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7日

襄州:加快实施强县工程 农业强区步履铿锵

植保无人机等现代化农业装备成襄州春耕“主力”。

东风井关农业机械有限公司(襄阳)工人在生产线上组装智能拖拉机。

湖北盼盼食品全系列产品精深加工生产基地。

襄阳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内,正大食品(襄阳)有限公司占地400亩,总投资16亿元。

襄州区龙王镇松树坡樱花谷。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县域是核心载体,乡村是基本单元。

2023年,襄阳市襄州区在省委省政府、襄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农业强区目标,大力实施强县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区农业农村各项事业“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态势更加明显,迈向农业强区的步伐更加稳健。

老粮仓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3年最后一周,从襄州区“两会”上传来佳音:这一年该区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312.5万亩的目标任务落实到户到田,克服较为严重的自然灾害等多重不利影响,全年粮食实现增产丰收。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2023年襄州粮食生产,那就是“拼”。

夏收方面,作为全省小麦主产区,该区全力引进、培育优良品种,运用机械条播、化学调控、一喷三防等绿色高效技术,连续战胜冻害、病虫害、烂场雨等不利影响,夏粮面积、总产连续六年稳居全省第一。襄州区程河镇乔庄村示范片小麦实收测产728.2公斤/亩,刷新我省小麦单产纪录。

秋收方面,整建制推进玉米绿色高产高效行动,集成示范品种培优、减肥减药、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机械收获全程机械化等技术模式,推动玉米单产提升。

打造标准化高产高效示范基地,带动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襄州区程河镇孙岗村“吨半粮”示范片实打测产,“小麦+玉米”平均亩产1538.11公斤,连续两年实现“吨半粮”产量目标。襄州“吨半粮”示范创建经验受到多家主流媒体关注。

丰收的颜色可不止金黄色。2023年,襄州区结合资源优势、国家需要、市场需求,进一步优化农副产品生产结构。

借智中油所等单位专家团队,大力推广高油酸花生品种,集成推广减毒固氮、减肥增效、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全力发展花生精深加工产业链,打造湖北优质油料品牌。目前,襄州区已成为全省花生播种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机械化程度最高、产业发展链条最为齐全的优势产区,油料生产总量常年位居全国第三、全省第一,超额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目标任务……襄州丰收“拼”图里,底色更亮、成色更足。

开启校地之间“双向奔赴”

2023年10月,随着首批师生抵达襄州,华中农业大学襄阳校区正式进入试运行阶段。这标志着,襄州区与华中农业大学迈入校地合作新阶段。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近年来,襄州区以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建设为抓手,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高质量涉农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培育,进一步深化校院企地融合、促进产学研合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持续深化与华中农业大学全方位合作,创新“产学研用推”合作模式。深入实施“四六工程”,推进小麦、水稻、玉米等6个院士(专家)工作站相继挂牌,打造“猪—沼—果菜”等高效种养结合综合种养示范基地。

加快政策、技术、人才等各类创新要素集聚,推动科技、产业、经济深度融合。华中农业大学襄阳现代农业研究院(校区)千亩教学科研基地、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等项目落户襄州,华中农业大学的植物疫苗、华麦1168、华薯1号等科技成果在襄州快速转化。去年4月,襄州区获评首批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区农业现代化进程正式步入全国领先行列。

创新科技服务模式,组建“农村科技特派员专家团”筛选发布20项农业主推技术指南,将新技术推广到各类农业企业经营主体。正大百万头生猪全产业链项目被誉为“襄阳模式”,作为清华大学解决“三农”问题的经典研究案例之一,列入全国农业全产业链重点链动态管理。

围绕涉农产业链,瞄准高端人才,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专家团队,创建“花生控毒固氮提质增产关键技术”,实现增产20%左右。襄州高油酸花生高产攻关示范片亩产达680.03公斤,创历史新高。

先行先试打造“襄州样板”

建设农业强区,利器在科技,关键靠改革。

该区充分抓住整县推进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小田并大田”改革、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等试点机遇,大胆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新路径,加快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专业人干专业事”。襄州区聚焦强化规范建设、建立健全指导服务体系两项试点任务,探索创新“合作社+”建设模式,构建“新型服务+”指导体系,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逐年提升。目前,全区共有农民合作社1432家,其中县级以上示范社175家。2023年4月,农业农村部在山东寿光召开全国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襄州区农业农村局现场作典型交流发言。

