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英锋
宣传页面上标价14.6元10斤的砂糖橘,实为1斤试吃装;销售主图显示皮鞋10元一双,点进去后才发现卖10元的是鞋垫,皮鞋的价格是2000元。近日有多名消费者反映,网购时遭遇商家设置的低价陷阱,实际购买价格远高于店铺宣传页面显示的价格。(1月22日《工人日报》)
在电商平台上,一些商家大玩这种商品与价格两层皮的把戏,在销售页面上用低价商品或特价商品的价格匹配高价商品的图片,人为制造一种“低价大酬宾”的假象,以达到吸引流量、增加曝光量的目的。商家认为,“用鞋垫的价引皮鞋的流”只不过是一种营销小伎俩,到了购买结算环节,真实的商品信息、价格信息都会呈现给消费者,在实质上并不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这显然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
全面、真实、准确宣传是经营者的法定义务。真实宣传的义务应该贯穿于营销全链条的每一个环节,商家在宣传页面刻意标出与商品价值不符的低价,尽管只是吸引消费者的诱饵,并不是最终的交易价格,但也会对消费者形成误导。
治理低价引流乱象,符合净化电商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电商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刚需。年节将至,市场监管部门、消协、行业协会等应加强对低价引流行为的治理,教育引导商家诚信经营、明码标价、真实宣传、规范营销,通过查处、限期整改、曝光、失信惩戒等手段对商家进行倒逼。电商平台也应负起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商家的宣传规则,向低价引流明确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