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05日

文学中的“大武汉”形象

□ 杨彬

武汉一直被称为“大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大武汉”与“大上海”交相辉映,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两座城市名称被冠以“大”的都市。两江交汇滚滚东流,龟蛇相望黄鹤屹立,三镇鼎立各具特色。武汉地域辽阔浩荡,气势磅礴,不可不谓之大。“大武汉”的说法,源自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文中设想了这样的宏伟蓝图,“为武汉将来立计划,必须定一规模,略如纽约、伦敦之大”。辛亥首义成功,中山先生称“武汉一呼,四方响应”。抗战时期,提出“保卫大武汉”口号,从此大武汉便成为武汉令人骄傲的称谓。

武汉的大,不仅仅是地理空间的大,更突出的是大文化、大人文、大气魄、大情怀。历史上大禹治水的遗迹、屈子行吟的佳话、伯牙汉阳遇知音、李白放歌黄鹤楼,还有花木兰的飒爽英姿;近代辛亥革命首义的铁血战旗、“二七大罢工”的英雄事迹、北伐战争的硝烟战火、武汉抗战的壮丽史诗;当代“敢为人先”“大江大湖大武汉”的宏阔现状。这些大武汉的形象在文学中都有具体形象的表现,“大武汉”成就了武汉文学的辉煌,文学的“大武汉”形象又促进大武汉形象的进一步传播、凝练,文学和武汉交相呼应,共同成就大武汉的形象传播。文学中的大武汉形象是敢为人先的英雄城市、是豪迈大气的诗意城市、是自信张扬的人文城市。

敢为人先的英雄城市

武昌首义铸就了武汉敢为人先的英雄品质。描写武昌起义的文学作品很多,每一部作品都描写了武昌首义的英雄形象。余启新的《胭脂巷轶事》、牛维佳的《武汉首义家》、望见蓉的《铁血首义路》描写辛亥革命中武汉普通人在革命洪流中成为英雄的过程,歌颂武汉人敢为人先的气魄。任蒙的散文《世纪的黎明——天降大任于斯》,描写了武昌首义中英勇牺牲的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位英雄。任蒙在文中写道:“刘复基赴死时是昂首而去的,当刽子手举起血淋淋的屠刀向他挥来时,他还在喊着‘同胞速起,还我河山!’”任蒙用小说化的细节描写了三位英雄英勇牺牲的情景,让彭刘杨三位英雄的鲜活形象留在文学作品中,万古流芳。1959年出品的红色经典电影《风暴》,讲述了1922年中共党员林祥谦和施洋带领工人群众发动“二七”大罢工,与反动统治阶级进行坚决斗争,为革命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故事,塑造了革命英雄林祥谦和施洋的形象。尤其是金山饰演的施洋令人难忘,他作为汉口的大律师,为罢工工人辩护的情节展示了革命者的伟大风采。在抗疫战役中,武汉再一次被称为英雄的城市。有很多文学作品描写武汉的英雄品质。比如刘诗伟、蔡家园的长篇报告文学《生命之证 》、熊育群的长篇报告文学《第76天》,以及电影《中国医生》《你是我的春天》《武汉日夜》《穿过寒冬拥抱你》。《中国医生》以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为原型,塑造了在武汉抗疫中的中国医生张竞宇的英雄形象。其他几部电影描写了武汉的“平凡人”其实也是英雄的事迹,塑造了一批在疫情面前不舍昼夜、不惜生死、守望相助、共克难关的英雄群体形象。

豪迈大气的诗意城市

武汉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这座城市的诗意豪迈大气,是长江的浩荡,是黄鹤楼的巍峨,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畅游长江的豪情。崔颢的《黄鹤楼》让武汉的黄鹤楼、汉阳树、鹦鹉洲流传千古。李白赋予武汉的诗意是“江城五月落梅花”的馥郁,是“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浩渺。岳飞31岁至38岁领兵驻扎在武汉,曾被授予武昌郡开国侯,登黄鹤楼时,他写下了《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这首豪放的《满江红》,和我们耳熟能详的“怒发冲冠”异曲同工,同样表现了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的美好期待。毛泽东主席为武汉写了两首词,分别是《菩萨蛮·黄鹤楼》和《水调歌头·游泳》。《菩萨蛮·黄鹤楼》写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夕,1957年《诗刊》第一期发表该词时毛泽东写下了自注:“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是那年春季。夏季八月七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斗争,从此找到了出路。”该词上阕沉郁苍凉,下阕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则豪迈地预见了洪流滚滚、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即将到来的远景。《水调歌头·游泳》是毛泽东主席1956年专门为武汉写的诗词。毛泽东畅游了长江,展示了“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气魄。毛主席坐船考察了正在建设中的武汉长江大桥,表达了“天堑变通途”的欣喜。《水调歌头·游泳》气势磅礴,境象阔大,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豪情和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引导了武汉精神,成就了武汉大气豪迈的诗意城市内涵。

自信张扬的人文城市

武汉是一座烟火气浓烈的城市,武汉的码头文化、市井文化充满了自信、张扬、豪气、仗义的人文特色。从千古风流的三国人物到唐代诗人的故地,再到岳飞的抗金重镇,及至近代洋务派风云际会的大舞台,还有抗战中保卫“大武汉”的历史壮举……这些都传承发扬着武汉传统浓郁的人文特色。尤其是武汉的市民文化,粗粝中张扬着自信、豪爽中相伴着大气,在码头文化中呈现出侠义的风范,在泼辣中展示着担当,在热气腾腾的世俗生活中呈现出人文情怀。武汉的码头文化和商业文化在文学作品中得以展现,任常的《风流巨贾》和董红猷、钱五一的《汉口码头》等作品,描写汉口商业文化中的侠义和仁义精神;魏光焰的《街衢巷陌》、彭建新的《红尘三部曲》、池莉的《生活秀》《你以为你是谁》《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绿水长流》等作品,写出了武汉人坦荡、率性的气质,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武汉城市的生命底色与对生命本真的坚守。池莉的《生活秀》是展示武汉市民文化人文特色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来双扬是武汉女性的代表人物,也是武汉人文内涵的承载者。她摆一个鸭脖子摊维持生计,如阿庆嫂一样在各色人等中游刃有余,既泼辣又优雅,既野性又温柔;她不会因为遭到爱情背叛而哭哭啼啼,也不会因为受了欺负而忍气吞声;她有担当、有情怀,敢于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刘慧芳那种低眉顺眼的中国传统妇女形象完全不同,展示了武汉这座烟火气十足、大气自信的城市的人文特色。姜燕鸣的《倾城》《大智门车站》从精致和大气的角度描写武汉和武汉女性。她塑造的百年都市武汉女性的群像,有市井范也有文艺范,写出了武汉大都市女性秀外慧中、温柔痴情、精致优雅的特色,体现了武汉女性的市井之美、诗性之美、青春之美,从而展示了武汉城市人文气息的另一个层面。

--> 2024-01-05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9038.html 1 文学中的“大武汉”形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