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
中建科工华中总部。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功能品质跃升,城市吸引力、辐射力与日俱增。
同济医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
60年前,中法打破冷战坚冰、跨越阵营鸿沟,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推动世界格局朝着对话和合作的正确方向演变,至今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60年来,中法两国通过平等交流促进文明互鉴、通过多边协调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两国关系创造多个“第一”、取得丰硕成果。
在多个“第一”中,2014年,两国合作共建的第一座生态城——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落户武汉市蔡甸区。
这座城,承载着两国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探索后工业化时代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宏伟愿景。
这座城,是中法两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合作项目。
十年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从“规划图”变为“施工图”,从“施工图”迈向“实景图”,成为两国合作的标杆。
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诠释。
2019年11月发布的《中法关系行动计划》指出,中法两国希望发展在能源转型和无碳技术领域的伙伴关系。双方将继续开展可持续城市化方面的合作,推进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
生态治理、绿色经济、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建筑……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努力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引领的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
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的蔡甸样本。
2022年,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高标准建设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2024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高水平办好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
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城镇和产业“双集中”发展为切入点推动新型城镇化。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对探索两国在生态环保、产城融合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发挥了示范标杆作用。
产业创新之城、生态宜居之城、低碳示范之城、中法合作之城、和谐共享之城……
春光作序,万物和鸣,在长江与汉江交汇、京港澳高速与沪渝高速交叉的水陆黄金区域,一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宜居宜业的示范新城跃然崛起。
绘就宜居底色
鸟藏叶,鱼潜渊,千年流转,大自然的神奇造物,造就诗画蔡甸的溢彩流光。
山为琴,水为弦,万里无阻,中法间的倾力合作,奏响知音故里的生态和鸣。
作为中法合作的首个生态城项目,同时作为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合作项目,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从立项之时,便锚定打造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标杆。
十年来,中法生态城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要素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以系统思维实施全链条生态保护。绿色低碳的城市生产生活方式,于此吐纳着人与自然相守相依的浪漫。
什湖生态治理项目是中法两国在中法生态城合作的重要生态示范项目。该项目融合了中法两国生态理念和技术,通过河湖疏拓、控源截污、生态修复、智慧水务等工程,为中法生态城勾勒出一条引江灌湖的城市水道。
“对于什湖治理项目,法国开发署给予了资金支持并编写了可行性报告,目的在于恢复什湖的生态系统,承载生物多样性和保护水质等功能。”法国驻汉总领事馆总领事胡建谊表示,生态城是中法两国政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在蔡甸合作建设的一座可持续发展之城。
“在什湖生态治理过程中,我们把它真正做成了整个中法生态城生物多样性的核心区。”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专家汤学虎说,通过有效的生态治理,什湖水质将由劣五类改善至三类和四类。
大绿量、高颜值、深内涵,层层绿意织就的和谐诗篇,如今在中法生态城俯拾皆是——
高罗河、香河廊道整治是中法生态城先行启动的生态项目。通过外源污染减排、内源污染控制等工程,治理后的河流沿线眼下植被丰茂,潋滟水光尽展野趣天成。
在中法生态城后官湖“岛头”核心位置,中法半岛小镇滨湖生态涵养带已打造成武汉首个生态示范区。完备的湿地链净化系统,最终将削减 70%的面源污染,守望生态城市的勃勃生机。
……
