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工业经济主阵地,过去一年,面对传统燃油车销量下滑、新能源车强势崛起的变局,“中国车谷”武汉经开区知重负重、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筑底、反弹、回升”的U形曲线。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武汉经开区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6.6%左右,在全市三大开发区中实现领跑;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600亿元,占全市比重近四分之一,总量继续稳居武汉全市第一。
逆势上扬的曲线,不仅是量的增长,更是质的提升。
从新增2家“独角兽”,增量占全省三分之二,到高新技术企业冲刺1700家,总量跃居全市第二;从数字经济产值超千亿元,到招商引资累计签约额超1900亿元;从国家首批“双智”试点考核排名全国第二,到新型研发机构总数位列全市第二……武汉经开区向“新”前行,为全省新型工业化贡献“车谷样本”。
闯关—— 新能源汽车开启“加速跑”
新年伊始,在武汉经开区,一批造车新势力新实力开启“加速跑”。
1月22日,岚图汽车与华为联合官宣,双方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用户需求共同打造极致的智能出行体验,通过合作车型在多领域创新探索,加速智能化技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几天前,1月18日,路特斯旗下首款纯电超跑轿车EMEYA正式上市并开启量产交付,这也是首款“车谷造”纯电超跑轿车,搭载了双电机四驱系统,百公里加速达到2.78秒。
同样在本月,豪华电动越野品牌猛士科技宣布,旗下首款车型猛士917,已斩获国内生产订单2亿元,迎来“开门红”。与此同时,猛士科技还与宁德时代签订战略合作,未来3年,宁德时代研发的电池技术将在猛士科技旗下车型中率先得到运用。
起步即冲刺、开局即决战。一个个车企奋勇争先,正是武汉经开区以闯关精神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写照。
汽车是湖北的支柱产业之一。2023年,我省以超常之举、聚全省之力,突破性发展五大优势产业,明确将“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纳入其中,力争到2025年汽车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作为全省汽车工业的主阵地,“武襄十随”国家级汽车产业集群的核心承载区,武汉经开区勇挑重任,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区,推动汽车产业“增量转型”。自去年8月以来,连续推出三个“三年行动方案”,瞄准纯电、混动、氢能三大技术方向,涵盖整车、零部件、智能汽车软件三大领域。
108平方公里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率先设立。作为武汉经开区汽车产业新赛道的主要增量载体,一年间,已集聚路特斯、博雷顿、开沃等4大新能源整车项目,以及中创新航、爱机等“智能+新能源”企业500多家。2023年,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超530亿元,实现翻番,今年还将冲刺1400亿元,建成千亿新型工业化园区。
与此同时,武汉经开区将零部件摆在与整车同样重要位置,实施零整比提升计划。区负责人带队,围绕产业链供应链进行“地毯式扫描”,针对薄弱环节制定产业招商图谱,“挂图作战、索骥招商”。一年间,采埃孚、安波福、艾非等30余个关键零部件项目先后落地,建发、国控、楚象三家世界500强企业前来布局,一个更具韧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加速成型。
眼下,随着岚图汽车、路特斯智能工厂、中创新航武汉基地等百亿级项目的持续发力,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武汉经开区正展现出强大发展势能。
岚图汽车逆势而上,接连上市岚图追光、新岚图FREE、新岚图梦想家、岚图追光PHEV,全年销量突破5万辆,成功跻身月销万辆俱乐部,成为2023年为数不多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车企之一。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2024年,岚图汽车还将持续推出新款和改款产品,加快数字化转型,全力冲击年销售10万辆的新目标。
东风本田加速转型,推出全新新能源品牌“灵悉”,致力打造年轻化、智能化的电动汽车。目前,东风本田电动化产品超过10款,今年还将向市场投放e:NS2、灵悉L、SUV序3款纯电产品,加速迈入智电新时代。
中创新航武汉基地,一期、二期项目已投产,产量节节攀升、营收成倍增长,三期项目也已建成、正在产能爬坡。量产下线的新一代动力电池产品,已全面适配多家头部车企的畅销车型,未来还将不断实现本地车企配套。
去年8月,猛士科技园开园,首款豪华电动越野车猛士917进入批量生产阶段,这是武汉经开区3年来投产的第4个新能源整车工厂。至此,武汉经开区已布局7家新能源整车厂,形成了央企与民企、自主与合资、新势力与新实力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格局,2023年全区新增新能源汽车产能2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30%、占比增至21%。
武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还将力争再引进1家新能源整车企业,推动新能源产量突破40万辆。力争到2025年,全区汽车整车产量突破15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60万辆,力争超过100万辆;打造10款以上具有标识度的汽车和关键零部件品牌;三电(电机、电控、电池)系统、车规级芯片等关键技术实现国内领先。
升级—— “双智”协同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打的去机场,自动驾驶接单。1月26日,在武汉天河机场,头顶激光雷达、身披“萝卜接机”涂装的自动驾驶车辆频繁出现,成为今年武汉春运的一股新力量。
“太神奇了,第一次乘坐,科技感拉满!”从广州返乡的李先生亲身体验后惊叹不已。
其实,对武汉经开区的市民来说,打到“无人驾驶车”早已不是新鲜事。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简称“双智”)协同发展试点城市的核心承载区,早在2022年9月,这里就在全国率先开启了车内全无人的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运营服务,“萝卜快跑”在军山新城抢先上路,引领武汉迈向“自动驾驶第一城”。
作为汽车智能化、网联化的关键环节,自动驾驶已成为全球科技界、产业界竞争的新赛道。为抢占新赛道,武汉经开区不断加大对智能网联汽车等新业态的支持力度,不仅率先建成106公里智能网联道路,以及亚洲最大的智能网联封闭测试场,还以军山新城为起点,大幅扩展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范围,引领武汉实现了跨区通行、跨江通行、机场高速通行等多个自动驾驶商业应用场景的全国创新突破。
