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汤炜玮 马文俊 通讯员 叶秋 费志清
今年,武汉市政协新增“环境资源界”,成为继杭州以后全国第二个设立“环境资源界”界别的副省级城市。
1月18日,武汉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奋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凸显大江大湖湿地城市特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打造世界滨水生态名城。
绿色发展、低碳转型,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武汉市政协委员、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学院教授刘琼玉说,武汉因水而兴,因江而盛,拥有1624平方公里湿地、165条河流、166个湖泊,丰富的水资源是承载武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主体。
“水资源要回归自然属性,保持可持续利用,使开发和保护相互促进。”武汉市政协委员、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学教授吴雪飞说,水在保护和利用中有很多衍生品,中国人有择水而居的传统,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江河湖泊周边的文明传承,促进水遗产保护。
33平方公里东湖水域大气磅礴,浩渺无际。武汉市政协委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负责人虞旻子建议,引入全域视觉风景区的概念,将整个东湖区域打造成一个以视觉传播为主体统一的旅游目的地,通过整合资源,提升景点的品质,为游客提供更加全面、深入的旅游体验。
“风脉能源在绿电、低碳领域深耕超过13个年头。2023年,我们投产运营武汉市首个兆瓦级液冷型储能电站,电站综合效率国内领先,成为绿电并网、调峰调频的重要支撑。”武汉市政协委员、风脉能源董事长叶毅说,将继续在新能源行业和碳交易领域作出积极贡献。
武汉市人大代表,中信环境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书平建议,武汉可依托中碳登的牵引力,提升辐射带动效应,同时建立健全碳普惠激励机制,提高社会各界参与双碳示范城市建设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