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登才
阅读提要
■人民至上是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落脚点。
■人民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也最聪慧,只要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能豁然开朗、找到答案。
■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规律性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比如强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要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律性认识,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取得更为丰硕的理论创新成果。
人民的创造性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不竭源泉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人民作为历史的创造者,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在精神生产和理论创造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民群众的创造本身包含着精神文化的生产,学习吸收这些精神文化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理论创新智慧。人民的创造是理论创新智慧的来源,更是理论创新的目的,只有让理论创新真正服务人民,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才能真正做到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我们党一百多年的光辉历史,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
人民至上是理论基点、价值支点、实践原点,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问计于民,不断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事实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的理论,充分展现了“以百姓心为心”的真挚情怀和“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崇高境界。
继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必须走好群众路线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中国人民的事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汇聚蕴藏在人民中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历史主动精神。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持久而强大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于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作出新概括、获得新认识、形成新成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有伟大的、无限的创造力,有成千上万的“诸葛亮”。人民群众身处实践最前沿,对实践变化感知最敏感、感受最深切,也最聪慧,只要走到人民群众中去,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就能豁然开朗、找到答案。我们党创造性提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既从党的性质、宗旨上强调“每一个党员必须养成为人民服务、向群众负责、遇事同群众商量和同群众共甘苦的工作作风”;又从做群众工作方法方面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要通过“从群众中来”及时发现、总结、概括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获得正确反映客观规律的真理性认识,进而制定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决策。通过“到群众中去”使来自群众的合理意见和真理性认识为群众所掌握,进而转化为改造世界的实际行动。
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注重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总结新鲜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提炼出新的理论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在“两个大局”加速演进并深度互动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给我们提出的新考题比过去更复杂、更难,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交答案。
善于调查研究,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心无百姓莫为“官”。群众是最讲感情的,群众在你的心中有多亲,你在群众心中就有多重。理论创新工作做的是交流思想、沟通心灵的工作,尤其需要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扎根群众、用心服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善于组织群众,进一步传承和弘扬优良传统,奋力谱写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新篇章。
让党的创新理论成为接地气、聚民智、顺民意、得民心的理论
“人民是阅卷人。”一种理论好不好,最终要由人民来评判。“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理论满足现实需要的程度,理论作用发挥的效度取决于理论见诸实践的深度。”一切划时代的理论,都是满足时代需要的产物。理论的飞跃不是体现在词句的标新立异上,也不是体现在逻辑的自洽自证上,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回答实践问题、引领实践发展上。用以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的理论,必须反映时代的声音,绝不能脱离所在时代的实践,必须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将其凝结成时代的思想精华。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党内教育引导和带动全社会的学习,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重要论断,既是对我们党探索党的创新理论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认同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提出的新要求。要突出理论宣传重点。全面深入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系统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科学体系,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增进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要创新理论宣传方式。善于用群众熟悉的语言讲道理,把要讲的道理学理哲理,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要遵循理论宣传“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话语规律,掌握“寻常百姓”的话语特征,善于把“高大上”的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生活话语,把理论语言转化为“接地气”的思想、观念,不断提升理论宣传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努力形成为人民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的理论,对理论工作者来说,既是一个重大课题,也是一场严峻考验。不仅要解决好“为谁说话”的问题,而且要解决好“说什么”和“怎么说”的问题。不仅要有坚强的党性和牢固的宗旨意识,而且要有扎实的作风和过硬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广大理论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时刻用“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作标杆,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