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艳华 实习生 赵锦程
3月7日,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简称《意见》),强调要聚焦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支付不便问题,鼓励银行、支付机构和清算机构合作做好适老化、国际化服务,推动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多种支付方式并行发展、相互补充。
随着中国移动支付飞速发展,刷卡和现金支付等支付方式比重下降。与此同时,中国的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目前中国已与超过150个国家缔结了涵盖不同护照的互免签证协定。随着入境游市场逐渐恢复,外籍来华人员的支付难问题日渐凸显。
境外游客在中国支付,究竟会遇到什么难题?如何缓解支付痛点?
刷卡和现金支付少有“用武之地”
长期以来,刷卡和现金支付是境外游客最常选择的支付方式。
“这几年中国的移动支付发展得太快,境外游客来旅游发现很多商家不收现金,POS机也变少了。”中国国旅(武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入境和国际会议中心总经理胡延华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近日,记者探访江汉路步行街、黎黄陂路、黄鹤楼等商圈、景点的餐饮场所、便利店、文创商店,发现只有部分餐厅配置了POS机,开通支持外卡刷卡功能的商家很少。
外卡受理不足和现金业务萎缩是普遍现象。根据2023年万事达卡重点商圈外卡(即国际支付银行卡)调研,在北、上、广、深四个城市,零售餐饮商户的外卡受理覆盖率不足四成。现金使用方面,受前几年境外游客数量下滑和移动支付的便利性等因素影响,不少酒店取消了原本的外币兑换服务,而商家不愿意收现金或者遇到现金找不开的情况也不少见。
某支付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商家不愿意使用POS机和成本有关。外卡刷卡手续费远高于境内业务,比微信和支付宝费率也高出不少。
去年年底,胡延华接待了一个新加坡旅游团。游客想趁优惠在商场专卖店购买十台小米手机,但因为商家不支持刷外卡,又到了附近银行兑换外币业务的休息时间,只能请旅行社工作人员代为取款支付。
支付习惯、个人观念阻碍外国游客使用移动支付
近年来,境外游客使用移动支付的门槛不断降低,移动支付成为他们在小额支付场景下的重要选择。
黎黄陂路上的数家便利店和文创店店员告诉记者,来店里消费的境外游客都是用微信和支付宝支付。
自2019年起,微信支付开始陆续支持包括Visa、Mastercard、Discover Global Network、JCB等国际卡组织发行的银行卡绑定支付,当前这一“朋友圈”还在持续扩大。
尽管便利性提高了,但支付习惯差异、隐私观念不同仍然是阻碍外籍来华人员尝试移动支付的重要原因。2022年,来自美国中部的梅丽莎来到华中科技大学读经济学博士,由于她认为支付宝的认证过程太麻烦,注册时还需要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所以迟迟没有开通移动支付。
2023年7月,微信和支付宝官方先后宣布完成对国际银行卡用户服务的全面升级,升级的重点是全面开放商户网络以及绑卡流程优化。境外用户只需要用境外手机号完成注册,绑定境外银行卡后,即可使用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绑定外卡后,可支持在中国境内包括餐饮、交通、酒旅、商超等领域的绝大部分商户使用移动支付。
但解决支付“最后一公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目前,境外游客在支付宝的累计支付金额达到500美元后,仍需上传身份信息进行认证。之所以要设置限额,因为跨境移动支付的推进还要解决风险管控、费率成本等问题。
合力打造更具包容性的支付体系
胡延华认为,随着中外交流日渐密切,不能期待外国游客主动“入乡随俗”。
中国人民银行提出“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这一解决方案,同时改善外卡受理环境、移动支付和现钞的使用环境。在重点领域恢复外币兑换设施,鼓励银行提供标准化的“零钱包”产品,推动小面额现金在重点城市投放。
《意见》发布以后,中国银联表示将投入30亿元,联合商业银行、收单机构等各方共建银行卡受理网络,推动重点场所和重点商户受理境外银行卡。
湖北省内各家银行积极响应。去年年底以来,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制作了300元、500元等多券别零钱包,为衣食住行游等重点场景商户提供上门送款和到店“即来即兑”服务。中信银行武汉分行提高了ATM机外卡取现功能的覆盖率、丰富现钞种类、加大外卡收单支持力度,目前该行在全省的49家网点中有46家网点可受理外币兑换服务。
行业人士表示,优化支付服务,要同时兼顾政策支持和市场规律。针对POS机成本高等问题,需要清算机构、收单机构等支付链条各环节不断优化费率政策,降低商户成本。各地政府也立即出台了相关鼓励措施,例如四川省为拓展外卡受理商户,对商户新增或升级外卡的POS机设备给予50%、不超过800元的资金补贴。
“哪怕只有一小部分人需要,也应当尽量保证他们能够找到解决方案。”某商业银行工作人员认为,支付作为一项经济生活的基础设施,应当照顾到更多元的群体,尽快建立更具包容性的支付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