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交通运输厅坚持“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为引领,持续开展示范县、示范乡镇和“美丽农村路”创建活动,推动农村公路实现点线面协同发展,通过资金奖补政策,全面激发各地“四好农村路”建设热潮。引导各地践行共同缔造理念,率先在全国将村道纳入公路路政管理范围,创新推行“四好农村路”五色图工作评价机制,实现共建、共管、共享。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奖补、示范引领等举措,全面推行以全域公交物流快递进村、农村物流服务品牌等为主体的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不断降低城乡居民的出行成本。在荆楚大地上,一个更加便捷高效的农村公路网络逐渐成形,为广大乡村带去了人气、财气,也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有好路,农民出行更方便;有好路,产业发展更优化;有好路,乡村振兴更快速……
搭乘创建快车 推行全域公交
建设“四好农村路”是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在谷城县,充分释放“四好农村路”的综合功能、更好服务民生成为一大特色,该县结合全域公交创建,加大“四好农村路”上的公交班线投放密度。如今,一辆辆新能源城乡公交车驰骋在谷城全县50余条线路上,偏远山区群众“出门见路、抬脚上车”的愿景得以实现。
畅通、美丽,是“四好农村路”——马庙路的亮丽标签。“每到夏季稻虾上市旺季,来往运输的车辆进不来、错不开,堵得人心慌,现在好多了。”1月18日,谷城县盛康镇镇长李盼对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深有感触,她表示随着稻虾产业路越修越多,路畅产业通,尤其是襄阳市10大美丽农村公路之一的盛康镇马庙路提档升级,群众出行更加便利的同时,也推动了沿线产业的发展。
马庙路穿过盛康镇双堰村。几年前,这里还只是很窄的水泥路,不少路面还有破损,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农产品的运输。2023年以来,谷城以“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为契机,深入实施农村公路改造工程,加快农村公路网建设。产业要发展,交通需先行。该县交通运输局会同有关部门筹资1200万元,将马庙路原有路面由5米拓宽至8米,并提档升级进行路面刷黑。现在,这条路正变身为当地村民的幸福路。沿路三个村连片打造了1000亩油菜产业、2000亩稻虾产业、2300亩茶产业、多处乡村景点和农家乐。2023年,双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47万元,带动老百姓就近务工,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近年来,谷城县整合资金21亿元,全面掀起“四好农村路”建设高潮,先后建成樱花谷循环路、百花岛环岛路、茶旅小镇研学路等1200公里的“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实施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250公里,进行危桥改造81座,构建起便捷、普惠、安全、高效的农村公路网络格局,实现了由窄变宽、由通变畅、由绿变美的大幅提升,为农民群众打开了致富的大门。
截至目前,谷城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3755公里,100%的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行政村通客车率达100%。五山镇、城关镇、盛康镇被授予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称号,何湾线被命名为“全省十大美丽农村路”。
城乡一体,高效率运营“便民路”。前面提到的马庙路上,就行驶着众多“3”字头城乡公交。在盛康镇交通综合服务站,76岁的村民吴道秀持老年卡,免费乘坐310路回家。她高兴地说:“刚在镇上‘吃场子’,走了亲戚,现在有了免费的公交车,经常去城里看女儿,活动圈子大多了。”
有了好路,农民出行更方便。在庙子头村,党支部书记李姣姣介绍,村里1700多人,老人占近四成,开行城乡公交对村民来说很有幸福感,因此建了两个乘车点。“可不,你看我老伴在县城打针,我可以坐公交天天往返回家,照顾老伴和照顾孙子两不误。”一旁的村民汤代群笑着说,前不久在他的建议下,公交公司在村里新增一班。
