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朝霞 实习生 赵锦程
东湖之畔樱花灿若云霞,三峡大坝油菜花金黄明艳,龙泉公园玉兰婀娜多姿……春风拂过,荆楚大地繁花似锦,掀起春日旅游热潮,“赏花+”融合业态花样翻新。各地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做强赏花品牌效应,延长赏花产业链,为消费注入蓬勃动能,让春日“颜值”变为经济“产值”。
百花争艳“美丽经济”
提起赏樱,人们首先想到来武汉,这得益于湖北持续做强赏樱品牌。
上世纪末,武汉多条公汽路线打出赏樱口号:“去武大看樱花,请坐608”“武大樱花开得旺,要乘车去我最佳”,一时之间武大樱花路人皆知。
2009年底,武广高铁正式运营,武汉通过电视广告、南下促销等方式进行旅游宣传;次年3月上旬至中旬,前往武汉东湖樱花园和武汉大学赏樱的高铁团达300多个,甚至有广东旅行社组织了上千人的赏樱专列,创下了当时地接旅游“神话”。
随着赏樱知名度的不断提升,武汉樱花品种越来越多,超50万株樱花接力绽放在景区、公园、道路上。
2021年起,湖北每年组织“相约春天赏樱花”文旅活动,推出赏花线路,打造赏花旅游目的地形象。携程发布的“2024赏花全攻略”显示,武汉入选国内四大赏樱花热门目的地,仅东湖樱园门票预订量占全国樱花主题景区门票总预订量近三成。
眼下,不止武汉樱花频频出圈,湖北各地竞艳的百花也吸引万千游客——
十堰市张湾区黄龙壹号生态园百万株郁金香竞相绽放,助力园内美食、娱乐消费火热;随县尚市镇已成功举办十七届桃花文化旅游季,年均接待30多万人次游客观赏,带动旅游综合收入超3000万元。
“湖北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提升服务水平等让赏花游成为武汉文旅新名片,为各地差异化发展赏花经济提供了良好借鉴。”武汉商学院旅游学院院长薛兵旺认为,油菜花节、桃花节等赏花盛会影响力正逐步扩大,可借机加强统筹谋划与宣传推广,推动湖北全域赏花品牌建设。
“赏花+”带动市场春潮涌动
限时樱花咖啡车开进景区、商场,推出限定樱花系列特调咖啡;从樱花周边到原创手作,多姿多彩的艺术市集将樱花具象化……3月23日起,第四届武汉樱花户外咖啡节持续推出“樱花粉色喜剧节”“樱花青年cosplay大秀”等活动。
“赏花+”的新玩法层出不穷,已成为各地拉动春日消费的新路径。今年赏樱季,武汉融合“文、旅、体、商、演”等全域要素开展75项活动,将赏花游扩展到城市游。襄阳各地3月发布数十条赏花游线路,覆盖各县市区,通过“赏花+美食”“赏花+民俗”“赏花+体育”等形式,为乡村游创造了场景式消费新机遇。
湖北省烹饪酒店行业协会、武汉餐饮业协会联合主办武汉樱花美食节,专门研发樱花糕、樱花啤酒并编制武汉樱花美食地图。武汉餐饮业协会会长刘国梁介绍,目前樱花糕每天可供应8万份,但不够满足实际需求量。
“进入3月以来,门店订单同比增长超20%,石牌岭店、东湖欢乐谷店等赏樱点附近门店客流暴增。”武汉肥肥虾庄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品牌部负责人张阳介绍,肥肥虾庄推出了樱花美食、茶饮,不少顾客一下点两份樱花糕;同时上线樱花季限定套餐,占每天营业额的比重持续增长。
赏花体验不断升级,带动“赏花经济”迅速升温,也激发了赏花相关的服装、住宿、交通等生活服务消费新活力——
着国风服饰赏花拍照成新风尚,带动天门新中式春装订单猛增,3月以来日均快递发送量接近50万件;美团、大众点评数据显示,从3月樱花季至清明假期,武汉酒店民宿预订量环比增长140%;滴滴推出“赏花季6折畅行武汉”打车优惠,3月中下旬前往武汉公园、植物园的打车需求上涨超55%。
延伸产业链,变限定为常青
赏花经济始于花,但不限于花。各地持续探索将“花文章”做到花外,结合休闲游、度假游、研学游赋予赏花游新内涵,拓展提升“一朵花”的附加值,促进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让“花经济”越开越旺。
孝昌县与院校和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培育研发孝昌血桃等76个名优新品种,实现了“一季赏花、三季品桃”,形成了产品研发、标准种植、技术培训、农旅融合、品牌销售、农业加工等6条全产业链条,每年吸引周边游客30万人次。“桂花之乡”咸宁对桂花根茎叶花果全株开发利用,已逐步形成桂花食品、香料加工、旅游等产业链条,2023年全行业产值达14亿元。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叶青认为,让赏花经济常开常艳,要创新“赏花+”模式,“牵手”吃、住、行、游、购、娱,融出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同时充分挖掘花卉的多重利用价值,开发从赏花到买花、吃花、用花的全链条消费品,强化赏花的体验感及“花外”的吸引力,聚焦延链补链发展花产业,变“颜值”为经济“产值”。
蓬勃向好的赏花经济让文旅市场春潮涌动,但花期短暂带来的“花开客来,花谢客去”和淡旺季分明的客观问题也不容忽视。
在薛兵旺看来,赏花不只是春季的旅游产品,要根据各地气候特点、土壤条件等做好赏花产品季节规划,通过花种搭配延长花期,差异化打造湖北“四季赏花”品牌,以系统性、长期性思维让赏花从“一季”向“多季”拓展,吸引消费者来鄂体验“一年四季花常在、四季花韵各不同”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