营税收风险。

鄂州市临空经济区燕矶镇有着“中国金刚石刀具第一镇”的美誉。鄂州市金刚石产业经过40年的发展,实现了从肩挑背扛到规模化经营的转型,在花湖机场“近水楼台”、现代物流业高度发达的今天,更是迎来了新一轮蓬勃发展。2023年间,鄂州市税务部门为10余家金刚石企业在土耳其、埃及开罗五大行业展以及意大利维罗纳、阿联酋迪拜国际石材展参展做好政策预案、提供税务支持,达成上百单订单协议,助力产品远销印度、伊朗、越南、菲律宾、巴基斯坦等“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开拓海外市场,最困扰我们的就是因不同国家税收政策差异而带来的可能存在的利益风险。”鄂州金刚石工具协会秘书长、鄂州市仁毅居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严陶表示,“这么多年,税务部门始终陪伴,发挥国际税收筹划作用,全力支持本地金刚石行业走出国门、做大做强。”

“武鄂黄黄”四地税务部门落实上级税务部门工作要求,全方位链接花湖机场的空中出海口优势,持续优化跨境税收服务,高水平服务企业“走出去”“引进来”,助力四城强势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奋力奔向高质量发展新时代。

一路向东行 共筑全球科创新高地

沿着武汉都市圈的核心长廊——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主轴向东行进,巨大的冲击波映入眼帘,200多家以“武汉”命名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公司落户鄂州葛店产业园,主动承接武汉产业配套资源,这是“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周边”产城一体化模式的生动体现。

武汉逸飞激光就是一家布局在武鄂两地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精密激光加工智能装备,一直专心走专精特新、创新智造之路。2021年,随着武鄂产业协同不断深化,逸飞激光在鄂州葛店落户了华中制造基地,与光谷研发基地分工协作、错位发展。

2021年至2023年,该公司在武汉和鄂州两地累计享受各类税收减免优惠2000余万元。

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金朝昊介绍:“公司在武鄂两地的协同布局是典型的1+1>2,我们充分利用两地的优势资源形成交叉互补,提升研发效率和制造产能,公司未来将紧紧依靠都市圈协同发展机遇,着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智能装备供应商。”

为应对越来越多的跨区经营涉税事项,武鄂黄黄四地税务部门多次开展会商座谈,针对跨区经营企业的纳税问题,共研业务特征、共商解决方案。在湖北省税务局的支持下,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先后试点探索的自然人股权转让“一事联办”、境外减持行为税收一体化管理、集成电路产业税收“芯惠通”等创新经验在“武鄂黄黄”四地税务部门相互借鉴、复制推广,以更优服务加快引导武汉的高科技企业成果在圈内城市就近转化。

2021年,远大生科新产品团队从黄石市搬迁到湖北省首家“科创飞地”——黄石(武汉)离岸科创园。谈起同城一体化发展,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选择在‘飞地’安家,就是看中了光谷周边的‘高精尖缺’人才富矿。两地税务部门无缝衔接的税费服务,精准直达的税惠政策,让公司快速完成搬迁、过渡、扎根、跃升,成为城市圈功能融合的首批受益者。”

该公司搬迁以来,大力引进高端人才主攻生化融合技术难题,10余项研发成果获得授权,先后获评湖北省金种子企业、省工业百强等。2021年至2023年,在武汉、黄石两地税务部门的共同服务下,该公司累计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近千万元。

目前,黄石、鄂州、黄冈企业纷纷抢位进驻光谷“黄金”大走廊,加以国家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的硬核支持,产业同链进程明显加速。其中,武汉都市圈仅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已逼近8000亿元,正加速冲刺万亿级规模。

春风绿荆楚 共建“一圈通办”新格局

“推一扇门,办多项事。”四地税务部门结合“便民办税春风行动”,依托武汉都市圈“线上平台+窗口服务”,积极探索建立税费服务事项协调机制,实行税费优惠政策同步发布、同步解读、直达快享,共同推进办税服务集成化便利化。

据了解,目前武汉都市圈“一圈通办”政务服务事项达1000项,基本涵盖了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高频重点事项。税务部门“纳税信用补评、复评、修复”等144个事项已纳入都市圈线上“一圈通办”范畴。同时,税务人员可依托“征纳互动”服务,为异地纳税人缴费人提供“沉浸式”“无感式”纳税服务。

