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雷巍巍 通讯员 李兵 刘瑶
3月11日,仙桃市杨林尾镇成娟家庭农场,一架无人机快速升空,按照事先设定好的速度和轨迹在池塘上空盘旋,料箱里的饲料均匀地撒在水面上。
“轻点手机就能喂饱鱼,这要放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农场主罗成一边操作手机,一边感慨。很快,他就完成15个鱼塘饲料投喂。
2014年9月,罗成在杨林尾镇幸福村注册一家以水产养殖为主的家庭农场。经过夫妻二人悉心经营,目前,该农场养殖面积增至370多亩,主要养殖鮰鱼和四大家鱼,每年可销售400多吨鲜鱼,解决周边村民就业100多人次。“近两年纯收入都超过百万元。”谈及养殖收益,罗成笑容满面。
“以前养鱼‘靠天吃饭’,自从鱼塘装了智能设备,一部手机就能管好鱼塘。”罗成打开手机APP,鱼塘内的含氧量、水质、pH值等数据一目了然。“一旦含氧量过低,增氧机立即开启。”只见他一点按键,不远处的鱼塘内水花翻涌,增氧装置开始运转起来。
以数字赋能渔业,成娟家庭农场引入物联网智能增氧系统、智能化管理系统和臭氧消毒系统等,依托自动投饵机、自动增氧机、大型水泵和300KW大型发电机等现代化养殖设备,实现“慧”养鱼。
罗成举例,过去,投喂鱼饵是养鱼过程中最耗时费力的一环,传统人工撒饵每个鱼塘耗时将近1个小时,旺季每天更是要投喂多次。安装自动投饵机后,工人只需将鱼饵放进机器,设置好投喂量、时间间隔,轻点手机即可实现。
“数智系统为鱼塘装上‘眼睛’,24小时实时监控各项指标,不仅大幅降低鱼的死亡率,还提高饲料利用率。”按照系统提示,罗成利用无人机投放生物制剂,动态保障养殖环境,防范风险。
眼下,该农场正利用自身优势,扩大经营模式,成熟运用混养模式,发展鮰鱼、四大家鱼混合养殖、虾稻连作及粮棉油农产品种植,实现种养结合,走出一条资源节约、产出高效、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计划发展农业旅游项目,让更多人来农场参观游玩。”“智慧养鱼”让罗成充满信心,他打算依托水产养殖发展农家乐及观光旅游等,扩大农场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