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蔡俊 通讯员 王春雷 黄华 谭远华
“老板,做两桌牛肉。”“好好好,来屋里烤火,马上就好。”1月20日下午,巴东县茶店子镇福满酒楼迎来了20多名品尝“茶店牛肉”的客人,老板田建中忙得团团转。
10多分钟后,热气腾腾的干锅牛肉、红烧牛排、牛骨汤等一一上桌。
“临近春节,每天要卖100多份牛肉,销售额超过两万元。”田建中说。
逢年过节,茶店牛肉是巴东市民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美食。如今,百余家茶店牛肉品牌餐饮店已经走进恩施、武汉、重庆等城市。2023年,茶店牛肉年综合产值突破4000万元。
牛肉菜单推陈出新
“茶店牛肉”历史悠久。据《巴东县志》记载,早在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当地就设有可供路人歇息的“朱砂土驿站”及卖茶的店铺,茶店子由此得名。古驿之中,牛肉味佳,流传至今,成为远近闻名的“茶店牛肉”。
进入二十世纪,209国道穿镇而过,茶店子镇衍生出更加繁荣的“路边经济”,餐饮业发展迅速。1984年,周宗刚开起餐馆,主打菜品便是茶店牛肉,他由此成为集镇最早一批开餐馆致富的商户。
“以前的牛肉,只知道炖着吃,口感单一。”1995年,老周在制作方法上开始创新,通过20多种配方的反复试验,推出以本地小黄牛为食材的干烧牛肉,深受顾客青睐。
“茶店牛肉好吃,重在原材料讲究,一般选用饲养期不超过两年的小黄牛,当天清晨现杀,保证牛肉新鲜。”周宗刚介绍,烹饪方法讲究也是茶店牛肉味美的另一重要因素。首先是新鲜牛肉要进行10余次漂洗,将血水清除干净;第二道工序是过水(俗称紧牛肉),这是一项技术活,需要掌握火候,才能确保牛肉不老不嫩,恰到好处;第三道工序切牛肉,也有讲究,要把牛肉的纹理切断,切成厚度均匀的薄片;第四道工序炒牛肉是最为关键的一步,新鲜的菜油、猪油按一定比例调配使用,辅以生姜、大蒜、花椒和辣椒等作料,下入牛肉爆炒,一锅油而不腻、唇齿留香的茶店牛肉便可出炉。
2011年,老周又推出水煮牛肉,不同于寻常的麻辣水煮,茶店水煮牛肉选用无筋、无油、无脂的牛腿肉,切成三四厘米的薄片装盘,将现杀的黄骨头小鱼腌好,锅内清水烧开,放入秘制的老汤以及各种提鲜去腥的作料,先将腌好的黄骨头鱼下锅,吃完鱼,再将牛肉薄片倒入锅中煮沸,两三分钟就可食用,这时的牛肉滑爽可口,脆而不腻。吃完牛肉,还可以下牛肚、豆芽、蘑菇、香菜等。
目前,茶店牛肉推出了干烧牛肉、水煮牛肉、红烧牛腩、香辣牛蹄、牛骨汤等10余种菜品。
从开店到办厂
44岁的田建中是经营茶店牛肉的后起之秀。
以前,田建中是一名货车司机,跑了10多年煤炭运输。随着煤矿陆续关停,2014年年初,他卖掉货车,拿着10多万本钱,转行做餐饮。
隔行如隔山,为打好基础,田建中远赴重庆学习烹饪技术,回来后专门拜师学习茶店牛肉的制作方法。2014年国庆期间,他经营的福满酒楼顺利开业,生意日渐红火。
2017年6月29日,巴东县茶店牛肉餐饮业协会成立,田建中被推选为会长。协会成功注册了“三峡茶店牛肉”集体商标,引导商户在统一标准和模式下抱团发展。
随着巴东县全域旅游快速发展,不少外地游客习惯将茶店牛肉打包带走,可在炎热的夏季,传统的打包盒无法长期保存牛肉,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道难题。
“如何能让全国各地的客人随时吃上正宗的茶店牛肉?罐装或许是一条出路。”身为会长,田建中一边经营餐馆,一边琢磨着发展新路。
2018年,田建中成立湖北福满食品制造有限公司,投入100多万元,建成该县首条茶店牛肉罐装生产线,但由于灭菌技术不过关,生产的第一批罐头膨胀炸裂,损失了10多万元。
不服输的田建中不仅没有打退堂鼓,反而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中。他先后多次来到武汉、荆州等地,向有成熟罐装生产经验的厂家取经,不断摸索,成功掌握巴氏杀菌技术,生产出的罐装牛肉保质期长达一年。如今,福满食品年产5万罐茶店牛肉,上架网店、超市和土特产店,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各地。
2020年,田建中又投资新建养牛场,如今每年出栏优质肉牛1000多头,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带动当地20多名村民务工增收。今年,他还将投资建设屠宰场,从肉牛供应、屠宰、加工到销售等各个环节加强品质把控,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目前,茶店子镇有三家规模养殖企业,每年屠宰5000多头本地黄牛,特色牛肉馆共有43家,在恩施、武汉、重庆等地设立分店上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