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童晨曦
编者按
当岁月的风霜把头发染得花白,当经年的洗刷让步履变得蹒跚,当过往的记忆已然模糊……他们正渐渐老去。
看着窗外迷人的景致,却无力触摸;渴望来一场同龄人的邂逅,却成了一种奢望;即便拖着病体,去医院看病,也难以成行,那些因年华消逝带来的无力感,会悄然来袭。
截至2023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9697亿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21.1%。随着时间推移,这一数字还将上升:预计“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每个老人心中的热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
今天,让我们走近这群走向暮年的老人们,聆听他们内心最深切的渴盼,见证为老人们提供更多福祉的孜孜努力。
“社区老龄化严重,小区居民大部分是武钢和北湖农场的退休职工。他们的子女大多搬走了,没和老人们住在一起。”3月19日,在武汉市青山区白玉山街道康寿社区,党委书记刘莹说起老龄化社区现状,直言不讳,语气里伴着轻轻叹息。
这只是我省诸多社区里的一个缩影。空巢了,没人照顾咋办?一个现实问题,成为横亘在老人和“安享晚年”之间一道无形的墙。
九成老人选择居家养老
3月18日,武汉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在青山区康寿社区三街坊,83岁的郭建陀和73岁的王传荣怔怔望着窗外,思念着远在西安的儿子。“春天来了,我们也想出门转一转,欣赏美景,看看樱花。”郭建陀说。但这个简单的愿望对老人来说有些难以触及,平时下楼都颇为不易,需要老伴扶着,但又担心两人一起摔倒。越是天气阴郁,这样的失落感会越强烈。
康寿社区人口约有三成是60岁以上老人,大部分子女不在身边,其中还有200多户独居、失能和困难老人。“我们社区就10来名工作人员,要定期走访慰问这些老人们,压力很大。”刘莹说,虽然现在有老年公寓、康养院、疗养院等不少新型养老机构,但老人们都不愿搬离家园。
独居老人吴爹爹在武汉市江汉区打铜社区住了70多个年头。他是“老打铜人”,家里的木桌、木椅、水壶等老物件用了大半辈子,对街坊邻居也有着很深的感情。
“社区不愿搬走的空巢老人非常多,他们传统观念重,很念旧。有的老人桌子、椅子用了几十年,都松散了,却不愿意换。”打铜社区网格员王才军说,说服老人去专业机构养老,难上加难。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人2.978亿,达到总人口的21.1%,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省60岁以上人口为1179万人。按照“9073”养老格局预测,90%的人倾向于居家,即全省有1061万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
“两步路”距离成了“天堑”
横堤社区地处武汉市江汉区中心地段,周边有4个菜市场,居民出门不到5分钟就能买到菜。可就这“两步路”的距离,成了一些空巢老人的“天堑”。
“我现在起个身都要撑着拐杖,要买菜简直太难了。”横堤社区凤凰城小区4栋居民梅秋娥老人说,她已84岁高龄,曾两次中风导致腿脚不便,老伴和儿子已去世,她与患有精神障碍的孙子居住在一起。“想吃新鲜菜,只能靠邻居和好心人帮忙买,时间长了,我也不好意思呀!”梅婆婆说。
即便有精力买菜,空巢老人做饭也会遇到困难。武汉市蔡甸区德和社区,独居老人朱婆婆80多岁了,不仅生火烧菜时需要小心翼翼,精力也大不如从前。“我之前正在煮汤的时候一不注意就睡着了,等我醒来锅都烧干了。”朱婆婆说。
有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没人搭把手的话,在家里、在路上都有可能“一摔不起”。
在武汉市洪山区,一次摔倒让85岁的独居老人冯奶奶感觉自己在“鬼门关”前走了一圈。去年冬天,因为发烧头晕,冯奶奶在家中不慎摔倒,一度陷入昏迷。由于子女在省外定居,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在客厅地板上躺了多久,只记得被邻居魏婆婆叫醒时,手和脚都摔破了,浑身酸痛。
“当时真是惊心动魄,还好我被发现了。”魏婆婆说着,对于自己的生活,也不免泛起淡淡忧愁。
“空巢老人中独居老人更加需要助老服务。”荆门市掇刀区月亮湾社区居民袁秀云直言不讳。她说:“因为儿子、媳妇在武汉定居,我既要在武汉帮忙照顾孙子,又要回荆门照顾83岁的独居母亲,一度分身乏术。很多时候,母亲只能自己解决生活难题。”
出门、买菜、做饭,如厕、洗浴……空巢老人因身体机能衰退、体力精力下降,子女又不在身边,生活方面处处难。
难以摆脱的“就医难”
其实,对于空巢老人来说,他们最担心的是突发疾病。
不久前,88岁的武汉市民孙彬突感胸闷气短,一口痰卡在气管里咳不出来。“那天,幸好我孙子正在周边办事,我给他打电话后他马上赶了过来,及时接我到医院救治。”老人回忆起来一阵后怕。
医院内,难操作的自助挂号机、星罗棋布的科室,还有窗口长长的队伍……这些都让想独自就医的老人望而却步。
指着便捷的医疗服务APP,孙彬的孙子孙泽宇有着另一层思考。他在微信上搜索“挂号”,1秒钟内显示出44家三甲、公立医院,所有医院都提供线上预约挂号服务。不到5分钟,就可完成注册、预约挂号和付费流程,简单便捷。“但这些智慧医疗服务,却成了老人就医的一道无形鸿沟。”孙泽宇说。
家住武汉市洪山区武南铁路社区的周奶奶80多岁,老花眼越来越严重,平时开电视都要折腾许久,更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操作挂号。“想看病的话还是只能打电话给子女,麻烦他们送我去。”周奶奶说。
“在社区医院,老人无需挂号就可以直接看病。需要去大医院的话,就只能请邻居帮忙挂号或者购买陪诊服务。”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道公服办主任叶国珍说。
陪诊服务是悄然兴起的一种有偿助老服务。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搜索“陪诊服务”发现,陪伴就医8小时的服务收费490元,提供专车接送的“一对一VIP”服务价格880元。收费高昂是一方面,“陪诊服务”尚没有从业标准和陪诊标准等相关规范,老人们更难以使用互联网接触到服务渠道。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该医院是湖北省卫健委认定的“老年友好医疗机构”,但目前只有志愿者帮老人操作挂号,并没有与提供“陪诊服务”的相关公司形成合作关系。
对于空巢老人来说,就医难,难在方方面面。难以摆脱的就医难题,如何才能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