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曾雅青 通讯员 徐跃飞 高杉
激发“青”活力,用足“青”力量。
近日,2023年湖北省“美好家园·青年聚力”工作竞赛决赛落下帷幕。武汉市武昌区户部巷社区团支部等35个单位从全省103个县(市、区)217个“青年聚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村(社区)中脱颖而出,站上决赛舞台。
青年如何投身共同缔造?团干部怎样充分凝聚人心?团组织怎样更好助力基层治理?35个决赛项目现场给出答案。
组织建在家门口
“有困难,找组织!”武汉市武昌区户部巷社区带来的比赛项目,是社区团支部依托青年之家创建“阵地、队伍、项目、议事”四位一体的“团青服务社”枢纽平台。
通过这一平台,社区搭建起以团组织为核心,以青年社团、青年志愿服务队、网上青年社群等为外延的团青组织体系,将辖区商户青年、高校在校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等群体组织起来,引导青年参与子女托管、助老服务、创文创卫等志愿服务项目。
户部巷社区一家特产店商户业主陈林是社区“户小青”青年志愿服务队的骨干成员。
他与青年志愿服务队成员一起,积极开展街巷环境整治、创业政策宣传、青少年爱心托管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还为结对帮扶的困难老人提供送货上门、关怀陪伴等服务。
在志愿者的带动下,社区越来越多青年人参与进来。社区有了一批“公共事务热心人”,不仅改变了商户之间组织松散、职能模糊、活力不足的情况,还完善了活动室、阅览室等基础设施,让社区环境更舒适、邻里更和睦。
团省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省村(社区)共青团组织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建立青年志愿服务队、青年突击队4万余支。在省委确定的体制机制创新14个试点县(市、区),各级团组织建立青年社团4300余个、青年志愿服务队5600余支、网上青年社群4200余个,为青年群体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
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巧巧工作室”,是鄂州市梁子湖区茅圻村展示项目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工作室发起人是茅圻村团支部书记余巧,她是村民的贴心人、好帮手。
“余书记,我家停电啦。”
“巧巧,我儿子从外地寄了快递我没有收到,怎么办呀?”
在巧巧工作室,有人会计算机操作,有人精通农耕,有人木工手艺一流,还有教师、医生……他们不仅做缴纳水电费、代拿快递、代办证件、照看留守儿童、辅导作业等“小事”;更动员妇联干部、村干部、退休教师和经验丰富的法律工作者等群体组建村级调解小组,办好纠纷调处、矛盾化解等“难事”,努力补齐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米”。
“余巧”也逐渐从一个名字,演变成茅圻村互帮互助的代名词。
团省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展青年聚力共同缔造以来,全省各级团组织持续优化服务青年的项目载体,联合企业、学校、社会组织等实施“小而美”项目420余个;实施“美丽小天使”共创美好社区环境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小手拉大手”,组织全省500多个社区发动少年儿童及其家长3万余人次参与。
2023年,全省在“志愿汇”APP注册志愿服务组织3.4万个,注册志愿者546万人,广大团员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性更高、成效更明显。
实事办到青年心坎上
关注青年需求、推动青年成长,才能更好发挥青年力量助力基层治理。
宜昌市伍家岗区福久源社区,人流汇聚,商圈密集,外卖员、快递员等户外劳动者日均达300人。
为让新兴领域青年更有归属感,福久源社区推出城市“新合伙人”计划,组建“福家先锋轻骑兵”,建立“新合伙人”随手拍工作群,采取“报送—处置—赋分—奖励”方式,将服务对象转化为工作力量。
“这里有可以歇脚躲雨的爱心驿站,周末能让孩子上托管班,团组织还推荐我们向党组织靠拢,让我们有‘家’的感觉。”不少新就业群体青年这样说。
2023年,全省各级团组织紧扣青年发展需要,为青年办实事、解难题。累计为3100余名困难青少年提供“一对一”关爱帮扶,依托“青年信箱”扁平化解决青年反映的问题2800余个,试点开办172个“周末学堂”提供托管服务,打造“拎包”入学的“青年夜校”。
一项项暖心之举,一件件身边实事,基层团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持续提升,成为广大青年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这场比赛,让我们看到了诸多基层团组织在共同缔造中的有益尝试。”团省委有关负责人说,将持续探索社区(村)团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路径和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青年聚力共同缔造走深走实、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