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聚焦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实施新型工业化大推进战略,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三线并进”。 ——报告摘录
临空经济
借势腾飞
2023年,我省经济主要指标高于全国、领先中部,交出了难中求成、竞进有为的高质量发展新答卷。这一成绩来之不易,令人振奋。
鄂州作为传统工业城市,是鄂东“冶金走廊”“建材走廊”的重要节点。近年来,我们加速重构以光电子信息、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产业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持续提升。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焦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这是湖北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的关键性举措,对推动全省产业提质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鄂州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进一步完善“链长+链主+链创”工作机制,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实施鄂钢高线热轧、球团绿色改造等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加快推动低碳冶金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建筑建材产业全链条升级。同时,加快光电子信息和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大健康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与东湖高新区产业同链。积极发展临空产业。培育壮大快递物流、医药冷链物流、第三方物流等航空物流产业,积极引进航空维修、航油航材、客户支援等航空服务产业,大力发展航空制造、保税加工、商务会展、跨境电商、航空金融和总部经济等临空高端产业,加快推进新科宇航、国药控股、九州通沃田、华中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等153个亿元以上机场关联项目建设,将枢纽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推进“工业大脑”上线运营,实施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省级数字经济领域试点示范项目15个以上。新建5G基站500个以上,推进“双千兆”协同发展。推动红莲湖大数据产业园、悦科(湖北)数据中心建设,打造全省数字产业引领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以上。
转型提能
创新赋能
荆门因工而立、因工而兴,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2%,增幅居全省第2位;省级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达到13个、数量全省第一,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入选国家级产业集群,跻身全国锂电产业十强、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的一年,荆门将对标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深入推进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全力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为湖北加快建设先行区作出荆门贡献。
转型提能,培育新质生产力。以“4211”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为主抓手,推动高端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谋划布局未来产业,推动制造强市建设与数字经济发展有机融合,培育新型储能、生物制造、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创新赋能,增强核心竞争力。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主动力,完善“链长+链主+链创”机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300家。
企业强能,夯实产业支撑力。以“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主力军,支持亿纬动力建设千亿级企业、格林美建设世界级企业、长城汽车冲刺300亿。
融合聚能,提升园区承载力。以产业特色小镇、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为主阵地,将“双集中”、产城融合理念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统筹推进锂电小镇、汽车小镇、循环小镇建设,打造全国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不断创新
全面创新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我省动能转换持续加快,科创优势持续提升。这是全省上下顽强拼搏、接续奋斗、团结一心“拼”出来、干出来的,这一成绩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2023年,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狠抓基础研究科技创新工作,积极组织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持续推动重大科技成果产出。扎实推进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工作,为创新驱动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持续提供动能。
同时,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自主培养,新聘任总工程师、实验室主任、大科学设施三总师等12人,新提任40岁左右平台或学科团队负责人占比43%。
实践证明,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湖北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要不断追求技术创新,也要不断发掘新型生产要素,实现全面创新驱动。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我们将继续开创“十四五”发展新格局,高质量推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院科教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大科学装置作为平台,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成果突破。
为实现这些目标,建议探索组建湖北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院,提供顶层设计服务和操作信息指导;批量设立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协同培育高价值专利,让创造与转化相统一,及时服务于产业,促进创新驱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