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天纵 通讯员 王云鹤 实习生 许珂
1月18日,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中心在武汉揭牌成立,这是中国电信在全国设立的首个面向北斗领域技术研发和应用的创新中心,旨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北斗产业规模化发展,为湖北数字经济发展打好“时空底座”。
推进“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研发
去年9月,中国电信开通手机直连卫星业务,即便在森林、沙漠、海洋、高山等移动通信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仍能拨打和接听电话。该业务便是基于北斗创新应用的典型场景之一。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峻介绍,中国电信“手机直连卫星”商用服务是全球运营商首次实现消费类手机直连卫星双向语音通话和短信收发,入选2023年央企十大超级工程。在此基础上,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中心应运而生。该创新中心将与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携手,联合推进“通信、导航、遥感”一体化技术研发,编制5G+北斗行业场景应用白皮书,激活北斗产业链、创新链,共同做强做优做大北斗产业。
创新中心为何落地武汉?李峻表示,湖北是全国第一个把北斗产业作为本省优势产业进行突破性发展的省份,拥有北斗领域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每年培养逾5000名北斗领域专业人才。同时,湖北已培育北斗相关企业700余家,湖北长江北斗数字产业集团、光庭信息、立得空间、依迅北斗、梦芯科技等一批新兴企业快速成长,北斗产业优势全国领先。
目前,中国电信在湖北已初步形成“北斗技术创新中心+中部数据中心+算力中心+精确导航网+湖北省北斗卫星技术应用协会”的4+1体系。中国电信将统筹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建立一支70人的高质量人才队伍,为北斗产业壮大作出央企担当。
“北斗与通信结合非常重要,要认认真真做好从0到1的创新,为国家安全、经济建设、民生保障提供更优产品、更新服务。”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说。
打造数字经济的“时空底座”
近年来,中国电信基于5G+北斗高可信时空体系,在湖北广泛开展“+北斗”和“北斗+”互动实践,在农业、教育、水利、交通等多个领域应用实现标杆突破。
1月12日,在武汉黄陂区港湾永旺农机专业合作社,两名技术人员通过智慧大屏观测10万亩农田土质情况,为即将到来的春耕备耕做准备。
整个合作社员工不足20人,为何能管理万亩农田?武汉永旺智慧农场理事长胡丹表示,“北斗高精度定位+ 5G+物联网+云计算”技术,让农机具有作业精确定位、作业图像抓拍、作业类型识别、作业数据采集、作业实时告警等功能,定位精度达厘米级的无人驾驶拖拉机可自主耕种、不间断作业,大幅提高了农田管理效率。
目前,湖北电信与武汉梦芯等合作企业打造的北斗导航应用项目,已在武汉、襄阳、荆门、黄冈、孝感等11个国营农场和全省约5070家合作社推广,累计在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农用无人机等农机上安装北斗终端超3.9万台套,让智慧农场更高效。
在校园领域中,北斗卫星技术+校园智慧应用也掀起新潮流。目前,中国电信北斗天翼智能学生证在武汉多个中小学试点应用。该学生证能通过北斗卫星导航、WiFi、基站和蓝牙等多重定位技术,对学生的行踪实现厘米级定位,并及时通知家长孩子在校(离校)状态。学校还能将河流、池塘等划定为危险区域,学生进出此范围将会及时报警。
湖北电信党委书记、总经理张敏表示,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中心成立后,湖北电信将汇聚产业合力,积极探索北斗产业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的高精度“时空底座”服务湖北数字经济发展。
北斗导航与车联网市场潜力巨大
未来北斗产业发力点在哪?
在同期举行的2024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论坛上,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研究员蔚保国认为,随着北斗国际化发展持续推进,北斗规模应用已进入融合创新的发展关键阶段,科技界、企业界应联手将我国北斗系统做大做优做强。
“制定北斗高质量应用标准刻不容缓。”蔚保国说,下一步,应大力推进北斗在企业、团体、行业、地方、国家等应用标准制定,助力北斗规模化、网络化、数字化建设,实现“天上建好、地上用好”。
国家卫星定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卫平认为,目前,导航及位置服务已成为继互联网、移动通信后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正在与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市场深度融合。
《2023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我国各类北斗终端设备应用同比增长46.93%,北斗应用渗透率超过50%。北斗定位服务每天被使用超过3600亿次;随着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米级、分米级精度的车载导航逐步成为高精度位置服务的首要市场。
姜卫平表示,导航与车联网市场潜力巨大,北斗产业链和供应链安全稳健,已形成芯片、模块、天线、板卡等完整谱系,北斗产品在全球半数以上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国产芯片出货量超亿级。“天上的北斗”正在成为“身边的北斗”乃至“全产业链的北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