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9日

共同缔造升级基层治理

10月8日,武汉市武昌区一老旧小区正在改造。

5月8日,孝昌县陡山乡光荣村一派水乡田园风光,美不胜收。

12月10日,在武汉市江夏区凤凰社区三和光谷道小区,居民从便民百宝屋里借取轮椅。

11月16日,团风县团风镇十里湖社区,小朋友在新建的儿童乐园里玩耍。

美美与共

便民设施完善、生活环境宜居、社区治理机制健全……变化的背后,蕴含着思想的转变、理念的更新。

一年来,湖北把握时代脉搏,深入实施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行动。“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运用“五共工作法”发动群众一起干,共建的成果也最大程度惠及全体居民。

理念润物无声,方法各美其美,锻造了美美与共的好“风景”。群众认可度不断提高,共同缔造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正在成为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的重要抓手。

新闻回访

柏林寺村好风景变好“钱景”

去年7月,湖北日报派出采访组在红安县柏林寺村蹲点调研。时隔一年多,柏林寺村有何变化?共同缔造理念是否更加深入人心?12月19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再次来到柏林寺村。

乡村美了,“口袋”更要富

“轻点放,靠近墙。”红安县七里坪镇柏林寺村村民杨国明忙得满头大汗,他正带人搬运家具、擦桌抹凳。

2024年元旦,杨国明承包经营的“柏林寺村客厅”将正式营业。

在柏林寺村办一家旅游餐厅,这是杨国明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曾经,柏林寺村破败凋敝,环境脏乱差。2017年,住建部在全国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工作,柏林寺村被列为首批四个试点单位之一。

几年来,工作队联合村委会,以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为路径,发动群众大小事情一起商量、一起干。自己动手,主动拆牛棚;修路占地,不要一分钱补偿;原来的臭水塘被填平,建成文化广场。2020年,柏林寺村成为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

村庄越来越美,游人纷至沓来。如何让好风光鼓起咱的口袋?

“村里只有一个幸福食堂,能接待几桌游客,大部分人只能去镇上;城里人来了,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吃和住,是不是能做点文章?”

“村边闲置的小学,有两层楼,还有院子,利用起来建民宿,让大伙儿多一份收入。”

“村集体收入有限,改造资金最少得几十万元,钱从哪里来?”

今年4月,塆组群众会上,村民你一言我一语,有的谈需求,有的摆困难,有的出点子。

镇里引客流,村里建“客厅”

很快,机会来了——县里提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50万元。

钱怎么用?第二轮塆组群众会召开,大家一致认为,建一个产品推介引流服务中心,包含土特产品展示、餐饮、民宿等,相当于“柏林寺村客厅”。

敲定设计方案、改造标准、出资比例,群众会开了一场又一场。

最终,推荐村民杨国明来承包,他每年向村集体交4万元租金,用工优先安排村里人。

“红安是将军县,红色旅游资源多,我们七里坪镇最盛,不怕没有游客,就怕没特色。”杨国明并不担心客流。

因为早在2021年,七里坪镇就成立了全省首个镇级国有乡村运营公司——长胜七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实行“政府主导、公司主营、村级主体、农户主力”的运营模式,吸纳18个村为联建单位,把特色资源、闲置资产、富集资金进行全盘整合,打造发展“共同体”,能为柏林寺村导入客流。

杨国明说,他只需要做好服务,就能实现自己和村集体的共赢。

尊重民意,20个院落变民宿

前不久,有村民在塆组群众会上提出,要发动更多的村民,改造自家院落办民宿,参与到产业中来。

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基础上,村里请来设计团队,根据房间数量、尺寸等实际情况,拿出3种改造方案,村民可选择其中一种实施自主改造,村里按照一定比例给予奖补。经过村民申请和村里评议,首批20户成为民宿改造对象。

“我家的二层小楼完成改造后,能容纳7人住宿,预计一年可增收2万多元。”长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黄保安笑着说。

“改不改,怎么改,都由群众说了算。”柏林寺村党支部书记刘有福说。

如今,走进柏林寺村,村民个个精神饱满,准备摩拳擦掌大干一场。

共同缔造理念,已经深入每一个村民的脑海里,付诸行动上。红安县委组织部部长余宏波说,推进共同缔造走向纵深,该县正在探索群众意见收集上报和分层分类办理的机制——每月由村民小组通过塆组夜话、群众代表会等形式,收集群众意见建议,需要政府层面解决的难题,村、镇、县分层解决、分类办理、当月回应。

小田变大田 大家一起种

案例

“我的田本来就在家门口,到时候一改造,不知道分在哪里、离家远不远?”

