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08日

风雪夜,他们为地铁隧道问诊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林晶 通讯员 任志宏 张玺 实习生 李清影

2月5日晚11时55分,室外气温已低至零下3摄氏度,黄色应急救援车“轰轰轰”响起,三名“90后”“地铁隧道医生”冒着风雪,从汉口赵家条出发了。他们要去昙华林至彭刘杨区间修补一处渗漏点。

小伙子们是来自中铁十一局城轨公司应急维保分公司的胡陈涛、刘洋、沈博。他们除了要处理重大险情外,还要处理日常的地铁隧道、车站、高架等主体结构病害的巡查、修复加固等,确保地铁安全平稳运行。

该公司经理吴志华说:“这个春节,该项目留下十余人值守,负责5、6号线2期、16号线三条地铁线的应急维保处置任务,值守的都是家在武汉或是周边的人员。”吴志华也是一名“70后”维保老兵,带头参与春节值守。

2月6日零时30分,一行人抵达地铁彭刘杨站C出入口附近,三人推着小推车在雪地中艰难行走了100多米。待站门打开后,三人又将材料一一卸下,健步如飞地搬至楼梯下,将其一一摆放在一块标注有各种材料名称的格子布上,逐一清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这才看清楚他们带的是什么,电钻、照明灯、打磨机、堵漏材料、线缆……一共19种。“别小看这点东西,200多斤重,上下楼梯全靠双手搬运。”公司值班领导、党支部书记冯巍介绍,地铁对安全要求极为严格,带来多少材料和工具,用了多少,每次都要一一核对,确保一个都不能遗留在区间。

所幸,修补处位于车站旁的轨道内,搬运较为方便。这一块约1.5米高、20厘米宽的侧墙出现了渗水。“隧道结构受地质条件、周边施工及地铁运营等影响,会产生常见的结构裂缝及渗漏水等现象,需要及时处置。”施工负责人胡陈涛解释,每间隔30厘米左右就要钻孔,埋设注浆针头,注入专用堵漏材料,“材料遇水后发泡就可以起到堵漏作用。”

经过反复注浆,渗水情况逐渐好转。时针也悄然划过凌晨2时。“下次来,我们还要仔细观察,进一步查看渗水整治效果,才能确保处置完毕。”现场技术员刘洋边观察边跟记者解释。另一边,胡陈涛和沈博手持电筒向昙华林方向行走,开始了今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巡查隧道结构。两人分工明确,一人负责观察结构病害、评估隧道健康度,一人负责记录,无论是隧道管片注浆孔、螺栓孔、接缝处,还是排水沟等部位,他们一处都不放过。“水渍会通过它们渗透过来,我们要特别注意。”胡陈涛突然在一处接缝处渗出来的水渍面前停了下来。“干了,我们就不管,后期如果出现滴漏,就要进行修补了,甚至要穿过厚厚的管片,在管片壁后进行封堵。”胡陈涛介绍,除了这样的小修小补渗漏水,有时候还要给隧道动大手术,如对变形的管片进行修复加固。

凌晨3时,结束所有工作,三人开始收拾、清点材料和工具。“扳手、钻头、钉子等小部件很容易遗失。一包钉子50个,用了5个,还剩下45个,钻头5个,带回来5个。”小伙子们分工明确,胡陈涛负责清点核实物品。刘洋和沈博则返回到轨道上,巡查是否有物品遗漏。

从深夜11时多开始准备,再到凌晨4时多才返回基地宿舍。这个夜班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小伙子们错过了最好的睡眠时间。搬运材料时,记者帮忙提了一桶40斤的材料爬上楼梯,大口喘气。装、卸、搬,这样的过程,他们一晚上要重复六次。

“家这么近,除夕夜,能不能抽空和家人一起吃个团圆饭、看看春晚?”告别前,记者问。“虽然家近在咫尺,但我们必须坚守岗位,项目部也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年夜饭,能让万家团圆,我们感到很自豪。”说完,一行人便登上车,消失在风雪中。

--> 2024-02-08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63001.html 1 风雪夜,他们为地铁隧道问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