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崔逾瑜、通讯员王海军、孔剑)赓续农耕文明,守望智慧之光。3月15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授牌仪式在湖北优质农产品展销中心举行,省农业农村厅为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项目秭归柑橘栽培系统、京山稻作文化系统、咸宁古桂花树群授牌。
每一个农业文化遗产,都是一座生物、文化的“基因库”,是生态农业技术的富集地,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湖北是农业大省、文化大省,荆楚文化,博大精深;鱼米之乡,物产丰饶;巴山楚水,农文富矿。炎帝神农尝百草、种五谷、教稼穑、疗民疾,开启华夏农耕和医药文明之先河;屈家岭遗址是长江中游地区发现最早也最具代表性的新石器时代大型聚落遗址,发现了中国第一粒人工稻、第一只彩陶纺轮、第一座隔墙连间式住房遗迹,形成了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的农耕文化,承载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传统智慧。
此次,农业农村部认定50项传统农业系统为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我省入选3项,均具备重要的保护和开发价值。
秭归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故里,他在2300多年前创作的诗歌《橘颂》,展示了秭归脐橙悠久的种植历史。宜昌橙是目前全世界已知最古老的柑橘物种之一,秭归县磨坪乡送甲山村的香橙古树树龄达479年。在橘颂文化的熏陶下,依托三峡库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传统的种植习惯和科学技术的加持,秭归积累了丰富的柑橘种质资源、种植技术和农耕文化。
“桥米长,三颗米来一寸长;桥米弯,三颗米来围一圈;桥米香,三碗吃下赛沉香。”京山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水稻的重要产区,京山稻作文化起源于距今5300—4500年的新石器时代京山屈家岭文化遗址,证实了京山市不仅是长江中游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地,而且早在新石器时代已形成定居农业生产方式和浓厚的农耕文化。
咸宁是全国桂花五大传统产区之一,全市6个县市区都有桂花分布,尤以咸安区桂花镇为著。咸安区种植桂花历史悠久,最早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境内现存国内相对比较集中、规模最大的古桂花群落,百年以上古桂花树2002株,占全国总数的91%。现拥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品种群,近30个桂花品种。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5个项目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此前还有赤壁羊楼洞砖茶文化系统、恩施玉露茶文化系统。
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新征程上,要把赓续农耕文明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激活传统农耕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乡村文明与城市文明交相辉映中生长出新的智慧,形成自主知识体系,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耕文明之光闪耀绿水青山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