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1日

有爱无“碍”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光正 通讯员 李俊芳 李小芳

“医院—社区—家庭”的无缝对接

1月9日,在鄂州市华容区华容镇杨田村,社工、医生和志愿者到精神障碍康复者家走访。

华容区春晖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尹小艳介绍,华容镇有300多名康复者,他们一一走访,每入一户,至少花40分钟,了解康复者有没有按时服药,生活状况有什么变化,询问康复者及其家属有什么需求。他们会把这些信息记录下来,并评估分析,把康复者的状态分为4个等级,对状态最好的康复者半年回访一次,其次每季度回访一次,再次每两个月回访一次,对状态最差的每个月回访一次。

精神分裂症患者小磊(化名)患病20多年,多次住院治疗,但由于服药断断续续,病情控制不够稳定。2023年2月,小磊疾病复发,冲动伤人,入院治疗。9月,社工对他进行帮扶,发现他经常忘记服药或拒绝服药,与家人沟通交流少,兴趣范围、社交圈子狭窄,社会交往能力较弱,缺乏必要的家务劳动能力,家庭经济困难。

社工多次上门看望小磊,鼓励他、表扬他,增强他的康复信心;提醒、暗示他及时服药,帮助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治疗;带他参加社区活动、参加家务劳动,减少他对手机的依赖。社工还带他走出家门,来到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与其他康复者一起做早操、做手工、健身、唱歌、写字等,并参加演唱比赛等社区文化活动,与其他居民交流。小磊还参与了村级议事活动,积极发言,受到村民表扬。

鄂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市建有8家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站点。2023年已为患者及家属服务5417人次。2023年10月,该局对8家服务站点进行评估,其中2家良好、5家合格、1家不合格。该局累计拨付资金50万元,分别按照8万/家、5万/家的标准对良好及合格站点予以奖励,并督促不合格站点对标良好,提升服务水平。

社工还有一个“心照不宣”的职责,主动识别康复者的精神状况,及时转介送医。在武汉某社区,社工走访时发现一名康复者情绪不稳定,询问得知,他自觉已经康复,自行停药了。社工向康复者家属反馈了复发风险,提醒家属注意他的情绪。家属很重视他的状态,及时联系医生,并送医院,防止他的疾病复发。

“走出黑暗”并不难

1月8日,在武汉市东西湖区新沟镇街道荷包湖社区,30多岁的刘飞(化名)像往日一样骑电动三轮车行驶在小区道路上,遇到垃圾就停车清扫干净。“他为社区做打扫卫生、安全巡查等工作有一年多了,做得非常棒。很多人不知道,他不仅是一名肢体残疾人,也是一名精神障碍康复者。”东西湖区汉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肖正华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回想起第一次上门探望刘飞的情景,肖正华还记得,当时他一直低着头,一言不发,看起来有些焦躁。通过刘飞母亲的介绍,肖正华了解到,刘飞的父亲早年因车祸去世,刘飞因精神发育迟滞伴有肢体残疾,无法像同龄人一样正常上学、玩耍,经常遭人嘲笑,于是他把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不愿走出家门。

社工多次上门,运用倾听、接纳等专业服务方法,初步取得了刘飞的信任。刘飞说,他看到别人异样的眼光、听到别人的闲言碎语就心里难受,没有信心面对生活。社工不断鼓励刘飞参加社区活动,积极帮助他链接资源。在社工带动下,刘飞参与了一些简单的社区活动。后来,刘飞得知社区招募志愿者,立即到街道社工站报了名。他说:“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对别人有用的人。”

刘飞参加了“互助养老,乐活夕阳”志愿服务队,服务项目主要是关爱陪伴农村高龄独居、重病老人。2023年夏天骄阳似火,刘飞不畏炎热,经常一个人步履蹒跚地走到老人家中,陪老人聊天,帮老人做家务、购买生活用品。有一次,肖正华走访服务对象时,看到刘飞陪一位老人有说有笑地唠家常。老人称赞刘飞说:“他自己生活也困难,还时不时来陪我聊天,帮我做家务,我特别感谢他。”刘飞说:“帮助别人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意义,我觉得比以前过得充实多了。”

刘飞获得了社区“优秀志愿者”荣誉奖励,他高兴地对肖正华说:“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领到奖状。我也是有价值的人,这种感觉真的从来没有过。以后我也会更加努力付出,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

肖正华说,社工挖掘到了刘飞的实际需求,整合社区资源帮助他,让他的生活充实起来,走出黑暗时刻,绽放出独特光彩。

“爱心送餐员”队伍越来越大

“送餐的志愿者是不是又增加了?”1月8日中午,武汉市硚口区六角亭街道荣东社区的陶爹爹接过志愿者送上门的午餐,看到有新面孔就问道。社工告诉他,最初只有7个志愿者,现在已经有14个人了。志愿者随手帮陶爹爹带走生活垃圾,并与社工一起去另一位老人家中送餐。

每天中午,戴着小红帽的志愿者出现在荣东社区幸福食堂,他们是六角亭街道的精神障碍康复者,也是幸福食堂的“爱心送餐员”,为独居、腿脚不便的老人送餐。

荣东社区老年人很多,2022年上半年建设了幸福食堂,可为腿脚不便的老人送餐。但是,食堂工作人员少,只能在营业前或营业结束后送餐,一些老人经常错过“饭点”。武汉清晨创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社工得知后,马上组织“小太阳”志愿服务队,从2022年9月开始送餐。

这是一支特殊的队伍,参与者是社区的精神障碍康复者。社工每月制作排班表,安排他们每两人一队,为4户老人送餐。

“从前我不敢出门,也没有朋友。在社工带领下,我参与送餐服务,每次送餐都能认识到新的朋友,跟大家一起交流,我感到很开心。现在很多老人生活很困难,需要帮助,能够帮助到他们,我感到生活很有意义。”这是志愿者小刚(化名)在一次月度总结会议上的发言。

武汉清晨创新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干事付鹤鸣说,一年多来,这批精神障碍康复者参与爱心送餐,一方面解决了困难老年人吃饭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搭建了沟通交流的平台,促进了精神障碍康复者与社区的融合。

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说,专业社工为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悉心服务、康复对象为社会志愿服务的事例,全省还有很多。我省已培育出一批以提供精康服务为主,专业化程度高、服务能力强、社会影响大的品牌化精神障碍服务机构,丰富精康服务供给。目前,全省承接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专业社会组织已有114个。

--> 2024-01-11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9641.html 1 有爱无“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