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胜 通讯员 李晟
从大山林场到三峡库区,从野外矿井到幕阜山中,他们守护着荆楚大地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将担当写在荆山楚水间。
1月9日,省委宣传部、省自然资源厅向全社会公开发布2023湖北省“最美自然守护者”先进事迹,陶荣、刘伟、王亚男、王世东、周德亮、周繁、程浩、刘江西、唐秀芳、关锐10人被授予2023年度湖北“最美自然守护者”称号。
“一定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
说话办事”
从事规划工作37年,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燃尽最后一丝光和热。他就是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原总工程师周德亮。
2023年4月21日,周德亮从单位赶赴项目踏勘现场时,突发呼吸心脏骤停,倒在了他最热爱的工作岗位上。这一天他督导“世界地球日”现场活动开展,与随州市商务局、湖北捷龙恒通运业公司商议随州客运东站候车大厅改造……推进工作10余项。
曾都区东城街道文峰塔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当地群众一直盼望能有座红色驿站,满足日常休闲健身娱乐、儿童课后托管等需求。经多方走访后,周德亮建议对一个非机动车棚进行改造升级,可由于地下管网复杂,少数群众和管线产权部门抵触。“我们搞规划的,一定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周德亮迎难而上,带着大家啃下一个个“硬骨头”。如今,红色驿站即将投入使用,周边5000余户居民将因此受益。
“小小一本证,牵动千万家。”武汉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副主任周繁与工作专班一起,夜以继日为企业、群众化解办证难题。2019年到2021年间,共化解1000多个项目、60余万套“问题房”的办证问题。她带领团队,扎实开展武汉市第三次国土调查及其变更调查工作,用脚步丈量武汉的山山水水,将成果汇集为98.8万个图层要素,建立集影像、地类、位置、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国土调查和专项调查数据库,为自然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底数”支撑。
唐秀芳在偏远的来凤县基层国土管理所工作19年,在县自然资源规划局从事信访维稳、执法监察8年。作为一名女同志,她长期坚持在一线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征地拆迁、执法监察、信访维稳工作,成功化解一大批积案。在高速路征地中,一向姓群众因长期在外务工,遭人排挤,现任田被分,宅基地也无法得到保障,唐秀芳了解情况后,多方奔走,最后通过法律途径让该群众顺利领到了征地拆迁款。
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通山县国土整治中心主任程浩创新理念,在土地整治中推行项目与产业对接,让“土地整治+”在项目建设中大显身手。26家专业合作社因而得到快速发展,数千户农民受益。土地整治工程如何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群众需要的、满意的工程?他把土地整治工作做深做细,晒场、沟渠、路灯、石椅凳等慢慢建起来了。村庄靓了、美了,群众满意了。
穿行于崇山峻岭间
她打破了矿山不允许女同志下井的传统,连续半年带队实施井巷道调查、放水试验等工作,为鸡冠咀矿安全开采价值约25亿元的矿体提供了科学依据。她的名字叫做王亚男,是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水工环地质勘查院副院长。
作为一个女同志,长期在野外工作,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对地质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作为院技术负责人,王亚男不断强化系统思维能力,注重多维度、多要素、多尺度地分析、解决问题。2022年夏秋,黄石遭遇严重干旱,王亚男带队找水,穿着工作服穿行于崇山峻岭间,成功找到地下水,有效解决困扰村民的饮水及农作物灌溉问题。
与地质灾害赛跑,十堰市地质勘查与灾害防治科负责人刘伟是锚固在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与地质灾害危险间最坚固的“抗滑桩”,实现成功避险地质灾害35起,避免人员伤亡96户301人;丹江口库区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连续6年人员“零死亡”……
刘伟先后参与并成功处置地质灾害险情近500起,其中包括房县白鹤镇伏溪滑坡、竹山县城关镇邓坪滑坡等特大型滑坡,保障了滑坡体上数万名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7年,十堰市经历了自1952年有气象资料记录以来最强秋汛。刘伟昼夜坚守,一个多月未回过家,一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即使凌晨三四点接到灾险情报告,他也会立即处理,不让任何一个险情演变成灾情。
2023年5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在秭归县梅家河乡展开。正值农忙时节,为多争取一点工作时间,梅家河自然资源规划所所长关锐每天一大早就自备干粮提前到达现场,边吃早饭边进行协调,入户走访宣讲国家政策,经过10多天的连轴转,最终说服所有搬迁户,如期完成增减挂钩前期工作。渐渐地,自然资源规划所工作打开了新局面,有了新气象,前来咨询政策、寻求帮助的老百姓络绎不绝。
扎根三峡库区基层20年,关锐是百姓心中外柔内刚的“和事佬”、梅家河乡尽心尽力的“守护者”、自然资源规划业务工作中最严格的“执行人”。
“守护自然,规划人应当先行、实干”
“守护自然,规划人应当先行、实干。” 这是湖北省空间规划研究院总体规划所所长陶荣所说。
2020年,陶荣带领技术专班投入湖北省“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加班加点连续奋战8个月,完成9轮次全覆盖数据汇总、审查、反馈以及20篇相关报告,向自然资源部按时按要求地上报了10余次数据……支撑湖北“三区三线”划定成果于2022年11月正式启用,将全省20%的国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筑牢了生态保护的屏障;将全省21%的国土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夯实了粮食安全的根基。
自从投入“多规合一”改革工作以来,陶荣一贯以“匠人”精神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3年多来,他勇于挑战,带领团队承担了省、市、县多个层级的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等多种类型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7项。同时,他还开展空间布局优化、规划传导、实施监督、空间治理等17项课题,在省级国土空间规划中,为明确全省保护与开发总体格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本次接受验收的5个旱改水项目,面积达2000亩,均是今年立项实施的……”2023年9月6日上午,在麻城市中馆驿镇林寨村一片稻田边,麻城市耕地保护与生态修复股股长刘江西向黄冈市补充耕地验收组专家们作项目介绍。眼前微风掀起的层层稻浪,将这位对农业有着特殊感情的农民儿子,撩得有些兴奋起来:“目前,我市还有去年验收成功、正在加紧通过部级备案的34个项目,面积6600余亩,其中16个已通过省级审核、面积3000余亩。”
面对耕地流失和矿山生态修复的双重压力,2023年上半年,刘江西想尽各种办法找回耕地1.3万余亩,守住了全市134万亩的耕地红线,同时,他快速推进矿山生态修复,近3年累计完成矿山复绿面积5400余亩,实现生态修复全覆盖、无死角。
生于林区,长于林区,神农架林区红坪林场柏杉园护林站站长王世东17岁加入神农架林业队伍。2000年启动天保工程后,林场开始搞保护,所长问王世东:“这么大片大片的山,你守得住吗?”他当即回答:“能!”
一句承诺,默然坚守。在林业战线工作30多年,王世东辗转多个岗位,林业队、管理所、护林站,他始终坚持到任务最重、最艰苦的地方去,因为他相信艰苦的环境最能考验人的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