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宜昌勇挑改革试点重担,坚持绿色生态发展,推动经济爬坡过坎、产业转型升级,奔跑不息的一年。
这一年,宜昌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重要经济指标分别增长7.5%、10%、9.2%、23.3%,位居全省前列。
这一年,“四个重大”升腾宜昌新气场。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等一批重大决策加快实施;楚能新能源一期、欣旺达东风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竣工投产;高铁新城、枝江长江大桥等一批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中国(宜昌)绿色能源发展大会、省十六运会等一批重大活动成功举办。
这一年,宜昌项目投资取得新突破。全年新入库五十亿级项目8个、百亿级7个,新开工五十亿级项目20个、百亿级11个,新签约五十亿级项目31个、百亿级12个。近三年,宜昌招商项目综合开工率77.4%、入库率55.5%;百亿级项目开工25个、入库21个;落户项目中追投跟投占比24.2%。
这一年,宜昌民生福祉得到新提升。全年预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8.5%;改造棚户区住房4432套、老旧小区325个。
因在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方面成效突出,宜昌获评2023年度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奖,这是我省首次捧杯该奖项。兴山县昭君村、高岚村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分获中国人居环境奖范例奖。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赋予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的重大使命,并提出要“大力发展宜荆荆都市圈,支持宜昌打造联结长江中上游、辐射江汉平原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宜荆荆恩’城市群发展”。
过去一年,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宜荆荆都市圈、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创建三峡地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等多个省级战略,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项目绩效综合评价管理等系列省级试点,以及实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等重要省级部署,在宜昌深入推进。
这些省级战略试点的宜昌实施,如何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引领宜昌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宜昌又该如何当好省级战略的试验田与排头兵,实现“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
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
一条条母亲河畔,绿了山水,红了日子
宜昌是万里长江中游的起点,境内水网密布,集水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83条,其中长江一级支流32条。长江、清江、沮漳河、香溪河、黄柏河、渔洋河等一条条母亲河,滋养了400万峡江儿女。
2023年,我省发布实施《湖北省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纲要》,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推进四化同步发展。其中,长江流域、清江流域两个一级流域,三峡库区、黄柏河片区、沮漳河片区、荆南四河片区、清江片区等5个二级流域流经宜昌。
三峡水库不仅是国家重要战略水源地,还是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引江补汉工程的水源地,承担着“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的重要使命。
水是湖北最大的资源优势,也是宜昌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在生态账与经济账之间,宜昌坚持以流域综合治理统筹推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从破坏到双赢的“黄柏河范式”
长江一级支流黄柏河,是宜昌的水源地,也是名副其实的“母亲河”。城市数百万人口的生产生活、百万亩农田的灌溉,用的都是黄柏河的水。
不仅如此,黄柏河流域的磷矿储量也极为丰富,水源地所在的夷陵区樟村坪镇,为亚洲第二大磷矿区,已探明磷矿储量26亿吨。矿山废水排放与水源保护,在实施长江大保护以前,一直矛盾突出。
位于黄柏河干流下游的黄柏河生态湿地,由于过去长期挖沙,河滩内坑塘密布,水系互不连通。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导致水生植物种类单一。裸露的土层,失去植被覆盖,进一步加剧了水土流失。
发展与保护,该如何统筹?
