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5日

消法实施30年 “3·15”成“365”

消保维权“冷与热”折射湖北消费之变

上世纪90年代,鄂州市工商局工作人员对市场上销售的白酒产品进行检查(资料照片)。

2009年3月15日,朱晓妮在央视“3·15”晚会现场接热线。

2024年3月,童颖(左一)和同事们正在研判分析12315维权大数据。(受访者供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子轶

编者按

又是一年“3·15”。自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正式生效,湖北消费维权征途已历30年。

从人潮如织的“3·15”活动现场到365天不断档的线上线下维权网,消保维权的“冷与热”,折射湖北30年消费之变。

“难忘那个开小轿车来投诉的人”

背景:大金融维权是个新鲜事 投诉特点:质量问题 短斤少两

“现在‘3·15’感觉没有以前‘热闹’了。”这是孔庆德、华世新、万燕三位“60后”“70后”消费维权工作者的共同感受。

20余年前,每逢“3·15”,政府部门开展现场接诉活动时,经常被消费者围得水泄不通。

“人们拎着开线衣裤、劣质鱼饲料、破损电饭煲、没开盖就莫名蒸发的白酒……一股脑涌过来求解决。”鄂州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万燕回忆。

20世纪90年代,大量经营者涌向市场淘金,以鄂州市为例,1983年到1998年间,个体工商户数量和从业者人数分别增长了8倍、12倍。小作坊的产品质量难以保障,还常出现“傍名牌”现象,经济发展模式较为粗放。

时任荆门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会长的孔庆德说,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电器“三包”,是他处理最多的维权“老三样”,“不把消费者的事情解决,我根本睡不着觉!”

当时,消费者消费欲望和维权意识普遍不强,投诉金额也不大,短斤少两就是最常见的消费纠纷。

1990年—2000年间的工商所,收缴最多的东西竟然是秤。带着不同克重的砝码盒,去市场上为“黑杆秤”受害者公平计量,是“老工商”的日常工作。

1971年出生的华世新,1995年供职于古田工商所。

一天,一辆桑塔纳轿车停在所门口。

消费者前来投诉当地一家酒店,一餐饭让两位天津朋友上吐下泻。

千元海鲜大餐宴请宾朋,这在当时是个新鲜事,这位见多识广、勇于维权的消费者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赴现场调查取证,华世新最终认定商家存在超范围经营和食品安全问题,酒店退了200元餐费,还承担了医药费。

和华世新同龄的万燕,见证了12315热线经验从鄂州起源、走向全国。

2002年,万燕到鄂州市工商局12315指挥中心工作,6个人,3台电脑,3部电话,负责城区内所有消费投诉。

“电话一响,我们必到现场。”万燕回忆道,2005年,一名东方红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因为购买了散架作业本而投诉,万燕和同事第一时间到场处理。

5毛钱的货值有价,但对于孩子来说,消费维权的底气无价。

“我帮助了投诉网购商品的女孩”

背景:电商初兴 投诉特点:消费者维权意识越来越强

在省市场监管局12315指挥中心办公室主任、“80后”朱晓妮心中,人生高光时刻之一,就是2009年作为12315优秀接线员,代表湖北在央视“3·15”晚会直播现场接诉,是40位全国优秀代表之一。

“您好,这里是12315。”2007年,朱晓妮转岗到12315电话平台。

彼时,湖北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首次突破万元,实现城市零售额2827.83亿元,比上年增长18.0%。人们的消费需求加快释放,手机及售后服务成了她的接线高频词。经过多年“3·15”集中宣传,消费者更重视索证、索票,“遇事就打12315”成了人们下意识的举动。

2009年,淘宝第一个“双十一”电商节启幕,当年,朱晓妮处理了潜江市第一起网购商品投诉。一位本地女孩网购了几十元的服饰,因质量问题要求退货,商家不允。在朱晓妮和同事的协调下,商家最终为女孩换了货。

那时,维权一秒不停歇,靠的是接线员通晓法规、耐心倾听、思路敏捷。

而现在,维权时刻“不打烊”,靠的是越织越密的维权网络,12315电话、APP、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支付宝及淘宝小程序等渠道全部开通,电话24小时有人接,网络平台投诉“不断电”。

负责全省12315效能评估评价的李婷表示,目前全省4000多家企业入驻在线纠纷多元化解平台,企业相关负责人在监管部门的敦促下“云端”化解客诉。

“消费者现在维权成本变低啦,我们建立的‘315’和解平台,消费者可以线上直接与商户沟通和解,和解率超九成;还有100多名社会调解员帮忙进行社会联调。”省消委投诉部主任聂喜洋介绍,2012年以后,投诉热点逐渐从民生商品转向家用轿车、网络服务、电子产品、大宗电器……消费者更加看重人格尊严、售后服务、三包履行等,维权诉求日益多元。近年来,全省消委组织接到的商品类投诉和服务类投诉各占一半。

2013年—2023年,我省12315平台共为消费者挽回损失14.52亿元。

“维权人玩转大数据分析”

背景:人工智能成为好帮手 投诉特点:新业态投诉激增

2019年,华世新重回阔别十年的汉正街,任汉正市场监管所所长。

“电板车少了,直播间多了。”回汉正所第一次巡查,他顿感曾踏过千万次的街道既熟悉又陌生。

近年来,线上消费势头越来越燃,直播带货等形式的网购已成为湖北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全省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6.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5.2%。来自淘宝、1688、美团、抖音等新兴网购平台的维权诉求多了;“套娃”式医疗美容消费纠纷不时冒出;保健品骗局、教育培训、盲盒商品和预付卡纠纷越来越多……网络时代到来,线下线上销售并重,交易方式日益透明化,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差减小,新的维权诉求也层出不穷。

新课题,正在被新一代维权人用大数据手段攻克。

省市场监管局12315指挥中心数据部部长童颖打开她带领团队研发的12315风险分析预警系统,轻点鼠标就能获取可视化数据,成为数据分析的能手。

童颖说,这个系统融合了大数据分析、AI、云计算等技术,首创引入数据挖掘、新词碰撞、聚类分析等功能,建立多维度风险预警体系,能够主动预警提示风险信息,让数据分析实现从“人工”到“智能”转型。

在系统内点击新词预警模块,一个个包裹着投诉新词的气泡立刻浮现出来。

2023年,童颖团队发现了869个新词,其中食品领域占比超三成,这表明食品领域消费的内生动力强劲、新业态不断涌现。

童颖研判出了“压片糖果”等新词中潜在的消费风险,当即通知相关职能部门,助其锁定问题企业并进行处置。

投诉数据用活了,就是企业的宝藏。受益于童颖和同事们上门奉送定制化“挑刺报告”,2023年,湖北本土零食企业良品铺子的投诉量下降了30%。

新一代的消费维权人赋予了“3·15”新的内涵——既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帮扶企业提高商品品质和服务,让买卖双方都从解决纠纷中受益。新时代的消费热情,从好产品、优服务中燃起。

--> 2024-03-15 消保维权“冷与热”折射湖北消费之变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66445.html 1 消法实施30年 “3·15”成“36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