今年1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向东风悦享、百度萝卜快跑发放2024年首批共118张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至此,武汉示范区已累计发放各类自动驾驶道路测试和运营牌照1954张,吸引近500辆自动驾驶车辆开展常态化运行。2023年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达73.2万单,服务人数90万人次。武汉由此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运营服务区。
去年10月,国家“双智”试点工作办公室公布了对首批6个“双智”试点城市验收考核结果,武汉综合得分87.47分,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并与上海、北京共同评为优秀等级。
既服务市民,更“赋能”产业。作为武汉“双智”试点核心承载区,武汉经开区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创新、标准制定和测试验证,开展自动驾驶商业化示范应用,创新打造“双智”融合产业生态。
去年9月,由武汉经开区、百度集团携手打造的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华中区域中心落地中国车谷。这是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在国内设立的第二个区域中心,将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辐射带动华中区域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百度已在武汉经开区建成全国最大的5G云仓中心。百度Apllo的智能驾驶系统,成功搭载于新款岚图FREE,可实现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功能。
去年11月,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首次在国家层面以试点形式推动L3/L4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抢抓机遇,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华砺智行率先布局,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车载智能终端产品,正通过一级供应商,在10万辆整车上实现前装上车。华砺智行董事长邱志军表示,今年,还将持续扩大规模化量产,力争在4到5款车型上完成V2X(车路协同)技术的前装上车,向无人驾驶商业应用加速迈进。
向新—— 一批新质生产力项目蓬勃兴起
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创新,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
发力新赛道、锻造新优势,中国车谷蹄疾步稳。
1月12日,省应急管理厅、武汉经开区与中信海洋直升机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国内低空经济头部企业中信海直的子公司——海直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落户武汉经开区,将开展航空应急救援、航空发动机中修、直升机检修、各类飞机部件维修保养,从事无人机和航空应急装备等产品生产业务。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低空经济正成为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武汉经开区主要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已集聚国家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宝利航空、中国特飞所智能集装化无人机研发、湖北三六一一等一批通航和应急类项目,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效应初显。“未来我们将抢抓机遇,以通航机场和国家华中应急救援中心为载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发展高地。”
氢能,被誉为新能源产业的“下一个风口”。在这一赛道上,武汉经开区已聚集14家头部企业,涵盖燃料电池、整车制造、检验检测、制氢、加氢站运营等产业链全环节。其中,武汉绿动氢能已实现氢燃料电池主要核心部件“车谷造”,正着力打造全国最大氢能研发生产基地。武汉理工氢电自主研发的最新款“膜电极产品”,将氢燃料电池寿命提高1倍左右,今年就将正式推向市场。依托这些硬核企业,武汉经开区还将继续“氢”装上阵,打造国家级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抢抓软件定义汽车变革机遇,去年9月,武汉经开区启动建设1平方公里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以东软南方研发基地、中电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为支点,打造“软件定义汽车”创新策源地。不到半年,已落户采埃孚被动安全产品研发中心、吉利汽车研究院武汉研发中心、曼瑞电子研发中心、法雷奥舒适与辅助驾驶研发中心等多个智能网联汽车及软件项目,产业发展雏形初现。
不只是软件。围绕下一代汽车,武汉经开区还在算法、车用芯片、智能座舱、车联网等领域“重兵”布局。
其中,总部位于武汉经开区的湖北芯擎科技有限公司,首款国产7纳米高算力车规级芯片正式上车,规模化交付数十款车型。由东风公司牵头成立的湖北省车规级芯片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实现3款国内空白车规级芯片首次流片。智新科技生产的车规级IGBT芯片,成功搭载于东风自主乘用车品牌车型,去年新增产能30万片。
“‘中国车谷’在车更在谷,武汉经开区要不负时代,站在科技创新最前沿,做汽车创新的策源地。”武汉经开区主要负责人表示,未来3年还将每年推出一款超大算力的车规级芯片,力争智能芯片产量突破百万片,功率半导体芯片产量突破120万片,布局横跨手机和汽车的操作系统、全固态电池技术,冲刺氢能高地,形成从电堆、质子交换膜等氢能零部件到整车的全氢产业链。
新产业、新空间、新布局、新赛道。作为武汉经开区“二次创业”主阵地,建设中的军山新城,正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孕育高地。
在这里,路特斯科技总部、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产业园、双智创新港、华科大军山校区、武汉理工大车谷校区等重大项目正在火热建设。其中,华科大军山校区打破既有的学院概念,创新设立先进制造与新材料、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应用、碳中和与环境保护、生命科学与医疗卫生等四大交叉学部。今年9月投用后将培养一批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高端科研、产业人才,更好服务新型工业化,助力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撰文:兰峰 孙亚云
图片:李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