2021年,谷城依托“四好农村路”提出城乡一体、全域公交的发展理念,全力创建全省全域公交县。谷城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卢光文介绍,县里先后筹措资金9287万元,用于车辆更新、硬件提档、设施升级等方面,配置城乡公交车辆205台,其中新能源公交车175台,公交线路通达全县所有乡镇和269个建制村,实现了乡镇公交覆盖率100%、建制村93%的建设目标,所有乡镇建成标准化综合服务站。
2023年8月,谷城县被交通运输部列入全国第三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名单,11月被确定为湖北省全域公交县,农村客运发展评价全省排名第一。截至目前,全域公交已惠及谷城县60万人民,票价平均降幅约50%,所有公交线路均对65岁以上老年人等优待对象实行减免政策,办理“爱心卡”“老年卡”5万余张,累计免费乘坐171万余次,为群众减免出行费用700余万元。(冷俊)
密织“连心路” 发展新产业
寒冬时节,驱车行驶在保康县的“后花园”——官山世外茶源盘山公路上,黑色沥青路平坦,彩色标线清晰,沿途视野开阔,满山是青翠的茶园,一栋栋民宿掩映在密林中。
串联千亩茶园的,是12公里长的官山世外茶源旅游公路,5米多宽,围绕官山茶园盘旋而上,成为一道景观。茶园的主人是湖北官山旅游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谈起旅游公路的变迁,公司财务负责人马红梅打开话匣子:这里以前是3米宽的土路,不仅村民种茶不方便,每到春天,大货车进不来,收购茶叶更麻烦,还要小车转运到大车上。
从土路到双车道,再到黑色沥青路,世外茶源旅游公路“三级跳”,也让官山旅游度假区开发有限公司茶叶收入倍增,2023年茶叶产值达2100万元,还有部分茶叶出口国外。通达便捷的“四好农村路”,融合茶叶文化和官山美景,也让官山旅游兴旺起来。沿途可见,有了四通八达的乡村路,深山千年古银杏树成为游客打卡点。
路修到家门口,深山中的“茶叶菜”也受到游客追捧。在茶源酒肆,一盘盘带“茶”字的菜肴“飞”上餐桌,有茶香菇、脆皮绿茶、茶水卤猪蹄、茶香排骨等,原料来自官山的茶叶,味道十分鲜美。茶源酒肆负责人唐治秀介绍,有了宽敞的道路,以前难以上山的旅游大巴纷纷开进来,目前9个包间周末爆满,平均一天收入1.6万元。
修建一条道路、织出一片风景、发展一片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把路修到群众心坎上!让农村更加美丽!保康县以“公路建设”为主线,积极推进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共同缔造。店垭镇白蜡村是第一批试点村,该村对23公里村级公路升级改造,不仅建成村级循环路,而且还将农村公路打造成了景观路、网红路。目前,保康县已经建成了歇马镇九路寨沿线山水观光路、茶庵村蓝莓采摘网红路、小沟村高山露营观景路等一批旅游路、景观路、产业路,公路穿越村庄、农田、山川之间,构成一幅幅美丽壮观的画卷。
管养一体化。保康县将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工作纳入县政府议事日程和全县综合实绩目标考评体系,全县建立和落实了县、乡镇、村三级路长制。山区道路弯急坡陡、临水临崖,险路险段多,安全风险大,保康县将安防设施建设维护作为“民心工程”,每年投入安保资金2000多万元,对道路交通隐患进行治理。
融合大发展。保康县制定了《村村通客车规划》,将农村客运站(亭)与农村公路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目前,全县共有客运线路215条、客运车辆255辆。
以前,交通是制约保康发展的瓶颈。近年随着4条高速和郑渝高铁的开通,保康进入高铁时代。打通“大动脉”,还要畅通“微循环”。保康加大县道、乡道及村道建设力度,打通道路交通“最后一公里”。该县刚获评2022年度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把农村公路打造成乡村风景线,有效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在建设农村公路时注重民居立面改造、道路绿化亮化、线路规划整改,人居环境优美,进一步提升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真正成了村民安全生产出行路、特色产业发展路、百姓绿色致富路、田园观光旅游路。
保康县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杨秋波介绍,近年投入1.5亿元建设“四好农村路”示范路,目前,全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4282公里,建成美丽农村路120多条共680多公里,全县4个国家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均已建成沥青路面。
