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吴非
2023年初,湖北省重点谋划的武汉新城高标准启动建设,打造武汉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
总面积719平方公里的武汉新城,其中轴线和核心区基本位于中国光谷。
责重如山,刻不容缓。一年来,中国光谷以武汉新城为引领,加快建设“世界光谷”。
追梦、奔跑,一刻不停。一年过去了,武汉新城有了哪些重大变化?2月20日,中国光谷“端”出了2023年建设武汉新城成绩单——
武汉新城中轴线十大标志性项目全面启动;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7个,建成投产亿元以上项目176个,固定资产投资超1200亿元,位列全国高新区第四;实施“世界光谷”全球产业合伙人三年行动,签约引进6个百亿元以上重大项目,产业项目到位资金646亿元,外商直接投资6.8亿美元,均为武汉市第一;
已建、在建国家大科学装置5个,居全国高新区第三,6家湖北实验室集聚,低温多晶硅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全球市占率提升至24%,70个一类新药进入临床,全球首个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上市,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全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2.0”问世,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领跑全球;
市场主体突破20万户,其中企业突破13.6万家、“四上”单位突破2100家,新增7家上市公司,高企总数突破57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1家,两项均居全国高新区第四;
起而行之,奋楫而上!2023年,光谷GDP增长4.7%,总量达到2715亿元,若与全省市州相比位列第七,经济运行回升向好、进中提质,交出了担当作为、奋发有为的高质量发展时代答卷。
“国之重器”创新平台密集布局
国家大科学装置居全国高新区第三
惟创新者能先行。
2023年,成立35年的中国光谷,一直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当使命,聚焦建设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东湖科学城建设聚势突破,加力提速打好科技创新攻坚战。
重大创新平台加速集中布局。汉江国家实验室科研总部开工建设,标志着全省唯一的国家实验室落户光谷。精密重力测量、脉冲强磁场2个大科学装置已建成,脉冲强磁场优化提升、深部岩土2个大科学装置已开工,作物表型组学大科学装置已批复,已建、在建国家大科学装置达到5个,居全国高新区第三。时珍实验室挂牌成立,全省10家湖北实验室有6家集聚光谷。
优质要素资源高效融合汇聚。加快建设以“用”为导向的科创供应链平台,链接全球专家信息29万条、发明专利5200多万条、科创政策1万多条、服务机构400多家,“以需定供”模式逐步形成。获批建设“武汉·中国光谷”产教联合体,2名个人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奖,新引进9个院士项目,高层次人才总量稳居全国高新区“第一方阵”。挂牌落地中部唯一的北交所服务基地,引进首支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子基金、楚天凤鸣科创天使母基金等一批科创基金,备案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达202家,管理基金净值超1400亿元。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光电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落户。中试平台总量达66家、中部高新区最多,高企总数突破5700家、位居全国高新区第四,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5128家、占武汉市41%。
一批关键技术全球领先领跑。2023年,中国光谷面向国家战略需要,紧扣产业发展需求,以重点企业和创新平台为支撑,相继突破国内首颗400G硅光收发芯片、首台高端晶圆激光切割设备、首个眼科体内基因治疗药物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脑机接口实现国际领先,全球首个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上市,全球首个千亿参数全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2.0”问世,长江存储闪存芯片世界领跑、成为半导体领域“国之重器”。
“独树一帜”优势更加凸显
光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占全省六成
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考察光谷时指出,湖北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在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独树一帜。
发挥“独树一帜”的优势,中国光谷以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牵引,全面推进全产业链突破性发展。
