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余姝满
4月8日,李强总理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时提到,“要强化组合效应,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系统破解一些重点难点问题。”
从2023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到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一再被强调。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政策的侧重点、聚焦的领域、针对的对象不同,但是对于推动发展的整体效能来看,这些政策需要作为一个整体存在,体现“一致性”。
强调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是为了避免“政策打架”,相互掣肘。如果缺乏全局、系统观念,各个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就难免“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非但没有形成同向合力,反而彼此消解,导致“局部用力、全局不利”,产生合成谬误。如果将长期目标短期化、碎片化,把整体任务简单一分了之,就容易出现分解谬误。两者都会对“一致性”产生消极影响。
政出多门、五花八门。从现实例子来看,宏观政策的方向是促进消费,但一些限购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消费意愿;一些新经济形态的发展,需要给予一定的生长空间,但一些政策不是助力,而是打压。如此一来,政策效果缩了水、打了折,对于微观个体、企业来说,产生政策利好“吃不到”的落差感,就不足为奇了。这种不一致的感受,不利于增强信心,还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效能。
“一致性”,就是各类政策“抱拳”形成合力,或是并列关系,或是主辅关系,或是递进关系,通过多种政策措施、调控手段相互配合,产生化学反应,放大政策叠加效应、组合效应。坚持系统观念、强化政策沟通,处理好长期和短期、整体和局部等关系,把共识转化为实效,让政策真正起到同向发力、形成合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