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发改委的支持指导下,全省粮食系统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坚决扛稳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全省粮食储备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管理规范,粮食市场供应充足、流通顺畅、价格稳定,粮食产业发展动能转换、品牌提升、后劲增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优质粮食工程、科技人才兴粮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3次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发言,秋粮收购、监管信息化建设、“荆楚粮油”精品展交会等多项工作获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和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充分体现了粮食大省的责任担当和粮食行业的新气象、新风貌。
严格考核
压实粮安责任推出新举措
站位全省全局,按照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新要求,推动压紧压实党政同责。
当好参谋,服务决策更主动。发挥好省粮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作用,积极推动粮食安全指标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抓好考核,推动落实更有力。高标准迎接粮食安全责任制“国考”,高质量组织“省考”。积极配合做好中央政府储备粮和中央事权粮食政策执行情况考核。
用好结果,树立导向更鲜明。积极参与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工作,加强正向引导激励,对2022年度考核优秀的7个市(州)给予奖励,激励各地落实党政同责,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严守底线
粮食收储协同取得新成效
聚焦主责主业,坚持“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坚决守住种粮卖得出、吃粮买得到和粮食食品安全“三条底线”。
市场收购平稳有序。坚持市场化收购主导,常备政策性收购“工具箱”,全年入统企业收购粮食260亿斤,市场活跃、购销两旺。
储备结构持续优化。严格落实全省地方储备粮规模,建立成品粮储备;267家加工企业建立社会责任储备,多元多层的粮食储备体系初步成型。
应急保障更加有力。提请省政府修订印发《湖北省粮食应急预案》,制定《湖北省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建设运行指导意见》及省级粮食应急保障企业管理细则,择优选定235家省级应急主体,建立省级应急成品粮库存。
质量安全不断提升。扎实开展粮食质量安全监测,确保口粮绝对安全。坚持标准引领,牵头修订《稻谷》等国家标准,发布13项粮食行业协会团体标准。
夯基提能
安全储粮科学管粮实现新突破
狠抓粮库能力提升,加快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真正守住管好“荆楚粮仓”。
项目建设全面提速。一批高标准仓建设改造项目顺利启动,54个重点仓储物流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达到97%。
能力素质稳步提升。在全国率先启动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在第六届全国粮食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中斩获两银两铜和优秀团体奖、优秀组织奖的好成绩。
“两个安全”常抓不懈。扎实开展重大安全隐患整治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储粮安全、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全年全行业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节粮减损持续发力。学习应用绿色储粮技术降低储粮损耗,鼓励引导适度加工增加成品产出,通过揭榜制项目支持智能化生产线和节粮减损技术成果转化,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减少产后损失。
深化整治
粮食购销监管形成新机制
探索穿透式精准监管。建成地方储备粮交易监管系统并投入使用,134个中心库点按期完成信息化系统改造,实现省市县三级储备粮信息化监管全覆盖。
推动全链条综合监管。牵头有关部门印发实施《加强粮食购销跨部门综合监管的意见》,组织开展粮食收购跨部门综合监管,先后组织4次季度巡查。
动员全社会参与监管。在全国率先出台《湖北省政策性粮食购销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奖励办法 (试行)》。受理举报线索17件,及时查处率100%。
组织全覆盖监督检查。开展2022年度新一轮入秋粮交叉检查,组织省级储备粮管理“首考”,探索信用分级分类监管,《以信用理念和方式为“引擎”跑出惠民便企“加速度”》获全省2023年信用承诺优秀案例奖。