杨秋波说,“十四五”期间,保康将以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美丽农村路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四好农村路”示范引领作用,争取建成美丽农村路100条600公里,打造“四好农村路”示范线85条350公里,真正让农村路成为致富路、康庄路、幸福路。
(朱玉琳)
念好“五共”经 建设“四好”路
1月中旬,走进麻城市阎家河镇石桥垸村,曲径悠长、亭台水榭,徐家寨乡村大舞台上,村民们随着音乐的节奏跳起广场舞,满眼乡韵惹人醉。产业兴旺得益于“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村外双通道、双车道,村内双循环路……谈起交通的变化,村委会主任丁周金一脸高兴。
东边一条河、西边一道岗、晴天一身灰、雨天一团糟、自行车要人扛……丁周金说,以前地形低洼的石桥垸村下雨就淹。2018年底,全长5.7公里的阎石线修进村里,并拓宽成双车道,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状况,如今全村农村路已形成15.5公里的环线,分布着葡萄园、研学基地等众多产业。
要致富,先修路。这在石桥垸村3000多村民中已成为共识,而颜值的改变源于“共同缔造”。
2021年,位于大堤路上落户的几家采摘园,为村里带来人气和财气。“能不能把3.5米宽的路扩宽至6米,让前来采摘的车辆更方便进出,也增加村民收入。”一位村民的建议得到众人响应。经村委会协调,麻城市交通运输部门承担1.6公里路段的扩宽工程,但用地补偿需村里自行解决。
经测算,大堤路拓宽需占用村民6亩地,40多个厕所,涉及50多户村民。作为全国共同缔造试点示范村,石桥垸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老党员等挨家挨户做工作,始终强调“这回咱们一起干,主意一起拿”。“为了村里的发展,出点地没话说。”67岁的老党员徐静林率领3个儿子带头捐出三分地、3个厕所。泥工徐定超表示,自己还要去工地义务投工。“我同意!”“我支持!”最后一次塆组会,所有村民都按上了红手印。
5个月后,大堤路改造工程顺利完工,村里节省土地征迁等费用30万元,村民义务投工投劳50多人次。路畅产业兴,龙腾生态园、尚邦农业增加流转土地千亩,带动本村就业100多户。
决策共谋、发展共建,把“话筒”交给村民。丁周金回忆,村塆改造要修两座桥,原来的效果图是高高的拱桥与流水、村居、绿树相映成趣,但村民郑发成说,坡太陡易摔倒,于是拱桥降低了弧度,高拱变低拱。村里残疾人说,砖太滑,于是大砖换成小四方防滑砖。快递小哥郑胜安说,上下桥台阶不方便,于是桥面改台阶为缓坡,安装螺纹钢筋增加承重,让三轮车与板车也能通行……按村民的意愿,设计一改再改,最终修成缓坡平桥,既美观又实用。
在麻城,像石桥垸村一样因路而变的“网红村”并非个例。麻城市在“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中,大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探索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五共”模式,聚焦解决农村公路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用好共同缔造关键一招,全力打造“四好农村路”2.0版,带动老区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
麻城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军介绍,2019年以来,全市新改建农村公路2000多公里,其中黑色路面400多公里,累计投入30.5亿元,初步形成了“干支配套、内畅外联、循环贯通、路美业兴”的农村公路交通网,建成农村公路5023公里。他表示,目前全市农村公路里程位居全省山区县市前列,实现了100%的行政村通硬化路,全市所有乡镇有二级以上公路连通,初步形成了乡镇“30分钟上高速”、城区至乡镇“30分钟公路圈”。
在“四好农村路”示范线创建中,麻城市交通运输局重组“微团队”。他们发挥塆组力量和塆长(小组长)、成功人士和志愿者“三路大军”作用,探索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塆组党支部+交通局建设专班+居民”三方联动共建、共谋模式,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参与农村公路建设共同体,共同破解农村公路建设资金不足瓶颈。
用好“微议事”。以塆组群众会为载体,局党组成员带领工作专班与属地乡镇适时召开农村公路建设塆组会,推动党员干部群众同围一张桌、同坐一条凳、同聊一席话,建立完善“会前征询民意+确定方案、会中完成规定动作+自选动作、会后意见办理+评价反馈”工作机制,实现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评,让农村公路建设方案更优,阻力减小。(颜厚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