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的“军事堡垒”、唐宋时期的“东南巨镇”、明清时期的“湖广会城”、荆楚大地的“首善之区”……
建城1800年来,武昌一直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既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又有如画的自然美景。
进入新时代,武昌抢抓文旅行业发展机遇,积极培育文旅融合新业态新场景,推动文旅消费提质扩容。
黄鹤归来、昙华林深、红巷春雨、红楼秋韵……近年来,武昌着力打造“武昌十景”。目前,全区共有国家3A级及以上景区4个,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1个,省级旅游休闲街区3个,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和示范基地24家,吸引8000余家文化和旅游类企业集聚发展。
2023年,围绕“武昌古城建城1800年”这一重要历史节点,武昌积极探索“可观赏、可感知、可悦读”的文脉活化方式,以打造“古城IP”为抓手,持续烧旺“烟火气”,为市民游客奉上一道道“文旅大餐”,全方位、多角度展现武昌古城的气质与魅力。
焕发时代光彩的武昌古城品牌价值彰显、形象熠熠生辉。统计显示,全年旅游人数450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近470亿元。
新征程赋予新使命,新时代呼唤新作为。面向未来,1800年武昌古城正舒展文旅新画卷。
去年12月18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武昌区作为武汉市唯一代表入选。
以示范区建设获批为契机,武昌将深度挖掘武昌长江文化、革命文化、优秀传统文化、现代时尚文化内涵,重点推进文旅、数字科技、商圈消费、城区研学、体育赛事、金融资本、城市更新、绿色生态等八大融合任务,力争到2025年全面建成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推动武昌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长江文化中心城市、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核心区。
2024年,按照武汉市“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工作要求,武昌区将做好“三个坚持”。
坚持以文塑旅。重点推进得胜桥千年古轴、昙华林、斗级营等武昌古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探索引进头部企业和高端人才成为“古城合伙人”。联手湖北美院,以昙华林为实验区,强化美学设计,增强古城艺术个性,布局高端文创产业。
坚持以旅彰文。昙华林三期即将开放,武昌城史馆将正式开馆。串联黄鹤楼、首义广场等景点的定制观光巴士即将推出,特色体验街区斗级营下半年开放运营。开发推出红色旅游研学产品,升级夜上黄鹤楼、小昙昙文创等文旅品牌,策划举办首届楚服文化节。
坚持文商旅融合。武汉SKP、武昌万象城、阿里万象汇、滨江天街等商业体将陆续开业,楚河汉街二街区将推出“高奢街区+独栋门店”新模式。
“大成武昌诚挚邀请八方宾客共赴一场不见不散的美好之旅。”武昌区委主要负责人说,“相信这座魅力之城、宝藏之地一定会让朋友们更加喜欢武昌、爱上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