近年来,宜昌通过颁布实施《宜昌市黄柏河流域保护条例》等举措,纵深推进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根据《黄柏河东支流域生态补偿实施方案》,宜昌每年筹措2000万元生态补偿资金,同时从磷矿开采总额中拿出100万吨作为生态奖励指标,实行水环境质量与生态补偿资金、磷矿开采指标分配“双挂钩”的独特考核奖励机制,以流域水质改善指标倒逼企业控污、减污、排放提标升级。
经过持续努力,如今黄柏河国控断面水质持续稳定在Ⅱ类标准,青头潜鸭、中华秋沙鸭、天鹅等越来越多珍稀鸟类,连续出现在黄柏河支流沙河等地。黄柏河流域综合治理模式获第二届湖北改革奖。
省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认为,通过流域立法、综合执法、创新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黄柏河和宜昌实现了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也为矿产资源富集型河流保护修复提供了“黄柏河范式”。
焕新小流域,孙家港告别“龙须沟”
沮漳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跨山丘、越平原,奔流344公里,在枝江市七星台镇汇入长江。
孙家港村是七星台镇有名的蔬菜村,与沮漳河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过去,孙家港旁有多个蔬菜加工厂,不少尾菜未经处理,随意堆积在港渠旁,腐烂变质,气味难闻。沿线还有养殖场,禽畜粪污直排港渠,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随意倾倒,环境不断恶化。
因尾菜丢弃、废塘淤积、水体黑臭,村里一条长约2公里的水渠成了“龙须沟”。
“港渠里有多个排污口,还有不少暗口”“这一带经常淹水,建筑基地要抬高些”“水路要改道,重新设计走向”……听从村民建议,能人回乡的孙家港人孙小华,带领乡亲们截断黑臭水体污染源头、构建村级雨污分流体系、挖起1米多厚的黑臭泥底“刮骨疗伤”。
历经两年多努力,占地面积35亩的荒坑废塘和绵延2公里的破败港渠,逐步变成水清岸绿、环境清新的生态湿地公园。
生态好了,村里的七星生态田园综合体也建了起来。该生态园集设施农业、绿色种植、生态养殖、水生态环境治理、农旅观光、研学教育于一体,主打“循环牌”。
据统计,孙家港村尾菜年产量约60万吨。“过去尾菜处理让人头痛,如今变废为宝,吃干榨尽。”孙小华说,当地尾菜分三段处理:新鲜尾菜脱水变成牛羊的青贮饲料,尾菜发酵产生的热量用于磷石膏的煅烧和烘干,剩余的残渣和水进入水肥一体化系统,还田肥田。
探索小流域综合治理,历经截污、活水、兴业的孙家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小村庄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坚持整体性、系统性治水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宜昌市委负责人表示,在流域综合治理上,宜昌始终抓住“水”这个关键,坚持整体性、系统性治理,制定安全管控负面清单和经济社会发展正面清单,在全省率先出台流域保护地方性法规。
铁腕治水,宜昌沿江化工企业大规模“关改搬转”、非法码头和网箱养殖全部清零,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在100%,出境断面平均总磷浓度较2017年下降近六成,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连续3年考核全省第一。
制定《宜昌市流域综合治理和统筹发展规划》,将全市细分为12个三级流域单元和27个四级流域水体,建立“流域片区河湖长+水体单元河湖长”相结合的河湖长设置模式,将河湖长职责扩展到流域的系统治理和统筹发展上,形成“三级流域强管控、四级流域重实施”的传导机制和工作体系。
聚焦滨水生态空间、绿色游憩走廊,宜昌大力实施长江岸线生态修复、水系连通、中小河流治理、清洁生态小流域建设、湖泊生态治理等项目,推进美丽幸福河湖创建,打造了枝江金湖、远安沮河、长阳沿头溪、夷陵区墩子河清洁小流域、兴山高岚河水利风景区、秭归三峡库岸木鱼岛等一大批河湖生态治理样板,清江入选全国“最美家乡河”。
“流域综合治理+生态价值转换”统筹发展新模式,成为绿色低碳的宜昌探索。
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
