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个别地方在“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上搞形式主义,出现令干部群众诟病的“假节俭真浪费”苗头。
出差回来没了返程火车票,坐飞机要走繁琐的流程,最后被建议住一晚再坐火车回,综合测算反而没省钱;车龄较长的公务用车,维修费用已经超过车辆残值;老旧办公楼维修加固成本极高,从“综合性价比”来说还不如推倒重建……报道中提及的几则案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隐蔽性,本意都是奔着节约去的,无形之中却还是造成浪费。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已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舌尖上的浪费”“车轮上的铺张”“楼堂馆所的豪华”等问题大为改观。但与明面上的铺张浪费相比,如果只算眼前账,不算综合账、整体账,反而会造成一些新的浪费。勤俭节约有赖于每个个体的自觉行动,但支撑这种行为,还需要所属单位进行政策优化和流程再造。之所以出现“假节俭真浪费”现象,或是冗长的流程手续无形中推高了成本,或是机械执行与实际脱节的老规章导致花费增多。个人和单位是“节约共同体”,一些现实问题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精准把握勤俭节约的内涵所在,结合现实情况、具体情境,多算大账、整体账、长远账,才能取得最优解。
粒米虽小,照见文明修养;节约事微,可助兴国安邦。“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节约意识要时时在线、处处体现,但不可陷入看似节俭实则浪费的误区。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要以科学有效的行为模式来托底,对“看得见”的显性浪费要驰而不息、一抓到底,对“看不见”的隐形浪费更要及时甄别、遏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