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记者:湖北现在正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想请一位代表结合自身经历,介绍一下湖北在实现精准脱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都做了哪些实事?有什么好经验、好做法?
刘锦秀:我是来自大别山腹地脱贫县的基层农民代表。“三农”工作是总书记关心的大事,我想与大家分享我家乡的一些变化。
首先是“山上的树”。罗田县八山一水一分田。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乡亲们大力发展规模种植、林下经济。每到深秋时节,板栗树硕果丰收,金灿灿的柿子挂满枝头,七彩红叶红遍天际,“金秋好时节,罗田看红叶” 成为湖北旅游“金名片”。山上的树,成了致富树、摇钱树。
第二是“山上的草”。我有两位“老乡”,一位是“药圣”李时珍,一位是“医圣”万密斋。近年来,黄冈积极创建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中药材种植加工。罗田县建成中药材产业园,擦亮大别山中药材品牌,乡亲们收入翻了好几番,大别山中药材从“草”变成“药”,成了“产业草”。
第三是“山上的羊”。20年前,我从一间茅草棚、47只种羊起步创业。如今,一只羊能做成53个对应四季的产品,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年综合产值达4亿元,进入“中国鲜羊肉”第一梯队。我们还努力带动3省农户养殖黑山羊增收致富,大别山黑山羊产业逐步成为乡村振兴富民强山的主导产业之一。
今天,我的家乡可以板栗林下种草养羊、柿子树下体验牧羊、柿子村里民宿烤羊,还有地道中药材与羊肉一起做成的药膳产品,“画羊点睛”绘就共同缔造、共同致富的“柿里牧歌”新画卷。
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给老百姓带来新希望。在这里,我也带来父老乡亲的两点期盼。
希望支持湖北四大片区农业特色优势种植养殖业的种质资源保护和保险;希望相关部门比照支持陕甘宁等地区发展措施,在铁路建设等方面给予大别山政策和项目倾斜,让大别山串起游客进山、农品出海的“致富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