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8日

全省2500余名“动检医生” 坚守动物检疫一线

托稳市民“肉盘子”

2月4日,武汉中商徐东平价广场生鲜供应充足,市民们有序选购。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通讯员 李莉华 摄)

2023年11月,“湖北工匠杯”动物检疫检验员职业技能竞赛现场。 (资料图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汪彤

通讯员 谢毅 杨光君

民以食为天。春节期间,一道香喷喷的红烧肉是市民餐桌上少不了的美味。在这美味的背后,有那么一群人,在特殊的环境里,始终坚守着严谨和责任,为百姓吃上“放心肉”把好重要关口。

他们就是“官方兽医”——动物检疫工作人员。

年关将至,肉类消费进入高峰期。全省2500余名官方兽医,无惧寒潮,驻守在屠宰场里,奔波在乡间小路上,穿梭于猪鸡牛羊圈舍间,为购买肉食品的消费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安全感。

深夜11时到屠宰场检疫

2月2日晚11时,大多数人都已进入梦乡,鄂州市鄂城区碧石畜牧兽医站站长陈绪池和往常一样出门了。

骑电动车在冬夜中穿行20分钟,他抵达当晚的工作地点——鄂州市鄂城区宏昌食品有限公司碧石食品所,鄂州市7家定点屠宰场之一。

晚上11时30分,10辆载着活猪的车辆陆续抵达屠宰场。陈绪池立刻全神贯注地投入检疫工作中,入场检疫、车辆消毒、瘦肉精检测……在运输车与检疫室之间往返多次,确认各项信息符合入场规定,才放猪进场。

3日凌晨1时,屠宰流水线正式开动,车间内变得热气升腾,他继续为每头生猪实施全流程同步检疫。

只见流水线上倒挂着的猪胴体一个一个从他面前经过,陈绪池不停地翻转手中的检疫工具,割开淋巴结、腰肌、肾脏等部位,快速而有序,淤血、水肿、坏死、猪囊尾蚴等全都逃不过他的眼睛。检疫合格的生猪肉品,随即被他加盖检疫合格验讫章,签发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进入市场销售。

屠宰不停,检疫就不能停。当晚,车间内共宰杀200头生猪。陈绪池一整夜站在固定点位上,严格按照检疫流程专注操作。第二天清晨7时下班,手已经累得抬不起来。

常年与猪粪臭味为伴

碧石畜牧兽医站一共有4名官方兽医和2名协检员,年龄跨度从60后到90后,有的负责屠宰检疫,有的负责动物产地检疫,有的负责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尽管每个人的年龄、性格、工作内容不同,但有一项工作习惯却出奇地一致,那就是“下班先洗澡”。

面容清秀、穿着时尚,见到李芳和丁运媛时,记者很难将她们与兽医这个职业联系起来。

李芳今年35岁,原本在外地当老师,婚后跟随丈夫来到鄂州,出于对专业的热爱,成为一名官方兽医。和她一样,27岁的丁运媛也非常认可自己的职业,“很多同学毕业后,在宠物医院工作,工作环境、待遇都不错。但是我觉得在这里,更能把自己所学发挥作用。”

考虑到屠宰检疫夜班多,陈绪池安排她们负责动物产地检疫,即动物及其产品在离开饲养、生产地之前由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派官方兽医所进行的、到现场或指定地点实施的检疫。

这份“白班”同样不易。养殖场大多位置偏远,交通不便。李芳和丁运媛每次出检,往返至少3个小时。

到了养殖场,她们还要忍住猪粪气味,逐一核对生猪的耳标,检查生猪健康状况。而生猪喜欢甩动尾巴,裹挟粪渣、猪尿、运输降温水的“三合一液体”流星般弹射。“虽然穿了工作服,但是身上的气味还是很重,头发丝里都有。”李芳不好意思地说。

每年只有大年初一清闲

“忙点累点没关系,就怕忙中出错。”陈绪池说,产地检疫是防止动物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屠宰检疫则是畜禽肉品流入市场的一个重要关口,直接关系到上市肉品的质量安全。食品安全大如天,绝不能掉以轻心。

这也是官方兽医们的心声。除了动物检疫,他们还要承担动物防疫、养殖粪污治理、畜牧统计、畜产品监测等日常监管工作,一年下来,只有正月初一才能真正休息。

令人欣慰的是,近两年我省推行的“湖北畜牧兽医智慧+”信息平台,让他们的工作更加高效。手机一点,每头猪从哪来、到哪去,一目了然。

据了解,由湖北省农业事业发展中心(简称省农业发展中心)打造的“湖北智慧畜牧兽医+牧运通”系统,已涵盖行业24类经营主体、13大业务板块、500多万用户,日均10万人次登录、网上处理2万件以上服务事项,形成了从养殖环节到市场终端实时监控和大数据分析等全链条信息化数智化管理和服务。这一畜牧兽医全链条信息化服务经验受到农业农村部点赞,被全国12个省份复制推广。

“虽然辛苦,但一想到通过自己的严格把关,让市民吃上放心肉,再苦再累也值得。”碧石畜牧兽医站从业30多年的协检员黄兆祥说。

选择意味着坚守,意味着担当。2023年,我省官方兽医出具各类动物及产品的检验检疫证明580多万张,为保障全省养殖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 2024-02-08 全省2500余名“动检医生” 坚守动物检疫一线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63028.html 1 托稳市民“肉盘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