“一改造,分到的田有没有现在的好,会不会影响我的收益?”

今年10月,一场“小田并大田”主题讨论会在枝江市七星台镇董家湾村举行。

针对农户的顾虑,在场的枝江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结合政策,从专业角度提出了建议。

20世纪80年代分田到户时,枝江农村土地主要采取远近搭配、肥瘦均分的方式,每户承包地少则三四块,多则十几块,农村土地较为碎片化。

董家湾村民反映田块太分散,既不利于规模经营,也不宜用机械种植。

村、组干部先后开了7次群众会,入户走访30多人次,经过反复酝酿,形成“村民让出土地、村里统一平整,小田变大田,大家一起种、收益共同分”的意向。

村里把“小田变大田”进行集中平整后,又根据群众意愿将土地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村民自种田;一部分是流转经营田,经营收益按农户、合作社、村集体1∶2∶7比例分配;一部分是托管经营田,经营收益按农户、管理团队、村集体7∶2∶1比例分配。

截至目前,该村四组、五组共集中平整田地464.5亩,其中村民自种250.4亩、26户,流转给村集体经营96亩、15户,在小组内托管给管理团队经营118.1亩、23户,最近统一种上了小麦。

你出钱我出力 共修一条路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这条路啥时候才能通畅啊?”在今年8月的一次“塆台夜话”中,潜江市龙湾镇腰河村六组村民代表发起了“牢骚”。

腰河村六组和八组的主要干道,路面狭窄,且高低不平,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尤其是每年农忙时,大型农用车都开不进来。

“塆台夜话”中,许多村民对此提出了意见。

“再难也要修。”村两委现场表态。其实,一直以来,没有修路的原因是资金问题。

“我们自己筹,把路修起来。”看到村干部有了这个决心,村民黄祥军立即站出来表态,其他村民也跟着举手赞同。

有了村民的支持,村两委以此为议题,举行多次党员群众代表会,最终,大家决定采取“党支部引领、党员干部和群众自筹资金、村民投工投劳”的方式,对腰河村六组和八组生产道路进行硬化。

为自己修路,村民热情空前高涨,纷纷主动加入修路队伍。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的端来茶水,有的送来毛巾……大伙都想为道路修建献一份力。

路,很快修好了。通车的那天,大伙像过年一样高兴,在路上来来回回地走了一遍又一遍。

经过这件事,村民们在心里悄悄感叹:原来,共同缔造就是很多的事情大家一起做,主动把村内建设当作自家事。

专家点评

新时代社会治理中

群众路线的

生动体现

新时代,如何有效推进社会治理,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我们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一项十分艰巨和浩繁的基础性工作。湖北通过在全省推进共同缔造而取得社会治理工作的显著成效,用实践证明了在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依然是我们推进社会治理必须始终贯彻的根本工作路线。

共同缔造的成功,首先就在于它的出发点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共同缔造牢牢地把握了这一点,把它作为整个工作的出发点,这就使基层社会治理的各项具体工作有了最广泛的群众基础。

共同缔造的成功,还在于它的根本工作方法是充分相信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和力量。党的工作,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共同缔造,最关键的就是“共同”。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在各级政府的组织下,充分发挥各种社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作用,实现广泛的社会参与,达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目的。

当然,共同缔造之所以能够从工作的思路和设想变为现实,也在于全省上下能够很好地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科学含义和本质要求,引导群众正确认识自己的利益所在,把各种分散的、零星的意见集中起来,体现在我们的各项工作方案和计划之中,从而使党的各项决策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共同缔造工作部署的成功推进,就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新时代社会治理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戴焰军)

数说

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累计下基层65万人次

普通党员干部累计下基层183万人次

全省累计收集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住房等

群众关心的问题48万多个、解决43万个

全省实施“以奖代补”项目2103个

全省县级以上领导班子成员

领办民生实事项目1.6万多个、办结1.56万个

全省各地各部门累计走访调研企业2.5万余次,

征集问题1.1万多个,已协调解决9753个

省直有关部门制定出台

农村寄递物流、老年人助餐服务、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户外劳动者关爱服务等方面的

政策性文件15个

本版文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利华 李墨 胡琼瑶 通讯员 李登峰 刘子靓 袁梦莹

本版图片: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薛婷 何宇欣 通讯员 喻登科

--> 2023-12-29 5 5 湖北日报 content_258330.html 1 共同缔造升级基层治理 /enpproperty-->