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2日

省检察院强化文化润检文化兴检——

让更多检察故事走进百姓心里

在红安县七里坪革命法庭陈列馆入口处,“全省检察机关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牌匾熠熠生辉。 (通讯员 胡正享 摄)

通讯员 段军霞 记者 周寿江

沿着荆楚文化足迹,探寻红色检察历史。

隆冬时节,来到位于红安县的七里坪革命法庭旧址,这里是中国革命第一法庭,是中国共产党首次独立领导革命法庭的有效尝试,在人民司法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奠基性意义。

青砖灰瓦、飞檐翘角,经历过三次修葺,这里还保持着曾经的风貌。

在七里坪革命法庭陈列馆入口处,“全省检察机关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牌匾熠熠生辉。

“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让检察干警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省检察院主要负责人说。

近年来,全省检察机关注重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引导提升检察履职能力,推动各项工作创新发展。

引领

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走进省检察院大厅,浓厚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文化浮雕墙上巍峨的黄鹤楼、滚滚长江水、荆州古城墙与阳光、翠竹、向日葵等交相辉映,展现着浓郁的地域文化、法治文化、检察文化特色,传递着对党忠诚、心系人民、维护公正的寓意。

浮雕上方篆刻的“忠诚为民、维护法治,追求公正、精进有为,担当尽责、清廉崇德”24个字的湖北检察职业精神格外醒目。

“湖北检察职业精神是推进检察文化的有力抓手,引导全省检察干警提升事业心、尊荣感、奋进力,真正做到‘知检察、爱检察、兴检察’。”省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梁莉介绍,该院党组把文化润检、文化兴检摆在重要位置,2023年以来,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湖北检察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开展基层院建设强基固本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部署开展“以政治说办案、讲工作”活动,推动全省检察工作形成比学赶超、百舸争流的生动局面。

武汉市江岸区检察院在湖北检察职业精神引领下,勇于探索,打造“知岸检行”知识产权检察保护文化品牌,整合多方优质力量,形成全链条综合保护体系,为知识产权综合保护提供了“湖北样本”,2023年11月入选第三届全国检察机关“十佳文化品牌”。

刚刚获得“全国模范检察院”殊荣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检察院尝到了检察文化建设的“甜头”。作为武汉最小基层院,该院推出“精细化管理、精品的工作、精干的队伍”的“精进”文化品牌,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全院有170人次获市级以上表彰,人均办案量长期位居全市前列。

利川市检察院位于我省西南边陲,该院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主题,打造独具特色的“案例文化走廊”,将地域文化与检察文化相结合,选取入选全国、全省的典型案件予以生动展示,激励检察干警提升素能,勇于争先。

“从检察业务中积淀出底蕴丰厚的检察文化,再将检察文化深度融入检察业务,润物无声地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以文化的力量凝心聚力。”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冯丹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守护

赓续荆楚历史文化血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

如何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落实落细落具体?如何答好“以法治力量服务文化强国建设”这道大题目?省检察院党组在探索中给出答案:必须以高质效履职办案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毕家畈塔位于赤壁市神山镇毕家畈村,这座清代石塔对研究清代民间石塔的建筑工艺等具有重要意义,被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4月,赤壁市检察院在履行公益诉讼职责时发现,毕家畈塔塔身出现裂纹,其间杂草、小树纵横,形态可危,文物保护迫在眉睫。

此后两年,赤壁市检察院持续跟进监督,两次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单位履职整改,但仍发现塔顶小树根系膨胀造成石块开裂加剧,安全隐患日趋严重,文物“生命”持续遭受侵害。

2021年底,赤壁市检察院依法提起诉讼。

如今,相关单位积极开展定期监测、安全巡查及日常小修保养,强化了应急保护措施,并与毕家畈村签订了文物保护责任书,建立了市、镇、村三级文物管护网络。

2023年12月,该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联合发布的行政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将守护文化血脉视为己任,如同一颗“种子”深深扎进了检察干警的心里。

彭家寨,位于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寨里有200多年历史的土家族吊脚楼群,因其年代久远且保存完好,被誉为“土家建筑的活化石”。为进一步加强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彭家寨古吊脚楼群的前瞻性、预防性保护,宣恩县检察院向县法院申请“司法保护令”,禁止擅自在彭家寨古吊脚楼群保护区内进行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禁止在彭家寨古吊脚楼保护区内建设污染环境的设施,助力承载土家族情感寄托的文物“活下来”“传下去”。

孝感市检察机关针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龙”“高跷”存在安全隐患、传承断裂等问题,向相关部门制发建议,推动民间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和发扬。

2023年以来,全省检察机关依法起诉盗掘古墓葬41人,办理古建筑、红色旧址等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9件,以法治之力守护荆楚大地生生不息的根脉。

培育

奏响文化宣传强音

“一桥连接心窝,一笑握手言和,多少琐事纷争,听你与我细说……”2023年11月,一支由湖北省检察院江汉分院干警创作的歌曲《心桥》广为传诵,成为汉江检察文化的“新代言”。

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深情吟唱检察机关将新时代“枫桥经验”融入履职办案全过程。

用人民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方式宣传党的好政策,这样的作品在湖北检察系统并不少见。2023年,省检察院共推出178部优秀新媒体作品,多期阅读量达到10万+,“鄂检在线”官方微信粉丝几何级增长,实现了“引关圈粉”新突破。

传播法治理念,讲好检察故事,关键要做到案例故事化、表达视觉化、形式多样化,这是我省做好检察文化宣传工作的“秘籍”。

2023年,一起历时8年、由我省三级检察院接续监督、经过3次审理的工伤认定行政诉讼案,引起省检察院新闻处关注。

该案的成功办理,厘清了裁判结果监督案件中工伤认定领域长期存在的争议性问题,从实体上维护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盼,为检察机关对同类案件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提供了经验。

这是一起让法治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引导群众“信法不信访”,依法维权的鲜活案例。

人民群众关注哪里,宣传工作就要跟进到哪里。

2023年9月,以这起真实案件为蓝本拍摄的微电影《破晓》正式上线,全网播放量迅速过百万。

当事人家属李某专门给办案检察官发来短信说:“这部微电影我流着泪看了很多遍,希望更多的人通过我的故事了解检察机关,相信法治的力量。”

文化铸魂,行稳致远。

湖北省检察院大力推进检察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率先建成“湖北检察融媒体中心”,打破部门间的壁垒,从全省检察干警中选拔有专业特长人员组成“鄂检融媒音视频栏目组”,策划录制推出“荆楚检察直播间”“融媒体记者走基层”“学习有声”“周末广播剧场”等系列节目,实现了“每周有音频节目,每月有视频节目”的宣传新模式,让更多检察故事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

“全省检察机关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要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既要高质效检察履职办好案件,还要涵养检察文化,切实担负起文化建设的‘双重责任’。”站在新的起点上,湖北省检察院党组就持续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 2024-01-12 省检察院强化文化润检文化兴检——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9725.html 1 让更多检察故事走进百姓心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