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通讯员 刘志红 黄威 阳爽
编者按
2023年以来,我省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国有土地同权同价,形成对土地市场的有益补充,催生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编辑部选择沙洋县和宜昌市夷陵区两个试点县区,展示我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具体做法。敬请关注。
眼下,沙洋县沈集镇彭堰村乐山坡水库与G348连接道路刷黑,标志着投资1.2亿元的沙洋乐山湖国际垂钓中心项目已完工。这是荆门市沙洋县抢抓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机遇,审慎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保障项目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截至目前,沙洋县共入市土地285.76亩,有效保障了五里岳飞城田园综合体、沈集乐山湖垂钓场等8个乡村振兴项目用地,同时带动产业投资3.2亿元,增加集体收入2527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78个,为村民增收1100余万元。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从哪里来?应该怎么用?收益如何分配?沙洋试点提供了答案。
多措并举
破题用地“哪里来”
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首先是要有可用的土地。沙洋县因地制宜、先行先试,结合全域国土综合整治、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两大试点”,探索出了整治入市、调整入市、就地入市三条路径。
整治入市。全域国土综合整治为入市提供土地来源。沙洋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对农户原有宅基地进行综合整治,整治后节余建设用地指标440亩。刚竣工不久的沙洋乐山湖国际垂钓中心是依托沈集全域国土综合整治打造的典范,着力打造以垂钓为中心集“食、居、会、游、购、娱、业、养、学”于一体的“1+9”产业发展模式,预计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净利润逾千万元。
整治入市靠项目,调整入市考智慧。沙洋县在建设用地面积不增加、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前提下,将历史形成的零星、分散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以及废弃的集体公益性建设用地,经先行复垦后,把用地指标调整到适宜地段入市,支持宏兴饲料、共发米业、尚香风干鸡等一批企业做大做强,建成仓储、加工、烘干车间等设施近10万平方米,其中楚稻香粮油产值提升1600万元。
盘活存量,就地入市。沙洋县秉持盘活存量,促进节约集约的方针,将符合国土空间规划、产权明晰且为工矿仓储、商服等用途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探索就地入市,支持曾集镇雷都樱花部落等建成特色民宿、旅游接待中心等设施,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
依法监管
回答地块“怎么用”
沙洋县通过依法分类供给,促进“好地用于好项目”。
明确监管对象。该县全面开展入市土地“大起底”,逐地逐宗勘测定界,建实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数据库,科学掌握了全县存量集体建设用地总量,同时将乡镇集体建设用地3300余亩一并纳入监管范围,为有序供给土地提供第一手资料。
明确支持重点。沙洋县立足荆门市农业产业化“一袋米、一壶油、一头猪、一只鸡、一只虾、一枝花”等“六个一工程”,重点支持“特色农业产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助力乡村振兴。总投资1.5亿元的五里铺岳飞城田园综合体,建设39套民宿等设施,2023年旅游收入超800万元。
明确管制要求。该县通过签订监管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利用电子监管系统管控、无人机巡查、人工检查等举措,加强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动态巡查等管理,加强用途管制,有效避免了土地闲置浪费,促进节约集约利用。
成果共享
明确红利“怎么分”
沙洋县把“激活土地要素、增加集体和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作为入市改革的终极目标。
突出红利共享,增加集体收入。该县出台《土地增值收益调节金收支管理办法》,依照入市土地出让金收缴的额度,分别确定政府与村集体按照“二八”“三七”“四六”3个比例分成。目前,全县入市土地285.76亩,成交价3158.8万元,其中为村集体增收2527万元。彭堰村63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挂牌出让,成交价1004万元,村集体收益831万元;同时,用79亩集体建设用地入股与企业联营,村集体将每年旅游收入的10%分红,并每亩保底收益500元以上。五里铺金台村将251亩集体建设用地入股岳飞城田园综合体,2023年分红近10万元。
引入项目主体,增加村民收入。沈集镇彭堰村引入乐山湖垂钓中心项目,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个,村民农时干农活,闲时忙务工,收入有保障。曾集雷都村陈大叔一家四口,看准樱花部落的旅游商机,在家门口经营农家乐,年增收6万元。
产业发展好不好,综合效益是关键。通过入市,在解决十里苗圃产业示范园建设用地需求后,沙洋县利用华中地区最大的十里花木城影响力,圆满承办了湖北首届(荆门·沙洋)苗交会暨林产品招商推介会,来自省内外的340余家苗企参展,花卉苗木交易额达5亿元。
冬日暖阳下,五里田园综合体内研学设施改造正酣,乐山湖国际垂钓场正在加紧筹备2024年湖北省首届钓鱼比赛……一幅人勤业兴景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沙洋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