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6日

智能大棚育药苗

药好“财”也好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鲁腾 通讯员 向丽莉

1月10日8时,海拔1400多米的鹤峰县五里乡柏榔村气温已至零下,但湖北林海林业合作社中药材智能育苗棚内,温度计显示为14℃。育苗架上,一排排珍稀中药材幼苗,住在装满营养土的“套房”里。

“有了传感器和监控系统,就能实时调节棚内温度,即使我在外地出差,也能‘云管护’。”合作社负责人刘文凯说。

晌午时分,智能大棚里温度上升。刘文凯看到手机上的温度警示,立刻点击屏幕,启动大棚内空气循环系统。

刘文凯表示,在智能温室大棚里育出的种苗,成苗率比传统育苗方式高出10%以上,采用立体种植方式,每亩可育苗15—20万株,产量也提高约3倍。

“不仅供基地自用,还远销陕西、云南等地,每年可增收40多万元。”今年52岁的刘文凯,出生于中医世家,1996年开始在自家荒山上试种400多亩紫油厚朴,随后扩展到天麻、贝母、白及等品种。2014年,他与中南民族大学联合建成鹤峰县第一个中药材育苗基地。

2020年,在杭恩协作的助力下,杭州市上城区投入410万元项目资金,在柏榔村搭建了2000平方米的智能化育苗大棚。通过传感器和监控系统实时收集棚内的各种环境数据,把土壤湿度、温度等信息上传到手机或电脑终端,线上远程调控空气循环系统、喷灌等设备,精准控制浇水时长、施肥频率等。

刘文凯表示,大棚育苗品质稳定,能更好地提高药材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合作社现种植厚朴、七叶一枝花、云木香、四叶参、白及等中药材9000多亩,并链接周边1000多名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植。此外,还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42家、家庭农场3个,带动群众年增收870万元。

“开春后,就启动与中南民族大学合作的药食资源实验基地建设,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提升中药材附加值。”刘文凯充满信心地说。

--> 2024-01-16 智能大棚育药苗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60165.html 1 药好“财”也好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