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余宽宏、通讯员朱江)近日,在十堰市郧西县坎子山地区,湖北省文化和旅游资源普查项目组发现了新的生物化石资源。通过对比国内外植物化石组合和对区域地层进行调查核实,普查组地质专家确认这是一个石炭纪早期的植物化石群,形成时间距今大约3.2亿至3.4亿年前。这也是继十堰白垩纪恐龙—恐龙蛋化石群被发现后,十堰发现的又一重要古生物化石群落,而且时代更加古老,在湖北省内也是首次发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郧西新发现的生物化石资源,含化石地层主要分布在该县湖北口回族乡的坎子山村和虎坪村的南部,在空间上呈狭长带状,面积约2.7平方千米。“这个地层岩性,是一套夹杂灰岩透镜体的黄褐色炭质页岩,其泥质含量高,性质软弱,沿公路壁形成多处小规模垮塌。我们普查时偶然在路边掉落石块表面,发现了蕨类小羽片的印痕。”湖北省古生物化石专委会专家赵璧介绍,他们通过追寻化石线索,并进一步开展化石采集鉴定工作,发现属种众多、保存异常精美的古植物化石埋藏在这套厚逾200米的地层中。
经普查组地质专家初步鉴定,已在该植物化石组合中识别出拟石松、楔叶、铲羊齿、三裂羊齿、栉羊齿、须羊齿、脉羊齿、楔羊齿、网羊齿等10多个属种,其涉及石松、节蕨、种子蕨等至少3个主要植物门类。这些古植物大多数是已湮灭于历史长河中的早期类型,生活时期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郧西县新发现的这个石炭纪早期植物化石群,形成时间距今大约3.2亿至3.4亿年前。
赵璧告诉记者,石炭纪是我国最重要的成煤期,山西、内蒙古等北方煤矿大省均发育有厚度巨大的石炭纪煤层,但我国中部地区石炭纪煤炭资源稀少,石炭纪研究也较薄弱。我国关于石炭纪植物的研究代表地点,主要在山西省太原地区和内蒙古清水河等地,皆位于华北地区。“湖北的石炭纪植物化石少量发现于松滋、长阳等地,但化石层都只有几米厚,报道的植物类型也少。”赵璧表示,十堰此次发现了厚度巨大的石炭纪植物化石层,地层展布连续、顶底板界线清晰,其中赋存的植物化石经初步观察已能确定是一个生物多样性很高的古植物群落,这在湖北省属首次发现,对推动湖北石炭纪地层古生物研究和科普教育意义重大。
郧西县普查工作负责人邹亚锐表示,文旅资源普查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发现、发掘各地潜在的旅游资源新类型,促进文旅产品创新、多元化开发,实现迭代升级。近年来,随着公众科学素质提高,登山徒步、野外探险、户外教育的旅游市场份额逐年提升,地文景观资源开发潜在价值更显重要。
“坎子山石炭纪植物化石群作为十堰少有的生物化石遗迹,是吸引人们来此探索秦岭奥秘,采集自然标本,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和动手能力的稀缺性文旅、科教资源。”赵璧建议,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强对此处的基础研究和规划利用,让深山宝藏彰显其应有价值。(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