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映阳
正月初四,保康县城从大好的阳光中醒来。街上,走亲访友的人们喜气洋洋;街边,王仕军的腊肉店开了张。腊月里,万斤腊肉从这里发货,端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一间小店,可谓是熏香了整座山城。
手捧腊鱼 出镜带货直播
春节前夕,我们与王仕军联系“新春走基层”采访。在电话里听闻有记者要来,王仕军很是高兴,“店里不忙,随时都可以过来。”
说是不忙,但记者一行人披着风雪到达时,只见王仕军正蹲在店头打包腊肉包裹,妻子董亚妮在给客人挑选腊肉,门外横着快递小车,店里接连来着顾客。忙了好一会,王仕军才发现,我们到了。
“王老板,您的生意真好啊。”
“还有几天就过年了,买腊肉的人还比较多。”说着,王仕军请我们进了店。店里堆满、挂满了腊鱼、腊肉、腊鸡、腊排、腊猪蹄,看着就令人食欲大开。
“外面比较挤,我们到里面坐吧。”王仕军穿过腊肉堆,推开里屋的门。两盏大补光灯出现在面前,背面依然是挂满了腊肉腊鱼。这是王仕军和妻子平常做直播的地方。晚上,前店的生意差不多了,他们就转线上继续卖。董亚妮出镜互动,王仕军坐镇后台。
采访中,记者也出镜参与了夫妻俩的直播。站在挂满腊货的背景板前,记者手捧一条肥硕的腊鱼,变身带货主播,学着用方言与网友互动。对记者而言,这真是一场有趣的直播,是vlog中的vlog。
两小时的直播带来近五千元销售额。“小店”不小,把腊肉卖到了广东、江苏、浙江、河南,甚至新疆,把熏染着山城烟火的腊香送到天南海北的团年宴上。
围坐炉边 回忆腊香十年
夫妻二人经营着小店,其实也是经营着小家。
离开门店,记者随王仕军来到熏房。屋子里烟雾腾腾,墙壁上、头顶上,整整齐齐挂着腊肠、腊鱼、腊肉、腊鸡、腊排、腊猪蹄,颇有震撼之感。炉火通红,围坐炉旁,王仕军给记者讲起他这段充满腊香的故事——
2014年,王仕军带着老婆孩子从深圳回到保康老家,结束了十年的打工生活。离父母更近了,孩子上学更方便了,一家人的生活走向安稳。至于回来做什么,王仕军心里早就有了答案。
父母原是山中烟农,习得一手烘烟叶的“玩火”本事,熏腊肉又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生活技能,味道绝佳,何不以此为生?于是,一家腊味汤锅餐馆出现在了保康城关镇南边的清溪河边。王仕军的父亲专门在家里熏腊肉,餐馆开张第一年,喷喷腊香就推着5000斤腊肉下山。
做着做着,王仕军发现了一个问题——腊肉不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总有顾客吃完了还想带些走。他明白,商机来了,卖腊肉更赚钱。
2018年,王仕军将餐馆厢房改成腊肉店门面,试着边做边卖,试出了“火花”。2021年,他花掉全部积蓄,在村里盖起了200平方米的熏房,开始大批量生产腊肉。2023年,餐馆终于“干不下去了”,摇身一变,成了保康腊肉特产的“发源地”。
踏雪寻枝 抹满家乡味道
踏着积雪,记者和王仕军一起来到山上,寻找有着一股淡香味的树枝。
树枝被缓缓送进炉中,燃旺跳跃的炉火。记者戴上长长的手套,将大盆中的盐和调料搅拌均匀,再将大块大块的肉放入盆中,均匀地抹上盐和调料,抹满家乡的滋味。
2024年,王仕军从深圳回保康整整十年,十年里一直做一件事,那就是和腊肉打交道。腌十天熏一个月,松枝栎树间断性熏烧,开水透煮十分钟……
什么样的腊肉好吃,王仕军心里最清楚。因为他知道保康人的口味,也深深知道什么是“思乡”的味道。
瑞雪兆丰年,腊香满人间。有家人,有佳肴,便是幸福美满的味道。短片结尾,是王仕军一家人的合影,他们高举着腊肉、腊鸡、腊肠,满脸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