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曹雯 通讯员 陈一琛
淬火先淬铁中钢,练兵先练“武教头”。
水文测绘、通信设备架设、无人机侦察……1月中下旬,湖北省军区百余名民兵干部骨干暨教练员在咸宁市民兵训练基地展开为期12日的集训,进一步提高民兵队伍应急应战能力。
1月23日,记者走进该训练基地,直击民兵训练现场,近距离感受“兵教头”的日常训练生活。
不一样的战场
一样的为民情怀
“有多名‘暴恐分子’携带管制刀具企图冲进学校,请迅速处置……”训练场上,一位身材健硕、皮肤黝黑的汉子正面朝模拟沙盘,指挥大家进行反恐维稳实战化演练。
他叫夏进朝,39岁,是罗田县的一名民兵队员。2002年入伍,曾在空降兵某旅服役,先后参加2008年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等各类重大任务10余次。
回忆起16年前的一幕幕,夏进朝还是几度哽咽。
2008年5月13日凌晨,他和战友们第一时间抵达汶川地震震中区域开展救援。
那时,物资条件十分匮乏,夏进朝连续十几天只吃自己带来的战备干粮。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等到全国的援助物资从四面八方送到汶川,他和战友们才吃上了第一顿米饭。
当时,他们是找附近的村民借了一口锅,甚至连米饭都没煮熟。吃着夹生米饭,大家的心里都是无比满足的。
夏进朝回忆:“执行任务期间,深刻感受到了军民‘鱼水情’。很多村民都悄悄地给我们递水、送吃的,我们不收,他们放下就跑了。”
“即便我的身份变了,但在任何时候,只要是人民群众需要,我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出来!”他目光坚定。
此次集训,夏进朝学得格外认真。在卫生与救护科目练习中,他反复练习伤口包扎、心肺复苏等内容技术要领。
“训练场景十分真实,让我对卫生知识、原理、操作等方面,都有了系统的认识。”他表示,“人民军队为人民”从来都不只是一句口号,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是自己不变的使命。
“小特精、实战化训练,
让我们信心更足!”
“检查挂载准备好,又稳又快找目标!”在响亮的口号声中,十堰军分区正在进行民兵参加山地救援行动的课目训练。
声音的主人叫吴高宝,是郧阳区安阳镇的民兵队员。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他曾在2015年参与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一次受阅,终生光荣。”回忆起自己从军途中的“高光时刻”,吴高宝说,在经历了驾驶技术等方面的层层选拔后,他有幸成为装备方队的驾驶员,驾驶着“基准车”,毫厘不差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第一次现场见证、参与如此震撼的盛典,充分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他依然很激动。
后来,吴高宝通过技术革新,创新发明新型扳手,不需要吊装动力仓,就可以解决底仓内油路问题,还因此获得了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
此次集训,他对各种新型的武器装备格外关注。
在学习无人机投掷灭火弹的基本操作后,吴高宝感慨不已:“小小的无人机,就可以完成低空侦察、信息采集、火情预警、目标搜索等各类任务,真是了不起!”
上课时,教授们所提到的人工智能、5G等概念,更是触发了他对未来战争的思考。
“训练向高精专聚焦、向实战化靠拢,我们民兵遂行任务的信心更足了。”吴高宝话语铿锵。
为了一声召唤
无条件推迟婚期
集训现场,来自襄阳的陶政正在认真地准备着自己的课目。
集训前,陶政原本已经确定了婚期,但在接到通知后,他马上和家人商量,在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后推迟了婚期。
“能代表家乡参与集训,是一件光荣的事情。”陶政表示,身为一名军人,任务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
2017年加入空降兵的他,曾经参与过“空降排”国际军事比赛等重要任务。
“我们都习惯了将个人的事情摆在后面。这次我也不希望因为我个人影响整个队伍的成绩。”陶政说,他将把握此次机会,在练兵场上敢练敢拼,在生活上敢于吃苦,切实练硬作风,练强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