一个个志愿团体,微光成炬,共护长江
冬日清晨,宜昌滨江公园江滩,陆续出现三五成群的身影。他们身穿荧光背心、手提塑料袋,犹如勤劳的蚂蚁不断寻觅。所过之处,碎布、渔网、烟头、破瓶子等被一一捡起带走,留下干净的江滩沙地。
每个周末和法定节假日的早上7点,到江边捡1小时垃圾,成为“三峡蚁工”志愿者的统一作息。
李年邦,小名李双喜,人称喜哥。
现年50岁的喜哥,是“三峡蚁工”联盟发起人,一名普通的发型师。
因无意在朋友圈看到一则国外小伙义务清理家乡河道的消息,深受感触的李年邦,萌生了一个想法——发起成立宜昌生态环保志愿者组织“三峡蚁工”,呼吁大家共同为长江大保护出力。
“我们每个人就像一只小小的蚂蚁,蚂蚁虽然力量很小,但是当它们抱团在一起,就会产生无穷的能量。”他说。
自2015年11月3日诞生,至2023年10月底,“三峡蚁工”累计开展各种公益活动1062场次,参与人员达81083人次,清理江滩垃圾1179余吨。
长江猇亭段织布街,“长江哨兵”向长春戴着手套、拎着蛇皮袋,巡逻完500米江滩,只捡到几个塑料袋和碎泡沫。“垃圾少了,江水变得清亮亮的。”老向十分欣慰。
“以前一下雨,江滩就会留下长长的一条垃圾带。”向长春说,织布街江滩地势平缓,垃圾随江水冲上岸,堆积在江滩上,既不美观,又污染环境。
2015年,向长春担任织布街党支部书记,带着几名党员干部,自发去江滩捡垃圾。后来,参与群众越来越多。“多的时候,一天能捡两三吨垃圾,垃圾车要跑好几趟。”
2018年,猇亭区先锋志愿者协会联合宜昌市红溪港港埠有限公司志愿者、同心圆社工,组建“长江哨兵”志愿服务队,开展巡江、清漂、净滩等志愿服务。“长江哨兵”每周至少义务巡查一次,一般6人一组,负责清运垃圾、养护绿植,定期排查长江排污口,劝导、制止乱倒垃圾等不文明行为。
如今,“长江哨兵”志愿服务队注册人数已达1.4万人。
2017年,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在宜昌开展“拯救江豚行动”。2018年,宜昌长江江豚协助巡护队成立,负责宜昌主城区68公里长江江段的巡护,11名队员全部是退捕渔民。
加入协助巡护队前,何宝兵是打鱼30多年的渔民。他说,祖祖辈辈都是渔民,他也向长江索取了30多年。
何宝兵还记得,协助巡护队刚起步时,江边不时能看见电鱼的、抛网的、一人多竿多钩钓鱼的。一开始,劝阻违法垂钓难度很大,巡护员为此没少挨骂,队员刘承林还被鱼钩划破了脸。随着长江大保护工作的推进,他们的工作越来越受到市民支持。
“现在,电鱼、毒鱼、炸鱼、抛网的,都看不见了。”队员周刚说,他们劝阻违法垂钓行为,还会有其他路过市民帮着一起劝,长江大保护理念已经在宜昌人心里扎下了根,“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一群群的鱼,水更干净了,鱼更多了,支持我们的市民也越来越多。”
2023年4月24日,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联盟在宜昌成立,成为全国首个以“长江大保护”为主题的全流域、联合性、非营利志愿服务组织。重庆、宜昌、武汉、岳阳、九江、芜湖、南京等长江流域七大节点城市志愿服务组织代表,宣誓加入长江大保护志愿服务联盟。
如今,“三峡蚁工”“长江哨兵”等139支志愿服务队、3.6万余名志愿者,常年活跃在宜昌长江岸线,引导40余万“生态小公民”共护碧水长江。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一份份民智民意,共同决策,共治共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过去,社会治理以政府为主体,决策、实施、评价均由政府自上而下说了算。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了的看不见。能解决问题的人发现不了问题,能发现问题的人又解决不了问题。
2022年以来,共同缔造成为宜昌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抓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体系构建全面铺开,基层治理开始向“自下而上”和“基层共治”转变。
跻身全国“共同缔造”首批试点县市
枝江是全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首批试点县市之一,乡村治理积分制、村湾联户长制等多项创新举措在全国、全省推广。
几十年来,柑橘都是枝江市向巷村的主导产业。过去,该村柑橘求量不求质,销售市场打不开、价格起不来,每斤柑橘只能卖六七毛钱,橘农增产不能增收。