“不用来回奔波也能异地开店。”湖北益丰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质管员马女士在光谷政务服务中心领取了鄂州鄂城区市场监管局通办窗口颁发的药品经营许可证,“不只办理执照和许可证方便了,税务咨询和办理也更加便捷,鄂州的门店有税务问题,我们既可以咨询鄂州税务部门,也可以咨询光谷税务部门……”。武汉企业鄂州开店,“足不出市”办完所有手续,这得益于东湖高新区试点推进餐饮、药品连锁企业“一圈通办”——对拟在武汉都市圈城市开店的餐饮、药品连锁企业,按照“全程网办、代收帮办、数据流转、属地审批”的模式,为申请人提供涵盖市场监管、税务等多个部门的业务咨询和“一对一”帮办服务。

“随着武汉都市圈融合加快,各地企业间的联系也更加紧密,光谷的企业纷纷在鄂州、黄冈、黄石等地设厂,鄂州、黄冈、黄石的一些企业也纷纷在武汉设立科创飞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科副科长高华威介绍,“对于这些企业,无论注册地在哪,无论是‘走出去’的还是‘引进来’的,我们都一视同仁提供最优质的纳税服务。”据了解,2023年,武汉税务部门深入光谷各大科技园区、孵化器、科创“飞地”,累计举行宣讲会10余场,发放调查问卷1400余份,推动政策红利应享尽享。在税惠政策的滋养之下,武汉、鄂州等地各类科创企业在科创大走廊的沃土之上拔节生长。

“绿税护山河” 共绘流域治理新图景

“武鄂黄黄”四地依江而生,靠江而兴,聚江而治,正成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主战场。

为实现长江中段上下游综合治理,“武鄂黄黄”四地税务部门按照湖北省税务局“税护长江”统一部署,运用“五联护江”机制,汇集生态环境、水利、自然资源、住建等部门涉税费数据,推出“长江大保护绿色发展税费指数”,运用“绿税画像”精准定位,“绿税管家”贴身服务,“绿税助企”同向发力,共同守护一江春水。

“我们企业利用黄石城区和大冶市垃圾焚烧产生的热能发电,年生活垃圾处理量约为45万吨,最大能够产生1.5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变废为宝’。同时,通过生活垃圾焚烧的方式发电,减少垃圾渗滤液对地下水以及长江流域的水污染,更好地保护了长江水域资源。”瀚蓝(黄石)固废处理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刘娟介绍。

从2018年4月起,该公司享受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100%即征即退优惠政策,截至目前累计享受退税5198万元。刘娟说:“得益于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的鼓励和扶持,公司更坚定了走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税制”效应的充分释放,引导企业从“被动节能减排”到“主动改造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机器轰鸣、焊花飞溅。近日,位于黄州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的湖北合创重工有限公司,正在加紧建造国内首艘内河万吨级甲醇电推动力智能船舶。据介绍,该船可实现甲醇和柴油双燃料状态两种运行模式,当船舶以甲醇为主要燃料时,污染物排放量将大大降低,可实现二氧化碳减排约30%。

“为响应‘双碳’战略和‘电化长江’倡议,我们早些年拿到了国内海船第一张EEDI绿色节能证书,已完成2艘LNG双燃料船舶、2艘LPG新能源船舶的制造交付,现手持订单50多亿元。”合创重工执行董事王伶俐说,“近3年公司累计减免税费1388万元,享受增值税及附加税缓缴95万元。有了税务部门的支持,我们准备建造更多艘新能源绿色动能船舶,让‘黄冈造’在黄金水道扬帆。”

数据显示,近3年来,长江“武鄂黄黄”段水质持续保持优良,长期稳定在Ⅱ类,生态质量明显向好。这里面也倾注了“税护长江”工程的智慧和力量。

撰文:程焰 李娜 舒翔 吴谋星 范斐 韩建超 吴梦雪

--> 2024-04-10 站位新发展格局 点燃高质量引擎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69960.html 1 税务助力“武鄂黄黄”积厚成势加速跑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