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通讯员 张惠雯 张杨
春来无事,只为花忙。
3月19日,武汉市武昌区徐东二路,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简称油料所)武昌基地的试验田里,一簇簇、一朵朵金灿灿的油菜花肆意怒放、随风舞动,美如童话。
科研人员们却无暇欣赏美景。油菜花期也是杂交授粉的关键期,他们每天“泡”在花田中,观察记录、选择单株、挂牌套袋,忙碌不已。
粮安天下,种铸基石。为端稳国人“油瓶子” 他们只争朝夕育良种。
2022年至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连续三年对提高油料产能提出明确要求。作为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的油菜,被寄予厚望。加快选育高油、高产、高抗的油菜新品种,成为保障国家粮油安全、促进油料生产的当务之急、关键之举。
成立于1960年的油料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油料专业研究机构。依托该所管理、运行的国家油料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武汉),储存着油菜、花生、芝麻、向日葵、蓖麻、红花、苏子等油料种子,共计4.43万份,是目前全球最大、保存油料作物种质资源数量最多、种类最齐的种质资源库。
依托这些珍贵的种质资源,科研人员通过杂交、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将高产、高油、抗病、抗逆等多个优良基因“转移”到一个品种身上,再经过稳定遗传性状,得到“理想型”油菜。
为了加速育种进程,每年5月,他们在长江流域等我国冬油菜产区收获完一批育种材料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青海、甘肃等春油菜产区作杂交测配。一年四季,像呵护自己孩子一样,悉心照料每份试验材料。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育种新技术、新装备采用,育种创新逐渐变成一种相对可控、可预期的过程。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在该所智能人工气候室看到,一株株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油菜被笼罩在紫红色的光中。据介绍,这种特殊的光是由油菜生长所需的红橙光和蓝紫光合成,可以实现光强动态调节,突破季节限制,让油菜一年四季都能生长,实现育种快速加代。
一些新鲜的油菜花蕾将被送往该所小孢子培养实验室。只见科研人员从恒温箱中拿出一个培养皿,底部沉淀着一层薄薄的黄绿色花粉,将其放到电子显微镜下,连接的电脑屏幕上瞬间出现小孢子的放大图像。据介绍,这是该所历时二十余年,研发的“油菜小孢子培养技术”,将油菜育种时长从过去的至少五年压缩至一年,已成为油菜育种中效率最高的技术之一。
室外生机勃勃,室内只争朝夕。
花谢之后,便是菜籽渐黄。他们期待,今年油菜丰收季,又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