按照“村社合一”的发展思路,向巷村建立村集体股份制经济合作社,通过党员带头、橘农入社,推动资源变资产、村民变股民,探索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融合发展模式。
该村依托桔缘柑桔和丰联佳沃两大经营主体,带动314户村民从1000元至3万元不限出资入股,土地等生产资源由合作社统一管理服务,柑橘统一品牌销售,户均每年可降低农业生产成本800元。年底,桔缘柑桔专业合作社拿出利润的20%分红。
为解决县域基层治理村实组虚、自治困难、沟通弱化等“神经末梢”难题,枝江催生5059名“联户长”;为破解基层“人财”之困,枝江推行编制下放、审批下放、税收分成等多项改革;为激活乡村共治共享,枝江探索积分治理、股份联结、村社合一。
截至目前,枝江设立“议事厅”“议事亭”等群众议事协商阵地895个,累计开展“湾子会”“屋场夜话”“7点议事厅”等活动2万余场,协调解决群众诉求4600余条,为群众办实事1800余件。
社区合唱团与健身房成为“连心站”
“好一个刘家大堰,新时代的服务经念了千百遍。小区三千户,和谐邻里间,有事大家议,大堰齐共建。”这是西陵区西陵街道刘家大堰社区的社区之歌《好一个刘家大堰》。
西陵区刘家大堰社区是宜昌最大的老旧社区,共有居民3100户、7800人。
去年3月,社区居民组建声乐合唱团队“俏夕阳合唱团”,结合群众需求,链接宜昌市文旅局资源,邀请市群艺馆的专业老师为大家免费授课。
合唱团不仅让居民通过歌唱展现自我,表达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也为社区居民搭建起一个沟通了解、联络感情的交流平台,以合唱团为载体,引导辖区居民凝聚邻里情,参与社区建设,焕发社区新活力,将一个脏乱差的居住区建成一个让居民有归属感、有烟火气的和谐社区,共同缔造幸福生活。
“来啊,到点军撸铁啊!”朋友圈里,一个社区健身房火了起来。
这个五龙社区的“力量五龙”惠民健身房,是点军区首个社区惠民健身房,规划了有氧区、自由力量区、休息区等区块,配有跑步机、动感单车、划船器等十余套运动器械,并包含智能管理、监控系统等。健身房内还配备了休息区,独立卫生间及淋浴间。
每天下午,300多平方米的健身房便会热闹起来,有刚下班的上班族,有在家带娃的宝妈,还有学校老师。健身房5位教练,除了日常健身指导,还定期安排有氧操、韵律舞蹈、瑜伽、普拉提等课程服务,便捷的健身去处,受到社区居民一致好评。
近年来,点军区围绕社区居民反映的运动休闲设施不足问题,以共同缔造为抓手,充分发挥体彩公益金作用,先后建成8个社区活动室,开启了“15分钟体育健身圈”。
环卫工人、快递小哥有了歇脚地
在夷陵区绿洲社区万达广场,一个橙色的卡通集装箱“驿站”里,十余名穿着黄蓝两色制服的外卖骑手,正在歇脚休息。
“有了一个可以午休的地方,以后就再也不用到处蹭啦!”送完最后一单,美团外卖员胡爱民来到驿站,熟练地打开微波炉,放入自带的午饭,稍作加热,边吃边休息。“有了这个“夷新驿站”,可以喝水、吃饭、休息、充电,而且这里就在餐饮区旁边,取餐很方便,门口还设置了专门的停车区。绿洲社区为我们提供的服务,真的是又贴心又方便。”胡爱民介绍,自己分属于美团夷陵区未来城片区,该片区有85名外卖员,美团站点在梅岭新村的居民楼里,离商圈远,接单不方便。
绿洲社区党委副书记杨明介绍,去年4月,通过对4个外卖点161名外卖骑手摸底发现,他们普遍面临着如厕难、充电难、临时休息难、喝水难、就餐难等问题。“夷新驿站”由闲置的“核酸盒子”改造而来,屋内靠背椅、茶歇桌、冰箱、空调、微波炉一应俱全,桌上有充电宝、多功能手机充电线,还有免费提供的桶装纯净水和急救药品,对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户外工作群体免费开放。
共同打造“长江中上游重要增长极”
宜荆荆都市圈力争2024年经济总量突破1.3万亿元
吴远征,41岁,宜昌西科瑞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负责人。经过近20年创业打拼,目前在宜昌物流行业小有名气。
“宜居是宜业的前提条件,宜业是宜居的物质基础,二者融合,才是城市振翅腾飞的根本保障。”吴远征介绍,去年以来,他特别关注荆州、荆门地区物流领域招投标信息,欲借助宜荆荆都市圈春风扩大经营。
方娟家住荆州市沙市区,是一名导游兼旅游博主。张先生一行5名武汉游客打算到宜荆荆游玩,按照行程规划,两天内,他们要先后前往荆州、宜昌、荆门三地,游览方特东方神话、清江画廊度假区、漳河风景区等地。
