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4日

全方位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 周宏亮

今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时强调:“要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推动应急管理工作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关口前移,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有力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筑牢安全底板,守牢安全底线。”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人口、经济、社会活动集中,各种电网、水网、路网、通讯、供气供暖等管网高速发展,高层建筑、城市综合体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产业链、供应链日趋复杂,各类承灾体暴露度、集中度、脆弱性不断增加,多灾种集聚和灾害链特征日益突出,灾害风险的系统性、复杂性持续加剧。湖北是自然灾害多发易发频发地区,要全方位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努力实现防灾关口更靠前、减灾基础更牢固、救灾机制更灵敏。

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一是加强管理体制建设。调整整合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发挥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查检查作用,指导相关专业指挥机构、相关部门发挥专业优势及时有力有效处置灾害事故。推动建立党政同责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责任制,完善考核体系,压实地方和成员单位主体责任,衔接好“防”和“救”的责任链条,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二是加强综合减灾示范创建。结合乡村振兴等战略,突出城乡应急能力建设,聚焦综合减灾“五有”创建提升城乡“五能”(综合统筹能力、监测预警能力、风险管控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基础保障能力),示范引领建立完善县、乡、村隐患排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及时处置闭环管理,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三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建立常态化安全宣传教育机制,创新宣传载体和宣传平台,丰富宣传内容,广泛、深入宣传普及安全知识,培育安全文化,提高社会公众自救互救和应急避险技能。加大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宣传报道力度,及时宣传报道灾情险情及抗灾救灾积极应对措施,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形成政府与社会协同防灾减灾救灾联动机制,构建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一是加强会商研判。要实时组织应急、气象、交通、住建、水利、自然资源、农业、电力等多部门协调联动,对重点时段、重点领域持续滚动会商研判,精准研判相关地区、相关行业系统风险等级和隐患区域点位,推动临灾、小尺度预报预警信息精准到乡镇、到社区村,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防范应对措施。二是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通过网络直播、微博、短信平台、广播电视、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拓宽发布渠道,加密发布频次,及时发布灾害预警信息,提醒相关地方、相关行业和社会公众加强安全防范。三是持续加强“九大工程”建设。加强防汛、防火、防震、防地质灾害等重大项目建设,提升城乡设防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风险普查成果,推动综合减灾科研成果转化、推广应用,推动面向社会的灾害风险综合监测和实时预报预警。

加强决策指挥能力建设。一是建立健全应急指挥机制。完善灾害分级响应模式,建立健全党委政府分级负责,地方党委政府靠前指挥、就近指挥的属地管理工作机制,组建党政主要负责人任指挥长的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指挥决策机制。二是加强应急预案建设。根据国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制定完善各级各类应急预案,明确完善应急指挥、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人员搜救、灾后重建等职责、流程和处置方案,不断演练完善,不断增强预案科学性、针对性、实用性。三是加强应急指挥叫应。要抓紧抓实应急响应,严格落实直达基层责任人的临灾触发“叫应”机制,确保每项决策指挥基层有叫应,有一线单位、一线人员抓落实,打通应急决策指挥“最后一公里”。

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一是加强应急队伍建设。要加强省市县乡村五级应急力量建设,加强城乡基层应急队伍建设,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下沉到基层,补齐城乡基层治理短板。加强多灾易灾地区专业应急力量建设,建齐建强专业应急救援、军队救援、社会救援队伍,确保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救援。二是加强应急救援装备设备建设。加大基础投入,超前配备大型救援、搜救、抗洪、消防、破冰等装备设备,实行移动餐饮车、移动厕所、照明、通讯等救灾物资前置县、乡镇,提升救灾物资和装备统筹保障能力。建立省、市、县应急救援装备设备共享联动机制,集中优势力量保障应急救灾救援。三是建立转移安置救灾救助机制。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应急避险场所设施设备。强化预警行动措施落实,督促应急责任人落实“叫应”机制,及时、果断组织受灾害威胁地区群众转移安置,加大受灾地区救灾物资、救灾资金支持力度,解决受灾群众生活困难。

(作者系湖北省减灾办主任、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

--> 2024-03-14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66391.html 1 全方位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