通过一系列生态治理保护项目,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逐步构建起“生物多样性中心+生态缓冲区+生态廊道+生态屏障”的生态框架,“雨水花园+生态廊道+微循环渗透绿脉”的生态城市海绵体系正在形成。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大美画卷,在此徐徐铺展。
迎接智慧未来
山清水秀、绿荫蔽城,是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向绿而行“碳”新路的真实写照。当前,这片3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正升腾出不一样的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太阳能光伏发电、储能、直流输配电、柔性调峰控制“光储直柔”系统一应俱全,电源、电网、负荷、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新型电力运行模式全面投用……走入获颁北京绿色交易所碳中和证书的光控特斯联武汉智慧产业园,超10万平方米的园区尽展低碳运行之美。
聚焦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入驻的科技型企业均可享受园内“绿电”,避免了传统供能中的电力浪费,园区也成为华中地区具有示范效应的低碳智慧新样板。
武汉市首座独立建设的大型区域分布式能源站,同样坐落于此。这座可为103万平方米建筑供暖供冷的“超级中央空调”,能够全年无休,为辖区企事业单位、居民提供集中供暖供冷服务。
“夏天每小时可将380吨自来水降温到5℃,冬天可收集‘抓取’空气中所含的低品位热量。”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与法国电力集团合作,利用空气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并通过冷热电三联供方式,最终实现能源梯级利用,能源综合利用率超80%。
能源向“绿”的同时,中法生态城的建筑、交通也在“自由呼吸”。在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永久会址,法国建筑大师岚明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为设计主线,建成的玻璃幕墙层叠有致,能够兼顾自然采光和保温散热的建筑功能。
围绕知音和集贤两大新城中心,中法生态城精心布局地标建筑群,大气舒朗的城市空间由此自在铺陈,城市与自然相融相亲,城市景观向自然绿境柔性过渡,彼此呼应。
目前,中法生态城规划的63公里“七横四纵”骨架路网建成率超80%,构成快慢相宜道路骨架和“小街区、密路网”空间格局,形成以轨道交通4号线为主体、常规公交为基础,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绿色交通体系。
得益于先进生态技术的广泛采用,绿色、低碳、环保、高效,在中法生态城正变得越来越可视、可触、可感、可知。
逐浪绿色经济
屏幕闪烁、指尖飞舞,一张张钢结构设计图纸在电脑上成型,穿越时差与空间的限制,从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通过网络传往国内外桥梁、超高层综合体项目现场。
这些都是中建钢构设计研究院工程师们的智慧结晶。2023年2月,中建钢构设计研究院将分散于全国五大区域的设计业务整合到一起,落户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这里有高质量的人才供给和优越的营商环境。”该设计院相关负责人说。
产无城不立,城无产不兴。中法生态城在建设过程中,着力培育高端服务、数字经济、生命健康等三大主导产业。通过实施中法生态城产业导入工程,打造新天大道现代服务业走廊、凤凰山产业园、中法半岛国际旅游度假基地、后官湖文创产业园、中法科技谷、同济大健康产业园六大发展平台,以高端高新提升产业层次,以产业成势引领发展见效,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中建幕墙、中建科工、中建绿创、中粮面业、好利来食品等近10个项目相继落户,总部经济加速集聚;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同济国际学术交流中心陆续建成投入运行,生命健康产业稳健起步;中核科创中心等甲级商务写字楼税收过亿元,楼宇经济拔节生长,成为科创企业孵化高地;光控特斯联低碳智慧产业园,入驻多家科技型企业,推动中法生态城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形成独特的产业聚集。
在中法生态城,“高效办成一件事”、争当金牌“店小二”,已成为一种共识。
2023年7月18日,中法生态城行政审批服务中心为新型环保包装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一次性核发《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方案批准通知书》等10余个证件,实现拿地即开工,推动项目快速落地。
通过实施“五个一”特色服务,中法生态城建立了从土地供应到竣工验收“一门受理、一并审批、一门发证”的“一站式”闭环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营商环境优越,令国内外知名企业布局加码充满信心,招商引资总额达1035亿元。
绿色经济浪潮奔涌向前,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正乘势而上、向新而行,奋力竞逐新赛道、扬帆新蓝海。
共奏开放新曲
2023年6月16日,动感的音乐、绚烂的烟花与热情的欢呼,在夜空下交相辉映,中法音乐节在蔡甸区精彩上演。中法两国乐队为人们带来了视听盛宴,更为中法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桥梁,续写新时代“知音”佳话。
高山流水觅知音,承载着中法两国的期许,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开展国际交往活动,构筑国际交往平台。
近年来,中法文化交流活动频繁开展,中法音乐节、国际旅游文化节、中法时尚文化交流盛典、中法青年知音论坛、知音文化国际高层论坛、后官湖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外国专家植树等活动精彩纷呈,促进本土知音文化与法国浪漫文化融合,也建立起中法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