产业集群化全面提速。2023年,光谷光电子信息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以长飞先进半导体为代表的重点项目陆续开工,帝尔激光等项目加快建设,华星光电t5等项目建成投产,低温多晶硅中小尺寸显示面板全球市占率提升至24%。生命健康产业逐步进入丰收期,70个一类新药进入临床,其中6个进入临床三期,2个新药纳入国家“突破性疗法”,禾元生物全球首创的“稻米造血”即将量产。北斗产业逐步积厚成势,立得空间、依迅北斗、武汉华测等企业北斗智能终端批量生产,海微科技营收超20亿元,北斗产业实现十亿级企业零的突破。
2023年,光谷光电子信息、生命健康、北斗产业规模分别占全省的60%、17%、50%。
产业高端化全面发力。2023年,光谷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1家、位居全国高新区第四。烽火通信等4家企业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华工激光等企业获批全省智能制造示范试点,理工数传等11家企业被认定为总部企业,总数达27家;武汉联影智能医疗手术机器人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梦芯科技成为国内首批单北斗芯片供应商。新增生物创新园、光谷软件园等3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总数达7个。
产业数字化全面赋能。2023年,光谷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节点标识注册量超185亿个、接入企业突破2.1万家,均实现翻番。光谷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算力扩容至400P,22个应用场景入选全省首批数字经济典型应用场景、占比超过1/5。
凝心聚力集中攻坚
武汉新城中轴线十大标志性项目全面启动
2023年6月6日,在南北向未来一路的两侧,武汉新城中轴线十大标志性项目全面启动,总投资300亿元。
目前,市民中心、国际会议会展中心、自然博物馆、体育中心等8个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
基础设施建设乘势而上。光谷科学岛“一纵两横一环”骨干道路连网成环。22条微循环道路打通,城市道路总里程突破1000公里、位居武汉市第一。开通国内首条城市空轨以及地铁19号线、有轨电车L3线路。
“一升三扩”工程顺利投产,电力增容45万千伏安,建成停车位1.5万个,完成27个小区二次供水、70公里老旧燃气管网改造。建成30公里综合管廊,完成6.1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建设。
区域协同发展成势见效。武鄂黄黄政务服务“跨域通办”有序开展。光谷科创大走廊29个重大项目扎实推进,7个城市在光谷布局建设“科创飞地”。建成黄冈“光谷第九园”,光电子信息产业一小时配套圈加快构建。联通武鄂两地的6条“断头路”全部通车,“新城快线”公交化运营,新增2条武鄂跨市公交,武鄂同城化发展全面提速。
织密民生幸福保障网
年轻活力之城“热辣滚烫”
2023年,光谷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近30%、总量占武汉市1/4,新增76家品牌店和旗舰店、超6000家餐饮店,光谷步行街入选全国夜消费商圈前三名。
光谷消费为何如此“热辣滚烫”?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目前,光谷常住人口约120万,户籍人口平均年龄约32岁。其中,44岁以下人口占比77.4%,最具消费购买活力的21至44岁年轻人群占比51.2%。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47.2%。
在这个全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地区之一,光谷企业应届生招聘薪酬接近一线城市,2022年平均招聘月薪为7919元。
不仅消费,光谷还用心用情织密民生幸福的朵朵“繁花”。
2023年,光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扎实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办好218个“民生微实事”项目,民生支出占比达到75.1%。
实施“新校即名校”战略,建成光谷康桥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新增学校11所、中小学校达到55所,新增学位超1.3万个、在校学生超过11.6万人;实施“三名工程”,新引进名校长1人、特级教师9人,省特级教师数量达到37名。
加快集聚优质医疗资源,区疾控中心、同济医院质子治疗中心、武大口腔医院光谷分院交付使用,新建成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发全省首个“职业病危害综合风险评估平台”。
不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新建成开放4家光谷书房,首部院线电影《理工男》拍摄完成,首次举办光谷全程马拉松,开展演唱会、话剧节、体育文化节等200余场文体活动。
基本民生进一步兜牢。成立全省首家区级社区基金会和光谷慈善总会。社会保险扩面10万人次,社会救助6.5万人次。率先在武汉市实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全覆盖,辅具适配率100%。新建10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湾郡社区成功创建国家级老年友好型社区。新增保障性房租赁住房1.55万套,交付还建房8262套。
推进国家智能社会治理试验基地建设。建成投用城运中心,智慧城市建设首次入选中国新型智慧城市五十强区、位列武汉市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