依法依规打击涉粮违法违规行为。扎实开展“严监管强执法重处罚”行动年活动,全省共作出警告以上行政处罚345例,按规定向纪检、司法机关移送案件线索,形成有力震慑。
延链强链
产业转型提质焕发新动能
持续补链强链,产业链建设克难奋进。大力实施油菜籽加工补贴政策,优化产业链专项资金安排,聚力支持11个龙头、1个公用品牌和3个联合体建设,实现重点突破。“湖北菜籽油”获评“中国粮油最具影响力品牌”。
着力开拓市场,产销合作亮点突出。创新举办第23届荆楚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首次联合14省发起保障粮食安全湖北宣言,现场签约104.5亿元,十堰、武汉、荆州等地成功引进益海嘉里、三全食品、燕京啤酒等头部企业。开展“荆楚粮油中国行”大型活动7场次,首次在省外(北京)建立“荆楚粮油”展销中心。深入开展“荆楚粮油促销季”活动,不断拓展省内外市场。
创新宣传方式,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与央视饮食文化节目合作,丰富“荆楚粮油”品牌的文化内涵;引入“绿波纹”战略标识,统一“荆楚粮油”形象展示;引导48家粮油企业的106款产品参与“荆楚粮油+”共建共享。“荆楚粮油”价值608.9亿元,在全国同类品牌中排名第二,再次获评“中国粮油影响力公共品牌”。
典型引领 亮点纷呈
武汉
聚焦重点项目建设 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作为国家粮食物流核心枢纽承载城市,依托国家粮食现代物流(武汉)基地和阳逻国际港片区粮食物流基础设施条件及产业优势,主动谋划对接融入国家粮食应急保障体系战略布局,争取华中区域粮食应急保障中心核心区落户武汉。
打通“北粮南运西进”“外粮内运”“鄂粮输出”的国内国际通道,强化武汉在国家“四横八纵”粮食物流体系中的地位作用。
武汉金控集团、湖北港口集团等重点企业入驻基地。招引武汉国家粮食交易中心贸易粮分中心、省粮油质量研究中心入驻,集约化降本增效。建设武汉粮食供应链中心,开发粮食供应链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造“长江经济带粮食物流核心枢纽与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
宜昌
立足“三率先” 推进监管信息化
紧紧围绕“率先开工建设、率先接入省平台、率先投入运用”的目标,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政策性粮食信息化监管全覆盖。
深入粮库现场调研,做到“底数清”;强化督办,及时解决难题。全市纳入改造范围的15个库点,项目建设实际总投资达808万元,除省级补助资金外,地方财政全额配套475万元,有力地保障了项目快开快建。对照政策性粮食仓内覆盖率、重要部位视频监控覆盖率两个100%的硬要求,及时查漏补缺。
9月中旬建成库端信息化系统,第一时间与省平台、国家平台实现数据上传和视频联通,并率先启用新系统投入中晚稻收购工作。全市10家国有粮食企业全部使用新系统,圆满高效地完成2023年度的秋粮收购任务。
黄冈
重拳出击 惩治涉粮违法违规行为
把粮食流通监管执法工作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扎实组织开展“严监管强执法重处罚行动年”活动。
市发改委(粮食局)将“基层粮食流通监管执法的现状、问题及建议”作为党组调研重点课题,有针对性地抓好整改,并推动转化为制度规定。2023年全市共制修订涉粮制度文件69件,涉及监管执法28件。构建发改牵头、多个部门配合、纪委跟进的粮食购销跨部门综合监管格局,2023年全市共开展联合检查执法48次。常态化落实粮食“产购储加销”全过程监管,全年共发现并整改问题171个;组织政策性粮油库存检查,高质量完成省检查组反馈的15个问题整改销号。
襄州区
立足市场抓购销 基层国企焕活力
坚持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取向,持续深化国有粮企改革。指导区属国有粮食企业筹集市场化收购资金1.66亿元,累计收购粮食6.09万吨,实现盈利560万元,同比增长21.7%,蹚出一条“举改革旗”“吃市场饭”新路。
打破“大锅饭”激发员工潜能。引导区粮油集团在粮食贸易上“分田到户”,全面推行“双向选择”+“扩权经营”,即:收购片区自主选择参与购销的员工,员工自主选择是否加入;同时,由片区自主经营、自主决策。经营业绩与经营者收入挂钩,员工积极性有效调动。
围绕客户需求,创新多种合作方式。2023年,区粮油集团贸易额超过500万元的合作客户,同比增加300%。
京山
推动桥米品牌建设 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投资新建的“火流星”稻米精深加工项目有序推进;国宝桥米米饭伴侣、桥米米汁、桥米粉丝上市;京和米业年产5000吨食养米生产线已建成,食养米产品进入功能性检测阶段;桥米酒、米糠油、果糖、食用蛋白粉等产品已投放市场。国宝桥米清香米产品标准被评为国家级企业产品标准领跑者,成为全国仅有的两个籼米标准之一。
连续举办优质稻米品鉴等活动,制作6部桥米宣传片,新闻联播前黄金时段播放“京山桥米、香飘万里”画面,举办京山桥米品牌推介,参与“荆楚粮油+”共建共享。将京山桥米证明商标使用范围由京山市扩大至荆门市全域,授权使用企业45家。
加大品牌维权,京山桥米知识产权保护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省高院列为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