对外开放、中法合作,是中法生态城天然的“基因”。
从诞生之初,中法生态城便凝聚着中法合作的智慧。坚持世界眼光、对标国际标准、突出中法特色,中法两国专家团队共同编制了总体规划和总体城市设计,吸纳两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技术和经验。
总体规划勾勒愿景,城市设计描绘蓝图,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导城市建设管理,实现生态理念由城市规划建设到城市运营管理的渗透融合。
唯开放者兴,唯合作者赢。十年来,中法生态城已成为中法交流合作重要载体,累计接待法国政府官员、企业集团、科研机构、协会组织3000余人次,赴法考察交流近20次。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里昂气候峰会、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四次会议、第十三届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武汉—法国经贸合作推介会等平台,中法生态城也积极参与宣传推介,朋友圈越来越大、国际范越来越浓。
2014年至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已成功举办六届,中法两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企业、项目、人才、资金、技术等资源在此碰撞、交流,打造中法两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交流对话平台。
2024年3月20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签约十周年暨第七届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将在武汉举办,论坛以“乘‘十’而上·‘碳’寻未来”为主题,共同探讨绿色建筑产业、近零碳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治理、湿地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动态、经典案例、市场趋势及合作机会,助推中法生态城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助力武汉加快打造新时代内陆开放新高地。
和谐共享新城
从“城市远郊”走向“中法聚焦”,一面是现代化楼宇及丰富的公共服务配套,一面是环山抱水、绿荫扑面的舒适与惬意,生活节奏的快与慢,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都可以一一体悟。
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这些关键词,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规划建设过程中,一一落下注脚。
幸福新城,关键在以人为本。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发挥“科产城人”融合优势,打破单一划分的住宅、办公、商业等用地规划模式,由大区域功能划分逻辑迈向小地块功能集聚逻辑,布局商住混合、住商混合等混合用地,塑造功能丰富、形态多样的空间形式,满足不同功能的组合需求,营造丰富多样的空间场所,“新城中心—社区中心—小区中心—邻里中心”四级中心体系、“30分钟—15分钟—10分钟—5分钟”生活圈逐渐形成。
按照高标准编制的“1+N”规划体系,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低碳交通市政路网加快构建;建成运营大型集中分布式能源站,可实现103万平方米建筑供冷供热;中法新城外国语学校、武汉外国语学校法语基地校、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等建成投用,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竣工在即,法国雅高铂尔曼酒店、中法半岛水世界等五星级酒店火热建设。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更广,城市功能品质跃升,城市吸引力、辐射力与日俱增。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同济社区下辖4个小区及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等企事业单位,常住人口8000余人,包括众多专家教授、硕博研究生和外籍人士。2022年,同济社区获评武汉市提升型国际化社区,践行“共同缔造”理念,通过同谋划、同治理、同融合、同分享,打造类海外社区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开放包容、幸福和美、睦邻友善、互动共享的国际化和谐社区,推动中外居民共居、共学、共事、共乐,树立多元化社区治理样板。
近年来,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坚持党建引领,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以共同缔造为载体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基层基础更加牢固,全域更加和谐稳定。
“一张好的蓝图,只要是科学的、切合实际的、符合人民愿望的,大家就要一茬一茬接着干”,十年来,一个个孜孜不倦的奋斗身影,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坚定不移做好产业发展、生态示范、中法合作“三篇文章”。
从长江到塞纳河,中法友谊之歌悠扬绵长,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互赢的“中法精神”,荡漾起碧波清水的生态之光。
策划
中共武汉市蔡甸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