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畅 通讯员 王彬彬 王建玲
“快看,出来了!”2月29日下午,武汉市新洲区环保志愿者徐建利一行四人来到长江双柳江段,像往常一样沿江滩巡弋。几个小黑点在江面上下起伏,拉近镜头,正是在寒冬中消失了一个多月的熟悉身影——江豚。
长江亘古奔流,在新洲双柳拐了个大弯,这里江阔水深,水流清澈平稳,近年来多次发现江豚聚集,经过环保志愿者的长期观测,确定这里常年栖息着江豚族群,数量至少有15头。
江豚,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长江现存唯一的鲸豚类动物。微微上翘的嘴角,让它赢得了“微笑天使”的美誉。
自上世纪末,长江流域江豚数量迅速下降。3次长江全流域科考得出的种群数量,甚至比大熊猫还少。
“我们将这里命名为江豚湾,意思是江豚的家。”梅志刚博士,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也是对这个江豚群体深入跟踪研究的核心成员之一。
据武汉生态环境局介绍,长江新洲双柳段是武汉市首个通过科技监测手段确定的江豚固定栖息地。
两年前首次在双柳发现江豚
“只要天气好,基本上每次都能遇见。”谈起老朋友江豚,平时沉默寡言的徐建利滔滔不绝。
2019年,徐建利担任首届武汉民间河湖长,26公里的双柳江段,他熟悉得像自己的手掌。
“可能是江豚!”2021年11月29日,徐建利在巡江时意外发现江面中露出的黑影,但照片拍得不清晰。随后,他与小伙伴又多次蹲守到这一场景,并录下了清晰的视频。经中科院生水所专家辨认,正是江豚种群。
“新洲双柳江湾,江豚算是安家了。”一本厚厚的观测日志见证了环保志愿者的辛勤付出。徐建利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他每周要到阳逻和双柳之间的长江段巡江,制止违规捕捞,观察江面情况,捡拾岸边垃圾,取样检测水质。从第一次发现江豚到现在,徐建利已经录下50余次江豚活动的视频,成为证实江豚回归的重要资料。
“北面那段江面,是一家三口江豚,两大一小。”徐建利对记者如数家珍。靠南面也有几头成年江豚,时常在航标附近戏水觅食。尽管风吹日晒,脸庞变得黝黑,但是徐建利觉得非常值得。
“天气晴朗时,很容易观察。江豚群会围在一起追逐嬉戏,甚至跃出水面。”徐建利回忆。“2022年4月22日,是发现最多的一次,有12头以上,当时好兴奋。”徐建利告诉记者,一同见证的还有不少从中心城区赶过来的环保志愿者。
科学监测确认十余头江豚
“让江豚上网,吸引更多市民关注,是提升公民生态环保意识的好办法。”徐建利的想法得到了武汉市生态环境局的大力支持。
随后,一批直播设备购置到位,徐建利联合抖音平台,不间断直播江豚的活动画面,引来了大量网友的观看和点评,不少志愿者还专程到双柳江湾,捡拾垃圾,学习江豚的保护知识。
在网友的热心推动下,武汉市禁捕办在双柳长江两岸设立了数个高达25米的摄像头,对江豚可能出没的区域进行重点监控。
在中科院水生所的支持下,2023年9月,武汉首套江豚水下观测设备(阵动式声呐)落户双柳江段。这套“听豚”设备相当于“顺风耳”,主要搜集长江新洲段江豚的声信号,掌握江豚的数量、活动规律、声音特点等情况,为下一步研究评估提供数据支撑。这标志着武汉江豚保护正式进入数字时代。
第二天上午,这套系统就捕捉到了一头江豚的声信号,并反馈至中科院水生所的水生哺乳动物实时声影像智慧监测系统。
2023年9月27日凌晨3:33—3:38,研究人员记录到5头长江江豚发出了捕食时的低频脉冲信号。5:13—5:17,他们再次记录到8头长江江豚的声信号。8:43—8:54之间,水下声呐显示:保守估计有10头长江江豚在“说话”。
当年12月,借助水下声呐、高点视频监控设备和无人机系统,武汉首次从水下、水面、空中三个维度,在新洲区双柳长江江段观察、拍摄到长江江豚“双柳种群”的活动轨迹和一段高清的活动影像。
“通过科技手段综合监测,与志愿者的目击和视频观察记录互为印证,可以确定至少有10余头长江江豚将武汉新洲这片水域作为栖息地。”梅志刚博士说。
双柳大桥为江豚避开水中施工
“江豚重新游回江城,印证长江生态持续向好,是武汉长江大保护收获的最明显的积极成果之一。”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张朝辉介绍,武汉市正在采取更加积极有效的行动,来保护江豚的家园。
2020年10月,武汉市印发《推进长江江豚重返武汉城区江段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十大任务,组织市直相关部门与科研、公益单位联合启动“江豚回归江城”计划。
“在双柳沿江29公里岸线上,没有一个散装码头,街道和每个社区、村组都签了责任书,不间断巡查,确保长江禁捕在双柳落到实处。”双柳街道生态环境办主任戚永康自豪地说。爱江豚、护江豚,在双柳已成为自觉。
双柳长江大桥即将竣工,这座长江上最宽的钢箱梁悬索桥,在立项之初,环评报告中就多次提及对江豚的保护措施。
“主桥特意设计成一座单跨钢箱梁悬索桥,不用在江水中打一根桩,完全避开水中施工。”中铁大桥院副总工程师介绍,水上主桥所用的钢箱梁,也将全部在工厂分节段制造,通过专用船舶运至桥下水域,再用缆载吊机提升吊装,尽最大努力不打搅江豚的清静。
新洲区先后投入1.2亿元,建成双柳航天污水处理厂,区域污水收集主管网全线贯通,对生活污水实现全部收集和集中处理,还一江清水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