推动“小田并大田”,让“粮田”变“良田”。鼓励广大农民和社会化服务组织积极参与,按照“三段九步法”并田工作模式,通过组织发动、政策培训、化解矛盾等9个步骤,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提高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水平,在试点区初步实现了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

示范无人智慧农场应用场景,开启智慧农业新时代。争取省级农业事业创新发展(农机)补助资金项目,与华中农业大学共建无人智慧农场,实现农作物耕地、播种、管理、收获全程无人化,不仅节省劳动力成本,同时还提高了耕种作业的精度和效率,为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发展方向。

全域国土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一年来,襄州区锚定建设农业强区的战略目标,以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为主线,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经营活力、整体素质,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襄州样板”。

“链”出农业产业新图景

新年伊始,襄阳郭氏阜丰粮油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一片忙碌。石磨面粉、非油炸牛肉面等一条条生产线高效运转,工人们在流水线上操作有序。一盒盒包装精美的襄阳牛肉面、牛杂面、杂酱面、热干面即将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农产品加工产业,襄州区支柱产业之一。2023年,襄州区大力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设备自动化、智能化改造,按照“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思维,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襄阳三珍,布局海外,不仅在韩国建成3000多平方米的海外仓,还在尼日利亚建立5000亩芝麻种植基地,形成国内、国外采购销售双循环。

盼盼食品,加足马力,补齐辣味食品、油炸膨化食品短板,三条全新生产线安装投产,不断完善休闲食品产业链。

卧龙、郭襄、诸葛夫人等产品开始出现在全国市场并走向海外,一片锅巴带火一地经济。

襄州区农特产品展销中心加快建设……

截至目前,襄州已发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67家。下一步,将围绕六大重点农业产业链,加快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预制菜产业园、全国性农产品加工交易仓储加工项目,引进阿里巴巴前沿数字技术为支撑和底层架构,助力打造襄州区域公用品牌和N个企业品牌,提高全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动力。

“共同缔造”造就村美人和

春节前夕,襄州区双沟镇高营村,“清洁家园”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乡亲们清淤泥、扫树叶、铲垃圾,干劲十足,“能让村子变得整洁、清爽,累点也开心。”

近年来,襄州区准确把握“共同缔造”活动的丰富内涵,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抓手,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因地制宜打造美丽乡村样板,奋力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干群携手大清洁,处处皆景。该区把村庄清洁行动纳入乡村振兴工作重要内容,建立区、镇、村(社区)三级责任链条,层层压实责任,切实履行责任主体,按照“拆通畅、码整齐、扫干净、清沟渠、保常态”的要求,深入开展“六清五建两管一改”专项整治行动,积极发挥群众主体地位,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全力以赴将村庄清洁工作落实、落细、落地。

齐心共建新农村,步步入画。该区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建设作为乡村振兴切入口,聚焦7项农村基础设施和7项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大力开展硬化、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文化等“六化”工程,围绕全区“一轴两翼”大循环和三条精品线路(黄龙峪山红色旅游线、双沟张家集生态旅游线、龙王文化旅游线),不断提升村庄颜值。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襄州区列出专项资金,建立奖惩激励机制,采取定期、不定期督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村的环境卫生长效机制建设情况进行随机检查指导,持续巩固整治成果;积极创建500户区级“美丽庭院”,以庭院“小美”聚合乡村“大美”;逐步推进积分制管理,坚持积分内容群众定、积分方式群众议、积分结果群众评的乡村治理积分制。

村庄美了,干群关系和谐了,村民的生活品质提升了,文明新风吹遍村庄每个角落。

从产业兴旺到生活富裕,从生态宜居到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如今的襄州,一个个功能更优、实力更强、颜值更高、活力更足的和美乡村渐次崛起,为城乡深度融合注入强劲动能。2023年,襄州区农业农村局先后被表彰为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先进集体和全国农业农村系统先进集体。

--> 2024-03-07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65511.html 1 襄州:加快实施强县工程 农业强区步履铿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