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彭一苇 通讯员 何伶凌 夏一菲
新能源挑起大梁,传统能源“兜底”保障,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是一个新能源与传统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的系统。湖北正在用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加速在这条道路上迈进。
新型电网身段“柔软”
首个县域级试点运行顺利
随州,湖北新能源富集地区之一。自2021年到2023年,随州新能源发电量连续三年超过了全网供电量,是华中区域首个达到此成就的地区。
在随州广水市,其供电核心区域十里办事处的供电覆盖418平方公里,供电人口超20万人,周边有4个新能源场站,装机容量达到244兆瓦。2022年11月,世界首个县域级100%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在此启动送电程序。一年多过去,这个新型电力系统运行如何?
3月下旬,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位于广水市的110千伏虎山能量路由器站,这里是该系统的核心部位。“在这里,我们构建了一个100%新能源的小型真实电力系统,并且证明了它可以长期稳定运行。”随州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员冷爽介绍。
国内外类似的示范项目,要么规模较小,要么仍有火电、水电等传统电源支撑,像广水这样构建100%新能源电力系统,通常会遇到几个障碍,如新能源支撑力弱、无法建立稳定的系统电压、新能源出力不确定、安全调控策略失效风险大等。为跨越这些障碍,国网湖北电科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进行了大量技术创新,研发了世界首套可支持百兆瓦级全新能源电网的源网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和世界上容量最大、电压等级最高、端口数量最多的能量路由器等。
有了创新技术的加持,广水100%新能源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新能源装机占比可以在0%至100%之间调节,既可独立运行,也可与大电网柔性互联。新能源发电量多时,电送向大电网,新能源发电量不够时,大电网又可提供支撑。系统自身还配备了20兆瓦以上的储能装置,在极端情况下可供全区使用1小时。“在这里,新能源供电占全年供电时间超70%,供电量占比超80%。”国网湖北电科院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胡畔介绍。
试点规模还在扩大。今年初,跨襄阳、随州的鄂北新型电力系统先行区启动建设,标志着湖北跨地市的新型电力系统已迈开步伐。未来,这片区域将融合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构网技术,磷酸铁锂、全钒液流等储能技术,多类型柔性负荷管理技术,源网荷储协同控制、新能源智慧调控等控制技术。
新规引导深度市场化
全省新型电力系统呼之欲出
进入4月,多个与新能源相关的政策出台,对新能源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4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施行。与旧政策相比,新规最显著的变化是,规定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包括保障性收购电量和市场交易电量,电网承担保障性收购电量消纳责任,市场交易电量则由售电企业和电力用户等电力市场相关成员共同承担收购责任。随着新能源的发展,原有的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已不适应当前可再生能源发展形势。
国网湖北经济技术研究院规划评审中心专责邵非凡表示,新规改变了以往政策中“保量”“保价”的描述方式,与国家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紧密关联,深刻体现了可再生能源电量收购价格机制的根本转变,即由过去的全由政府定价模式转变为部分政府定价、部分通过市场化交易形成价格的新模式。邵非凡表示,新规出台,未来电力市场化程度更高,市场价格将发挥资源配置的主导作用。
近日,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工商业分时电价机制调整方案,将在5月1日起实施。方案将原来9时至15时的6小时高峰时段调整为平段和低谷时段,即午间光伏大发的12时至14时设置为谷段,其他日间4个小时设置为平段。平段和谷段基本覆盖了白天用电量较大的时段,此时使用新能源电价更低,有利于降低工商业用电成本。同时,价格杠杆效应将引导用户调整生产班次,将用电负荷最大限度集中到太阳能出力的主要时段,能促进新能源特别是光伏发电的消纳。“开发新能源既是能源电力保供的需求,也是能源行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动能。”邵非凡说。
在多重因素促进下,国网湖北电力计划2026年到2032年基本建成全省新型电力系统,2033年到2040年全面建成全省新型电力系统,打造以“全省清洁能源配置强平台、全国新型电力系统互联强枢纽、长江经济带新型能源体系强支点”为定位的“三型三强”湖北新型电力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