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25日

阳新推动城镇与产业双集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富春 通讯员 饶正茂 严丽 毕诗靓

三月的黄石阳新县城,处处春意融融。

老城区人流熙攘,莲花湖畔的城东新区烟火味浓,城北工业园百余家企业产线全开,赶制订单。

2023年,阳新新登记市场主体1.3万户,其中企业5178户;开票纳税人7106户,增长24.3%。

人气足、产业兴、消费旺。阳新把县城作为新型城镇化重要载体,提升城镇产业和人口承载力,有力推动了人口聚集。近十年来,阳新县城常住人口增长13.5万人,达到33万人;城镇化率47.2%,提升了20%。

企业家不断回流工业园

城北工业园,毗连县城,阳新经济开发区“一区三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产业和人口“双集中”主阵地,品牌鞋服、生物医药、绿色建材是主导产业。

2月29日,走进湖北洪南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这家数控机床企业已开工。董事长熊闯关,阳新人,早年赴温州打工,2019年回乡创办这家工厂。“这些年家乡营商环境不错,县重点项目服务中心第一个‘五证同发’发给了我,我就回来了。”熊闯关说。

回来后,熊闯关发动自己的“企业家朋友圈”,并在相关政府部门争取下,湖北伟斯科技、湖北亿方钛锆、湖北华清机械相继“牵手”阳新。

阳新外出务工人员高峰时达30万人,其中大部分在温州。“2023年春节坐火车从温州回来,到阳新火车站时,16节车厢下空了12节。”熊闯关说,在温州住的小区,阳新话是通用方言。这几年,随着家乡的快速发展,回流的阳新老板不断增加。

阳新人社部门对目前在外创业、务工的22万阳新人进行摸底调研,有回乡意愿的约14万人,他们比较关注就业、就学、养老等问题。

这些年,阳新吸引4.3万名“阳新鞋匠”返乡创业就业,聚集制鞋法人企业271家,带动各类制鞋车间680多家,安置就业8万多人,形成研发设计、鞋材生产、成品加工、质量检测、批发展销“五位一体”的产业体系。

新区引来大量务工者

“骑电动自行车20分钟就到厂,中午包餐,月薪8000多。”3月9日,位于城北工业园的湖北可兴鞋业有限公司,36岁的王红燕与30多位工友正加紧赶订单。

王红燕之前和老公在温州做工,孩子留在阳新。2021年她和老公返乡,用积蓄在城东新区买了房,“家乡变化很大,企业也多。大儿子在富川中学读初一,小儿子在富川小学读四年级。两个学校门对门,接送也方便,一家人在一起别提多幸福了。”

城东新区是该县倾力打造的城市新区,历经十余年建设,集聚市民十余万人。“新区建有人民医院、中医院、综合医院等;还新建了实验小学、富川中学等一批学校。”城东新区管委会党委委员漆福亮介绍,这里紧临城北工业园,吸引了不少返乡创业、进城务工的“新阳新人”,今年春节房屋销售近700套。

“县里优化布局,学校扩容,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阳新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和人员在哪里,教育就办到哪里。政府投资14亿元在城东新区兴建教育中心,涵盖从幼儿园到高中及职业教育,仅义务教育阶段就提供1万个学位,全部爆满。

近年来,阳新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就地城镇化,提供就业岗位引导农村居民进城,还实施“富川英才”计划,三年来引进高学历人才107人,定向招聘副高以上专业人才42人,累计评选“富川英才”82人,每年兑现奖补500余万元。

产城融合宜居宜业

“3号桌加份藜蒿炒腊肉;12号桌牛肉折子粉、[~公式~]汤各一份打包……”3月8日,天刚擦黑,城东新区莲花湖一号广场“满屋香”餐馆,老板娘廖芳风风火火招呼客人。

廖芳是孝感人,2007年在广东务工时结识丈夫尧江波。“他烧得一手好菜,让我义无反顾地嫁过来了。”廖芳说,2019年回阳新创业,社区得知我们创业资金不足,便联系农商行小额贷款,并帮助办理营业执照,现已开了3家分店,今年计划开第4家。

“落实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功能集成、要素集约的要求,打造全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城东新区党工委书记毛卫平说,城东新区形成铜锣湾、莲花湖广场、新天地、一品夜市等四大商圈,还会不断完善城市功能,全面建成现代化中心城区。

城东新区有80多家制鞋企业,这些小微企业大多制作鞋面、鞋底等鞋材,与品牌鞋企配套,上班时间灵活,很适合在家照顾家人的妇女就业。城东新区人口密集,鄂东南商贸城正在建设鞋服加工集中区,吸引制鞋企业进驻。

2023年,阳新县域经济位列中部第84位,实现4年4进位。阳新县委书记万鼎表示,坚持“到2025年县城预计新增常住人口4万人以上”目标,实现人口向县城集聚,公共服务水平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增强,力争早日迈入全国县域经济百强。


--> 2024-03-25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68264.html 1 阳新推动城镇与产业双集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