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6日

“鲜”与“实”是走心的关键

□ 湖北日报评论员 艾丹

阅读提要

理论传播是否有效,政策宣讲是否走心,如何让理论鲜活起来,让传播方式丰富起来,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是新时代理论传播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理论宣讲原来还可以这样讲!”电影《第二十条》,“村BA”“村超”“村晚”,东北大花袄,这些热词频频出现在田间地头、农家小院的理论宣讲现场。这是我省“百马(百名马克思主义学者)”宣讲队蹲点式宣讲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场景,也是我省创新理论宣讲方式,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有力之举。

马克思曾说,“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做好理论传播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形式。理论传播是否有效,政策宣讲是否走心,如何让理论鲜活起来,让传播方式丰富起来,让群众听得懂听得进,是新时代理论传播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讲给谁听,这个问题很重要。“群众才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力量。领导干部需要理论,人民群众同样需要理论。理论并非只藏于象牙塔、丛书卷,理论最终要落地开花,要成为指导实践、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对准群众需求、思想困惑,关注发展难点、现实痛点,理论宣讲的针对性才会更凸显,对群众的吸引力也会更强。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坚持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是我省“百马”宣讲队的一大特点。在乡村善于讲“乡土话”,聚焦乡村振兴;在社区善于讲“居民话”,直面治理难题,融入群众之中,理论宣讲也就不会“高高在上”“自说自话”。

如何来讲,这个问题很关键。对人民群众讲理论,要将高深的理论语言转化为简单明了的群众语言。懂群众语言,运用群众语言,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在批评“党八股”时曾这样说:“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甲乙丙丁,开中药铺”“好像和尚念经,令人打瞌睡”“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习近平总书记在谈作风建设时,举了登泰山的例子: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被称为“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作风建设同样如此,越到紧要关头越不能有丝毫松懈。这些风趣幽默、内涵深刻的语言,人人能懂,把深刻的话讲得浅显易懂,讲得群众心领神会,留给我们很多启示。

宣讲是一种集理论功底、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的学问。灌输式、说教式的生硬方式,肯定行不通。求新、求变,理论宣讲方式正在进行很多有益探索。歌曲、舞蹈、快板、花鼓戏,一些地方把理论和文艺相结合,不断进行形式创新,丰富宣讲的传播方式。求深、求实,始终是理论宣讲的更高追求。不管理论宣讲的方式如何变化,让形式为内容服务,让党的创新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直达基层、服务群众、直抵人心,才能让理论宣讲扎根现实生活、扎根人民群众,获得无穷生命力。

--> 2024-03-26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68390.html 1 “鲜”与“实”是走心的关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