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媛媛
党校是领导干部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指明了党校“由何而建,为何而兴”的本源性问题,回答了党校“业为谁兴、言为谁立、功为谁建”的方向性问题。对党员干部进行集中、系统、全面的党性教育是党校工作的重心,接受党性教育也是党员干部到党校学习的主要任务和目的。以优质党性教育践行“育才”初心是“党校姓党”的重要体现,是党校在党的事业中承担的重要功能。
党校党性教育的“阵地”优势
党校党性教育实现了教学对象的集中和分层。在特定教学周期内,将一定规模、层级的党员干部集中在党校进行教学活动,可以确保党员干部能在一个相对闭合的教育环境中接受全方位系统的党性教育,为促进党员干部主动检视党性、锤炼党性提供良好的党性教育氛围。同时,党校党性教育能够紧扣不同层级、领域的学员在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法纪修养和作风修养上的实际问题,开展分层分类教学,从而发挥精准施教的独特优势。
党校党性教育确保了教学内容的全面和系统。围绕新时代党性修养的具体要求,党校党性教育构建了涵盖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等课程体系。课程的具体设置和配比紧密围绕时代需要、教育目的和教育过程实际开展情况进行动态完善,可以确保党性教育不是零散化、碎片化的,而是全面、系统、务实的。
党校党性教育保障了师资队伍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当前,党校承担党性教育的师资主要有三类:一是在职教师,这支队伍具有专业的理论功底;二是各级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这支队伍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扎实的实践经验;三是兼职教师,包括典型先进人物、英模人物等,通过这支队伍的现身说法,能够帮助党员干部在沉浸式教育中进行党性修养和党性检视。师资队伍突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使其在常态化党性教育中优势明显。
党校党性教育实现了教育资源的整合和调配。党校具有连接组织部门和地方资源的独特优势。以党校智库为依托,分类整合地方红色场馆、红色遗迹、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党校党性教育实训基地,形成连点成线,连线成块的党性教育资源库,激活地方特色党性教育载体,形成菜单式、一体化党性教育资源信息平台是党校党性教育的特殊优势。
党校党性教育达成了教育成效的聚焦和可溯。党校主体班次的学制相对固定,同一班次的学员从调训,到入学,到训中和训后,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党性教育个人档案。党校党性教育周期上的固定性为开展教学活动、形成一定规模的教学档案提供可能。这种可聚焦、可回溯的教学周期和教学档案既是党员干部在校期间党性修养的精准体现,同时也为后期党员干部成长提供参考。
践行党校“育人”初心
作为党性教育的前沿阵地,各级党校应以“强阵地”为突破口,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务实有效的党校党性教育路径和方法。
教学计划体现个体差异和分类分层相结合。党校党性教育应在顶层设计中实现需求端精准调研和供给侧优化配比相结合。在党性教育课程设置中既紧扣党性教育固定内容,又体现来自不同层级、不同行业领域学员的个性化需求,确保课程既围绕党性展开,又顾及学员需求和班次特征,精准制定差异化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体现“四用四讲”原则。首先,用理论讲党性,把党性内涵讲好。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全面系统地阐释,帮助学员更好理解党性的科学内涵。其次,用情感讲党性,把党性原则讲真。党校党性教育要抓住“四史”、革命传统、党的宗旨等内容,让学员在回望党史中感受精神力量。再次,用文化讲党性,把党性修养讲透。中华传统文化中“修齐治平”的价值取向、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和反躬自省的个人修养都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滋养。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美德讲党性,是学员在党性教育过程中构建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真信”的重要根基。最后,用实践讲党性,把党性锻炼讲活。通过现实的榜样和反面案例讲党性,才能把党性锻炼落到实处,才能实现学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党性修养过程。
教学设计体现“三全”理念。首先,党性修养“全覆盖”。在党校党性教育过程中树立“大党性教育”理念。无论是党性教育模块、理论教育模块还是干部业务能力培训模块,都应贯穿党性教育教学目标,为党性教育服务。第二,党性锻炼“全氛围”。比如在入学环节,通过思想“破冰”活动、入学教育开展党性教育。在培训过程中,细化学员学习纪律和生活纪律,严格课堂考勤,严明生活纪律,在外出现场教学和异地党性教育组织参与过程中,通过构建“三进三同”党性锻炼基地,带领学员在群众身边发现难题、解决难题,在实践中淬炼党性。第三,党性检视“全过程”。建立健全干部党性教育综合考评机制,由各级组织部门在同级党委的领导支持下出台考评细则,明确考评原则、考评对象、考评主体、考评指标、考评方法、考评结果及运用。强化校内四级联动机制,在领导层面、学员管理部门、各班级支部和学员个体四个层面的具体职能和合理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统筹谋划,共同发挥党性教育功能。坚持“知行合一”、定性与定量、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常态性与动态性、关键节点与一般性工作相结合的考评方法,确保学员从入学开始到结业后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党性检视的过程中。
(作者单位:武汉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