沿沪渝高速驱车两小时,方娟等7人抵达长阳清江画廊,6名成人和1名儿童,网络购票合计935元。当天下午宜昌行程结束后,方娟陪同客人前往荆门,入住当地宾馆。
方娟认为,宜昌旅游资源丰富,对分散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有机串联,三地群众既可享受轻松旅行的便捷,又可加强三地居民心理上的认同感和幸福感。
列车飞驰,最快34分钟从荆州抵达宜昌;二广高速连接,驾车80分钟从荆州抵达荆门……在湖北中西部这块“三角区域”,2022年宜荆荆经济总量跨越万亿,达10712.26亿元,成为继武汉都市圈后,湖北第二个经济总量跨越万亿的都市圈。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发展宜荆荆都市圈,支持宜昌打造连接长江中上游、辐射江汉平原的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荆州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支持荆门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铺展地图,宜昌、荆州、荆门恰好形成一个“黄金三角”,两两距离均在100公里左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宜昌常住人口401.7万人,荆州常住人口523.1万人,荆门常住人口259.6万人,“宜荆荆朋友圈”人口超过1000万,相当于一个超大城市规模。
2023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动宜荆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先后编印都市圈《发展规划》《三年行动方案》《空间协同规划》《生态环境共保联治规划》,完成了14个领域的专项行动方案,统筹制定了292项重点工作清单,都市圈规划任务体系基本健全。
坚持交通先行,互联互通加速推进——
沿江高铁荆门至宜昌段、荆荆高铁、当枝松高速、S311省道改扩建等项目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呼南高铁宜昌至常德段、沿江高铁宜昌经恩施至涪陵段前期工作推进顺利。
三峡机场航空口岸今年7月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省第二个全面对外开放的航空口岸,9月顺利开通至曼谷的首条国际航线。
坚持集群发展,产业协同持续深化——
宜荆荆三地联合组建工作专班申报“磷系新材料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依托兴发集团,与厦门国贸联合组建供应链平台公司,为圈内企业提供生产性服务。
宜都与松滋共建产业示范园区,投资18.66亿元的迅鼎半导体材料项目已完成土地摘牌。
恩施与宜昌共建鄂西南武陵山茶产业集群,入选全国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成立宜荆荆文旅产业发展联盟,共同发布10条精品旅游线路。
开通了宜昌白洋港—荆州车阳河港集装箱钟摆航线、“宜昌—恩施”冷链专线。
坚持联保共治,流域治理初见成效——
四地联合颁布施行《关于加强生物多样性协同保护的决定》,属全国首次、全省业内首部。
宜昌与恩施在全省率先制定长江、清江跨市州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被水利部评为全国基层治水十大经验之首。
荆门与宜昌建立漳河流域生态环境系统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漳河水质常年保持一类。
荆门与荆州建立长湖跨流域突发水环境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多措并举改善长湖水质至二类。
坚持共建共享,民生合作成果丰硕——
印发《政务服务圈内通办实施方案(2.0版)》,通办事项提升至638项。圈内各城市实现医保关系转移协同办理和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医保异地结算超5万人次。
不动产登记一体化平台上线运行,已办理300多件申请事项。由宜昌出资购置并每年补贴运营费用的宜昌至北京G802次动车组,今年开始免费增停荆州。
2024年,宜荆荆都市圈将力争经济总量突破1.3万亿元,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